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6篇 |
免费 | 149篇 |
国内免费 | 24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2篇 |
大气科学 | 126篇 |
地球物理 | 303篇 |
地质学 | 472篇 |
海洋学 | 117篇 |
天文学 | 39篇 |
综合类 | 124篇 |
自然地理 | 1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地理信息数据质量的概念、评价和表述——地理信息数据质量控制国家标准核心内容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已经报批的国家标准<地理信息质量原则>和<地理信息质量评价过程>所确定的地理信息数据质量元素、子元素及其描述符,数据质量评价的方法、内容和要求,以及数据质量评价结果的表达方法,并就我国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标准及今后的发展简单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2.
23.
语言相对性与英语的区域性变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遂红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4,24(5):64-69
英语已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 ,英语在非英语国家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许多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变体。从语言相对性的角度对英语区域性变体进行分析研究 ,论述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是由于英国在世界上的扩张、以及文化差异 ,并阐述了英语区域性变体的分类以及人们对区域性变体所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的考察,同时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比较,发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结构不合理、内容有缺失以及评级等级标准不科学,以此研究结果为《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回顾了我国现行矿产储量分类分级标准的制订情况,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要介绍了《联合国国际储量/ 资源分类框架》。通过新颁发的《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国家标准与我国现行分类及联合国框架的对比,阐述了其主要特点及实施意义。 相似文献
26.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产矿山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对资源储量进行分类所作的一些探索与实践体会,特别是对可行性评价阶段划分和经济意义属性的分析,从生产矿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7.
28.
Ulf Sderlund Sten-ke Elming Richard E. Ernst Don Schissel 《Precambrian Research》2006,150(3-4):136-152
The Central Scandinavian Dolerite Group (CSDG) occurs in five separate complexes in central Sweden and SW Finland. U–Pb baddeleyite ages of dolerite dikes and sills fall into three age intervals: 1264–1271 (the Dalarna complex), 1256–1259 (the Västerbotten-Ulvö-Satakunta complexes) and 1247 Ma (the Jämtland complex). Timing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SDG are unlike expressions of the voluminous and short-lived magmatism which characterises plume-associated large igneous provinces (LIPs). Protracted mafic magmatism in association with mantle plume tail (hotspot) activity beneath the Fennoscandian lithosphere or discrete events of extension behind an active margin (subduction) are considered more plausible tectonic settings. Both sett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iming, relative magma volumes between complexes and vertical ascent of individual magma pulses through the crust, as inferred from seismic sections [Korja, A., Heikkinen, P., Aaro, S., 2001.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northern Baltic Sea palaeorift. Teconophysics 331, 341–358]. In the hotspot model, the lack of a linear track of intrusions can be explained by an almost stationary position of Fennoscandia relative to the hotspot, in agreement with palaeomagnetic data [Elming, S.-Å., Mattsson, H., 2001. Post Jotnian basic intrusion in the Fennoscandian Shield, and the break up of Baltica from Laurentia: a palaeomagnetic and AMS study. Precambrian Res. 108, 215–236]). Together with geological evidence, dolerite sill complexes and dike swarms in Labrador (Canada), S Greenland and central Scandinavia in the range 1234–1284 Ma are best explained by long-lived subduction along a continuous Laurentia-Baltica margin preceding Rodinia formation. There is no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CSDG was fed by magma derived from a distal mantle plume located between Baltica and Greenland and, hence, for rifting between the cratons at 1.26 Ga.The epsilon-Hf in various members of the CSDG varies between 4.7 and 10.3, which are overall higher than both older and younger Mesoproterozoic mafic intrusions in central Fennoscandia. Magma generated from a hotspot mantle source that was mixed to highly variable degrees with an enriched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could account for the wide range in Hf isotope composition. In the course of Hf isotope development work during this project we have analysed four fragments of the Geostandard 91500 reference zircon and after evaluating the existing ICPMS and TIMS data we calculate a mean 176Hf/177Hf value of 0.282303 ± 0.000003 (2σ). 相似文献
29.
地质标准物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地质物料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的后期.地矿部西北地质研究所等首先研制了超基性岩和铬铁矿标准物质,继后由物化探研究所和岩矿测试研究所牵头,在区域化探全国扫面的推动下,先后研制了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三个系列标准物质.稍后核工业部、冶金部和化工部也着手研制了相应专业的地质标准物质.八十年代是地质标准物质研制的全盛时期,在这个阶段之后地质标准物质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根据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目录[1],在样品数量上冶金类标准物质居第一位,地质类标准物质居第二位,约占四分之一;依发布的标准值项目数计[2],地质类标准物质居于首位,占50%以上.我国地质标准物质与外国相比,在数量、品种类型和系列性方面均占世界领先地位,在定值的元素和定值精度方面亦为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0.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标准与美国ASTM标准关于平板载荷试验的规定,总结归纳出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承压板尺寸和沉降稳定标准,并研究其对试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工程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美国标准通用性较强,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中国标准相对详细严格。笔者针对博茨瓦纳电厂的平板载荷试验,分别采用中美标准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砂类土等强度较高的地层进行试验,采用中美标准所得到的试验结果相差不明显。本文研究可为我国勘察设计人员进行需采用美标开展平板载荷试验的国外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