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1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411篇
测绘学   869篇
大气科学   399篇
地球物理   1108篇
地质学   1347篇
海洋学   18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60篇
自然地理   3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渤海盆地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位于北华北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东部,是一个晚第四纪形成的内陆海盆. 渤海盆地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烈,交会于渤海中部的NE向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庙西北——黄河口——临邑断裂带及NW向北京——蓬莱断裂带是主要的活动构造带,将海区分成4个次级新构造区,成为现代应力场作用的构造基础. 综合研究38个震源机制解和75个井区应力场等资料,以及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渤海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压应力方向为NE60~90,张应力为SN——NW30;以水平和近水平应力作用为主;不同构造区主应力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 现今渤海地区地壳发育以NNE——NE和NW——WNW走向的共轭剪切破裂为特征,是控制地震活动的主要构造.   相似文献   
122.
福建及台湾海峡地震预警工程架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及台湾海峡是海陆板块碰撞到板内地震活动过渡带 ,东侧毗邻台湾板缘地震带 ,西侧为福建内陆板内地震活动区。这是得天独厚的观测研究大陆边缘地震构造带强震活动及板块动力学的良好地域。当前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时期 ,为防御地震造成社会灾害 ,实现以人为本 ,防患于未然 ,势必需要建构一个实用化的地震预警工程及其机制。本文即是在对福建及台湾海峡近 30多年以来观测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应用现代空间技术、数字地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架构地震预警工程与机制的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123.
河 北 省 蔚 县地 热 属 断 陷沉 积 盆 地 传导 型 中 低 温地 热 资 源 ,具 备 了 盖 层 、热 储 、热 源 以 及 传 热 通 道 等 地 热 系 统的 重要 条 件。 经勘 探 证实 ,该 区地 下 热水 微量 元 素锶 与偏 硅 酸含 量两 项 有益 微量 元 素含 量指 标 均达 到 了国 家 饮 用 天然 矿泉 水 标准 中的 相 关指 标,且水 资 源丰 富、埋藏 浅,有利 于 开发 利用 。  相似文献   
124.
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3,自引:24,他引:23  
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期间,在角木日地区发现了一套保存十分完整的蛇绿岩,岩石由放射虫硅质岩、枕状玄武岩、辉长辉绿岩和变质橄榄岩组成。这套岩石是羌塘中部地区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蛇绿岩组合。  相似文献   
125.
Upgrading the Earthquake Catalog of Switzerland (ECOS) included revising the earthquake of 1720. This change has major importance for history and seismology.Although that quake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several publications, none was based on critical methods. This re-evaluation of the event is built upon a new and more reliable database established after investigating archives and libraries. Using data from such historical sources, we assigned new site intensities, adopting the criteria established by the European macroseismic scale EMS 98 (Grünthal, 1998).We discovered that the event had been assigned an overestimated intensity, due to interpretation errors in former earthquake catalogs and compilations. We recommend reducing the intensity from I0= VIII to I0= VI (EMS 98). The moment magnitude is given as MW= 4.6. Since the event had been considered the largest for its respective area, downgrading it now will influence the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for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26.
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冰雹云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8~2001年6~9月在塔里木盆地普查得到105个降雹云团进行分类,按尺度大小分为雷暴云、对流云、中尺度对流系统、冷云核和系统云系云区5类。塔里木盆地2000年降雹云团出现最多,半数以上出现在5月和6月。塔里木盆地降雹云团尺度小、形状不规则、云顶温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7.
北疆降雹云团按其卫星云图特征分为对流性和系统性两大类,又将对流性降雹云团按尺度大小分为雷暴云和对流云,系统性降雹云团按所处位置分为冷云核、云系云区和云系边缘。据此方法对1998-2001年4-9月期间北疆出现310个降雹云团进行归类分析。北疆降雹云团以对流性云团为主,它们尺度小、形状不规则、云顶亮温较高。主要出现在北疆西部和北疆沿天山中段。各类降雹云团在各地区的出现机率不同。  相似文献   
128.
太湖生态环境演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湖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水域面积为2338km2,平均水深1.9m,最大水深不足2.6m,为一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太湖流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河湖水力关系复杂。其主要补给径流来自西南部的天目山区及西部的宜溧河流域。每年夏天,大部分入湖洪水通过位于东太湖的太浦河及东北部的望虞河分别排入黄浦江与长江,由于出入湖河道的特殊位置,使得太湖南部的换水周期较短而北部较长。近几十年来,太湖由于污染而逐步呈现富营养化特征,污染物主要来自北部的无锡市和常州市,通过河道排入太湖北部的五里湖与梅梁湾,因此上述两地的水质较南部差。在东太湖,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大,亦呈现出富营养化特征,并殃及该地区的供水,加之该地区为太湖主要的泄洪通道,因此泥沙淤积严重,而且水生植物生长旺盛,呈现出明显的沼泽化趋势;在太湖四周地区,由于湖泊围垦和水利工程建设,其污染净化能力将降低,从而加速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太湖所面临这些问题,有待于强化湖泊科学管理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9.
Cubellis  E.  Carlino  S.  Carlino  S.  Carlino  S.  Cubellis  E. 《Natural Hazards》2004,33(3):379-393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e us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inmanaging information on the effects of earthquakes in historical times on the island ofIschia. The unpublished sources on the Casamicciola earthquake of 28 July 1883 andthe extensive bibliography documenting the island's seismicity from 1228 showed theneed to proceed towards a type of data storage that would also allow management ofthe same data.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iques allowed us to insert, extract, handle,manage and analyse the data for the zoning of seismic damage on the island of Ischia.The end-product consists of information layers, such as maps of isoseismals, the damage, and hazard involved, as well as numerical tables associated to maps.The study was developed using GIS Arc-View 3.2 software (ESRI) and is structured inthematic vectorial levels and rasters. The overlapping themes constitute a cartographicdata base of the island. The damaged sites are located on a map at a scale of 1:10,000,with all the information on the 1883 earthquake (total number of houses, number ofcollapsed houses, collapsed or damaged rooms, photographs, plans of buildings, etc.)being associated to each site. The GIS is structured in such a way as to be able to beintegrated with further georeferenced data and with other databases. It is thus able toprovide support both for in-depth analyses of the dynamic processes on the island andextend the assessment to other natural risks (volcanic, landslides, flooding, etc.).  相似文献   
130.
冰雹是一种中小尺度的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和丘陵地带。黔西南是典型的冰雹频繁发生的多灾地带,每年发生大小冰雹天气过程几十次,尤其是个别县的某些乡镇几乎在每一次的重大天气过程中都要遭受到冰雹的袭击,显示出冰雹天气发生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局地性。因此,用多普勒雷达的观测资料来分析冰雹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得出可能降雹的区域和地点,可以提高临近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冰雹灾害性天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