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50篇
  免费   2564篇
  国内免费   1121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379篇
地球物理   7886篇
地质学   3625篇
海洋学   1066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503篇
自然地理   113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80篇
  2020年   461篇
  2019年   517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563篇
  2013年   571篇
  2012年   626篇
  2011年   645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629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765篇
  2006年   798篇
  2005年   643篇
  2004年   671篇
  2003年   568篇
  2002年   498篇
  2001年   346篇
  2000年   385篇
  1999年   323篇
  1998年   326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309篇
  1995年   241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7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浑江末前寒武纪丝状藻类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高林志  乔秀夫 《地质论评》1992,38(2):140-148
本文初步探讨了吉林浑江晚前寒武纪丝状藻类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这些丝状藻类产自晚前寒武纪不同层位,大多属蓝绿藻类。通过对丝状藻类整体面貌和个体丰度的分析,笔者将其划分为三类即:藻席型、孤立生存型和其间的过渡类型。根据对现代丝状藻类生态及环境的研究,采取比较古生物学的方法,具体讨论了浑江地区晚前寒武纪丝状藻类的指相意义。根据沉积学与事件地层记录分析的沉积环境模式与对丝状藻类环境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2.
刘启元  吴建春 《地学前缘》2003,10(Z1):217-224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城市化进程必将进一步加速。如何减轻地震灾害的问题正变得日益严峻。尽管地震预测是一个举世公认的国际性科学难题 ,但在强化各种减轻地震灾害措施的同时 ,仍须大力推进地震预测研究。为此 ,需要打破长期徘徊在以地震前兆异常监测为基础的经验性预测局面 ,把注意力尽快转向研究以动力学为基础的数值预报。以GPS为代表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 ,岩石圈巨型高分辨率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观测技术以及数值模拟技术已经为地震数值预报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基础。以地震数值预报为目标的GPS阵列地壳形变连续观测 ,高分辨率地壳上地幔结构探测 ,地壳动力学 ,地震孕育和破裂过程的理论、模拟试验和实际观测 ,数据同化和计算软件的开发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现在的问题是 ,需要积极借助数值天气预报的经验 ,强化多学科 ,多部门的组织协调 ,尽早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地震动力学数值预报的科学试验。地震数值预报研究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地震科学基础研究和地震预报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3.
A strong precipitation event caused by the southwest vortex(SWV), which affected Sichuan Province and Chongqing municipality in Southwest China on 10–14 July 2012, is investigated. The SWV is examined using satellite observations from AIRS(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 in situ measurements from the SWV intensive observation campaign, and MICAPS(Marine Interactive Computer-Aided Provisioning System) data. Analysis of this precipitation process revealed that:(1)heavy rain occurr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hase, and cloud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dissipation of the SWV;(2) the area with low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values from AIRS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SWV;(3) vari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of brightness blackbody(TBB) from AIRS reflec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SWV, and the values of TBB reduc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SWV's development; and(4) strong temperature and water vapor inversions were not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WV. The moisture profile displayed large vertical variation during the SWV's puissant phase,with the moisture inversion occurring at low levels. The moisture content during the receding phas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at during the developing and puissant phases. The vertical flux of vapor divergence explained the variation of the moisture profile. Thes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e potential for using AIRS products in studying severe weathe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s, where in situ measurements are sparse.  相似文献   
84.
为了探讨绥中一次暴雪伴雷电天气过程的成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每6h间隔的1°×1°的再分析资料和营口多普勒雷达的资料,分析此过程的天气形势特点、高低空急流的作用、雷达回波的特征及反映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的相关物理量场的特征。结果发现:雷电发生在对流层中层的西南风急流和底层偏东风均处在最强的时刻,当对流云团发展到-20℃温度层时,温差起电产生雷电;雷电发生在低层850hPa附近存在的逆温层消失之后,同时配合低层水汽的辐合,产生了暴雪天气;雷电和强降雪发生在大气底层南风和北风转换的过程中,强降雪的时间与冷空气扩散加强的时间比较一致,当冷空气扩散到整个大气底层时强降雪结束;引起雷电和强降雪的对流不稳定层结主要处在对流层中层,并为上升运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促使雷电发生和强降雪的维持。  相似文献   
85.
豫西地区中上三叠统主要出露在济源、义马、伊川和南召一带。印支期秦岭造山运动控制和影响着邻区中上三叠统盆地属性和沉积地层展布。通过观察研究区野外露头剖面,发现中上三叠统发育一系列典型的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液化底辟、枕状构造、液化柱、液化卷曲变形、负载、球-枕、火焰状构造、液化角砾岩。这些软沉积变形在垂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复现性,在侧向上表现为沿地层连续展布,表明该时期研究区内地层受到频繁强烈的地震影响。通过对这些软沉积现象的识别和形成机制解释,判定其触发因素为秦岭造山过程中伴生的地震。区内地层中震积岩的存在即是对秦岭造山过程中构造活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86.
勘探区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表层多为干燥疏松的沙丘和黄土;浅层为沙土、卵石、砾石层,大部分地段不含水,均为松散沉积物。区内断层和褶皱发育,煤层埋藏深度与产状变化较大。针对该区表、浅层和深层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通过不断优化三维地震勘探设计,最终确定了野外数据采集观测系统及激发与接收参数,并在数据处理中,选择了合适的处理技术、处理参数及处理流程,获得了信噪比与分辨率较高的三维数据体,较好的完成了地质勘探任务。  相似文献   
87.
涡北勘探区属于河网地带,难以进行正常的地震施工。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以规则束状观测为基础和特殊观测系统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法。该方法适应了这种复杂的地表条件,获得了"空白区"的地震资料,为今后类似地表条件地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88.
风廓线雷达估算大气返回信号功率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风廓线雷达大气返回信号功率谱中噪声电平的估算方法,统计分析了北京延庆对流层风廓线雷达(CFL-08)2006年10~12月的探测数据。对该频段风廓线雷达环境噪声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观测期间环境噪声在5km以下随高度递减,10月的平均环境噪声大于11月、12月的平均分布。给出目前风廓线雷达用信噪比估算大气返回信号功率的两种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环境噪声的剔除,经过修正后的大气返回信号功率输出结果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89.
高压断路器隔震体系抗震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基于随机地震动模型的高压断路器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通过建立高压断路器及其隔震体系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在断路器底部瓷套管根部加设叠层橡胶垫后的动力性能,分析中利用随机地震动模型,充分考虑地震动的随机作用,给出了四类场地土条件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均值和标准差;利用一次二阶矩理论计算得到高压断路器的可靠度,给出了各场地土条件下的震害率曲线。结果表明不同场地土条件下隔震垫的减震效果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0.
新型随机地震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时,要用大量的符合场地条件的地震记录作为输入数据。但强震历史记录却不是每个地区都有的,因此根据符合场地条件的现有地震记录建立随机地震动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抗震规范2001版修正选取的样本波作为目标波,考虑了幅值和频率的双重非平稳性,建立了新型随机地震动模型——改进的时变ARMA模型随机地震动模型。通过使用残差的卡方检验法,对多种非平稳ARMA模型生成的模拟波进行检验;同时又比较丁模拟波与目标波的功率谱密度图和反应谱图。结果证明:此法能够更精确地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地震动的频谱和幅值的真实内容,从而建立符合目标场地条件的更为有效的模拟地震动,为相关研究与工程设计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