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6篇
  免费   641篇
  国内免费   497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268篇
地球物理   701篇
地质学   1337篇
海洋学   39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31.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浅层天然气藏是一种伴随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油气藏, 具有埋藏浅、规模大的特点, 其埋藏深度一般小于300m。浅层天然气藏由深部裂解气沿断裂上升被天然气水合物封盖而形成, 识别似海底反射(BSR)是寻找浅层天然气藏有效方法。浅层天然气藏的气源主要有热解气、生物气和混合气, 陆坡张性断裂是气体运移的主要通道, 水合物下部的砂层是浅层天然气藏的主要储集层, 水合物层则是封盖层。从南海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看, 浅层天然气藏在陆坡深水区广泛分布且气藏厚度大, 潜在资源量非常可观, 是一种新型的开采成本相对低廉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2.
浅层地震勘探在沿海地区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中国沿海地区的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在大部分地区存在淤泥、黏土和砂层的多重互层情况,这种地层结构对地震波的传播十分不利,容易造成对高频信号能量的强烈耗散。沿海地区又具有人口密度大、工业干扰强烈的特点,地震波的激发、接收条件较差。文中给出了在粤东、天津和唐山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利用浅层地震勘探开展隐伏断层探测的应用实例。较系统地介绍了野外工作、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阐述了在强干扰环境下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有效技术途径。所给实例中的反射波组能量强,隐伏断层的反应明显,经跨断点钻探验证,结果证实地震勘探确定的界面深度、断点位置和基岩错距等参数都是可靠的。所述技术方法对类似地区的城市活断层探测和工程物探工作都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3.
天津静海-津南剖面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津市区南部的静海-津南一线布置了32个大地电磁测深点,剖面方位角92°,对采集的资料采用远参考与Robust技术进行了处理和解释.对该区的构造维数及构造方向做了分析,揭示了该剖面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并进行了划分.成果显示:中下地壳存在双层低阻构造层,上地幔表现为中、高阻互层.在断裂带附近受构造活动影响,低阻高导构造层会发生上下错断与缺失.沧东、白塘口、天津断裂均是多组断层构成的断裂带,控制了双窑凸起、白塘口凹陷、板桥凹陷及静海斜坡带次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34.
阜新盆地东梁区浅层致密砂岩气气源岩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阜新盆地浅层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应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气源岩特征开展研究.认为该区浅层致密砂岩气气源岩为沙海组四段泥岩、沙海组三段煤层和泥岩;气源岩厚度大且埋藏浅(<1500 m),有机质丰度高(TOC>2%),生烃潜力强;有机质类型沙海组四段为Ⅲ(偏ⅡB)型干酪根,沙海组三段为Ⅲ型干酪根;气源对比显示沙海组三段和沙海组四段气源岩与沙海组三段浅层致密砂岩气同源,浅层致密砂岩气紧邻源岩.表明研究区气源岩能生成大量天然气,利于形成浅层致密砂岩气藏.  相似文献   
135.
Understanding transpiration and plant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s crucial for the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vegetated engineered covers. Engineered covers rely on sustained transpiration to reduce the risk of deep drainage into potentially hazardous wastes, thereby minimizing contamin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is study quantified temporal trends of plant water potential (ψp),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and transpiration in a 4‐year‐old evergreen woody vegetation growing on an artificial sandy substrate at a mine waste disposal facility. Transpiration averaged 0.7 mm day?1 in winter, when rainfall was frequent, but declined to 0.2 mm day?1 in the dry summer, when the plants were quite stressed. In winter, the mean ψp was ?0.6 MPa at predawn and ?1.5 MPa at midday, which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summer values of ?2.0 MPa and ?4.8 MPa, respectively. The gs was also higher in winter (72.1–95.0 mmol m?2 s?1) than in summer (<30 mmol m?2 s?1),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ψp (p < 0.05, r2 = 0.71–0.75), indicating strong stomatal control of transpiration in response to moisture stress. Total annual transpiration (147.2 mm) accounted for only 22% of the annual rainfall (673 mm), compared with 77% to 99% for woody vegetation in Western Australia. The low annual transpiration was attributed to the collective effects of a sparse and young vegetation, low moisture retention of the sandy substrate, and a superficial root system constrained by high subsoil pH. Amending the substrate with fine‐textured materials should improve water storage of the substrate and enhance canopy growth and deep rooting, while further reducing the risk of deep drainage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vegetation establishment and in the long term. Overall,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to understand substrate properties,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ainfall patterns when designing artificial ecosystems to achieve specific hydrological function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6.
由50余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讨论了该区的地壳-上地幔电性横向变化特征。按照上地幔第一低阻层顶面埋深,将测区划分为四类地区:浅埋深(55-90公里)、中浅埋深(90-110公里)、中深埋深(110-160公里)和深埋深(160-250公里)。讨论了本区六次大震例的深部电性背景。指出了上地幔顶部的梯度带地区、地壳内电性横向变化剧烈的地区和地壳内存在局部特殊增厚的低阻层地区将可以作为潜在震源区的深部电性判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7.
本文论述了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中,利用比值视电阻率和相应阻抗相位进行联合反演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应用前景及具体实施方法。理论模型和实际观测资料的反演试验表明这一联合反演是可行和有效的,且明显地优于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的单参量反演。  相似文献   
138.
根据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埋深浅,滞后效应小等特点,推导出一套实用的水文参数计算公式,包括: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系数a,蒸发极限深度L,蒸发系数C,以及浅层地下水的给水度u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9.
140.
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一维全区视电阻率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力军 《物探与化探》1995,19(5):391-397
本文从理论计算和野外实测资料处理两方面讨论了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维全区视电阻率解释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实测数据预处理、磁场计算及─维磁场数值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