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82篇 |
免费 | 12436篇 |
国内免费 | 67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95篇 |
大气科学 | 4907篇 |
地球物理 | 9225篇 |
地质学 | 23988篇 |
海洋学 | 5232篇 |
天文学 | 4041篇 |
综合类 | 2648篇 |
自然地理 | 666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5篇 |
2024年 | 1143篇 |
2023年 | 1086篇 |
2022年 | 1779篇 |
2021年 | 1850篇 |
2020年 | 1785篇 |
2019年 | 2051篇 |
2018年 | 1588篇 |
2017年 | 1698篇 |
2016年 | 1798篇 |
2015年 | 1954篇 |
2014年 | 2333篇 |
2013年 | 2259篇 |
2012年 | 2557篇 |
2011年 | 2539篇 |
2010年 | 2235篇 |
2009年 | 2814篇 |
2008年 | 2696篇 |
2007年 | 2844篇 |
2006年 | 2729篇 |
2005年 | 2492篇 |
2004年 | 2292篇 |
2003年 | 2151篇 |
2002年 | 1894篇 |
2001年 | 1711篇 |
2000年 | 1650篇 |
1999年 | 1455篇 |
1998年 | 1329篇 |
1997年 | 942篇 |
1996年 | 804篇 |
1995年 | 733篇 |
1994年 | 651篇 |
1993年 | 560篇 |
1992年 | 448篇 |
1991年 | 330篇 |
1990年 | 236篇 |
1989年 | 193篇 |
1988年 | 147篇 |
1987年 | 114篇 |
1986年 | 70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15篇 |
1977年 | 8篇 |
1954年 | 2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海洋红藻多管藻内生真菌EN-22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广西涠州岛近海多管藻(Poiysiphonia urceolata)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EN-22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TLC)以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等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4-喹啉)-4-羟基-2-丁酮(1),3-羟基-3-(2-氧丙基)吲哚-2-酮(2),3-吲哚乙醇(3),3-吲哚甲酸(4),2-羟基-3-吲哚丙酸(5),2-酮-3-吲哚乙醇(6),3,3-二吲哚-2-羟基-丙醇(7),β-咔啉(8),尿嘧啶(9),环-(S-脯氨酸-S-异亮氨酸)(10),(22E,24R)-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11),(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12),5α,6α-环氧-24(R)-甲基胆甾-7,22-二烯-3β-醇(13),胡萝卜苷(14),过氧化麦角甾醇(15);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化合物1的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索佳SET×130R系列全站仪的常规检查和调整,维修程序,为技术人员在解决索佳全站仪常见故障和几种指标参数的校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To look for gas hydrate, 22 multi-channel and 3 single-channel seismic lines o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shelf slope and at the bottom of the Okinawa Trough were examined.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indeed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 (BSR) occurrence, but it is very rare. Besides several BSRs, a gas seepage was also found. As shown by the data, both the BSR and gas seepage are all related with local geological structures, such as mud diapir, anticline, and fault-controlled graben-like structure. However, similar structural "anomalies" are quite common in the tectonically very active Okinawa Trough region, but very few of them have developed BSR or gas seepage.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reason is probably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carbon of the sediment in this area. It was speculated that the rare occurrence of gas hydrates in this region is governed by structure-controlled fluid flow. Numerous faults and fractures form a network of high-permeability channels in the sediment and highly fractured igneous basement to allow fluid circulation and ventilation. Fluid flow in this tectonic environment is driven primarily by thermal buoyancy and takes place on a wide range of spatial scales. The fluid flow may play two roles to facilitate hydrate formation:to help gather enough methane into a small area and to modulate the thermal regime. 相似文献
74.
Onthespatialcharacteristicoftheshort┐termandimminentanomaliesofundergroundwaterbehaviorsbeforestrongearthquakeXUE-BINDU(杜学彬)... 相似文献
75.
油气包裹体的显微红外光谱测试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一油气包裹体的成分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它能为油气成藏研究提供最直接的证据。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测定单个油气包裹体的成分、分子结构和其中油气包裹体的成熟度。本文应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包裹体的鉴定和均一温度测定技术,分析了大庆探区海拉尔盆地乌27井、巴16井、希3井等样品的包裹体。研究表明,乌27井有过两期成藏,并以第二期为主;巴16井也有过两期主要成藏,且第二期具混源的特点;希3井只有一次主要成藏期。同时利用红外光谱的CH2/CH3值、Xinc、Xstd划分了三口井的油气成藏期次,结果与镜下鉴定结论相一致,并确定了其中油气包裹体的成熟度。本文还探讨了显微-红外光谱测试单一油气包裹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6.
张明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7,31(4):418-423
东喜马拉雅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对该区板块缝合带的空间位置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沿雅鲁藏布江呈弧形展布。笔者以ETM+为主要信息源,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对南峰地区的断裂构造进行了详细的遥感解译分析,从构造统计分析的角度对断裂构造进行定量研究,从分维值及趋势值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分析,认为缝合带的南东段、北段大致沿雅鲁藏布江展布,而北西段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北西侧,沿东久-米林(断裂带)展布,这也与近几年来开展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认识相一致。 相似文献
77.
78.
利津县城区的地热资源主要赋存于新生代新近纪和古近纪碎屑沉积岩中,热储类型为层状孔隙-裂隙型热储,地热资源类型属热传导型。新近纪馆陶组热储层组与古近纪东营组热储层组是主要的热储层。该文在论述利津县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地热开发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对地热开发中的尾水排放和回灌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地热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
旅游影响调适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佑兴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5):81-85
旅游发展对目的地产生各种影响,如何调适旅游影响对目的地非常重要。该文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旅游影响调适问题,分析旅游影响的形成机制,认为旅游影响是旅游影响动力因子模块、旅游影响应力因子模块及旅游影响规范因子模块在旅游影响场的作用下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探讨旅游影响调适机理及调适流程,指出旅游影响调适是旅游调适主体通过旅游制度创新系统对旅游利益相关者发生作用而进行的。根据调适机理和调适流程,建立旅游影响调适库,认为旅游影响调适的4个分目标(减量、扩容、治理和适应)通过旅游制度创新系统及其派生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