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2篇
  免费   2733篇
  国内免费   1627篇
测绘学   611篇
大气科学   778篇
地球物理   8027篇
地质学   4999篇
海洋学   879篇
天文学   157篇
综合类   693篇
自然地理   141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470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606篇
  2018年   491篇
  2017年   484篇
  2016年   534篇
  2015年   588篇
  2014年   717篇
  2013年   715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823篇
  2010年   685篇
  2009年   792篇
  2008年   766篇
  2007年   982篇
  2006年   937篇
  2005年   732篇
  2004年   739篇
  2003年   632篇
  2002年   549篇
  2001年   396篇
  2000年   436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334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315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239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羽光 《贵州地质》2003,20(2):99-102
六枝煤矿区属于威宁—郎岱褶皱束的一部分,NW向构造占据主要地位。地史上该区有多次升降运动,二叠纪的东吴运动,伴随基性岩浆活动;侏罗、白垩纪的燕山运动,使本区发生大规模的褶皱和断裂;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使本区构造复杂化。形成NE向扭性断层;构造复合的基本方式是横跨和限制。构造分析表明,NE向构造形成较早,NW向构造形成较晚。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扼要阐明四川省芦山-宝兴地区花岗石石材产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花岗石石材的品种、规模和质量。  相似文献   
993.
王冠  熊小松  高锐  陈宣华 《中国地质》2019,46(5):1146-1160
深地震反射方法是探测地壳深部结构的先锋技术,能获取到莫霍面和上地幔的反射图像,成为揭示岩石圈结构、解决深部地质构造问题的有效手段。花海盆地位于河西走廊盆地群西部,处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地层发育较全,但出露和发育程度差异较大,除白垩系为大面积连续分布外,其他各时代的地层均出露不全,常表现为被侵入岩分割破坏的残块状,为了确定深地震反射在花海盆地适合的采集参数,在采集前开展点试验,进行小、中、大炮炸药井炮激发参数对比优选,最终得到最优化的采集参数。在小炮实验中,36 kg药量取得的反射信息没有48 kg和60 kg的丰富,而且在MOHO反射的清晰度上48 kg和60 kg药量更为清晰,单井激发比组合井激发效果好;在中炮和大炮实验中,不同组合井对比差异不大,随着药量增大,激发能量增大,面波、折射波等干扰波能量也在增大,小炮干扰波能量最弱,反射信息最丰富的,中炮和大炮干扰波较发育,但通过后期去噪处理,也能得到中浅层反射信息。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地震属性解释煤层冲刷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地震属性技术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应用于煤层冲刷带的解释工作中。首先从煤层反射波中提取了多种地震属性;然后分析对比地震属性与煤层冲刷带的响应特征;最后利用响应特征明显的地震属性对煤层冲刷带进行了综合解释,确定了煤层冲刷带的范围。与传统钻探解释方法相比,地震属性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圈定煤层冲刷带的边界。  相似文献   
995.
A seismic nonlinear time-history analysis was made for four-, six-, and eight-storey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These buildings were made as three-dimensional space frame structures with shear walls in both orthogonal directions. They have five bays with 4.8 m spacing each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three bays with 4.2 m spacing each in the transversal direction. The fram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Jordanian Seismic Code of practice for Seismic Zones 4, 3, 2, and 1 as proposed for Jordan by several authors. Time-history analysis was made using the El Centro (N-S) earthquake record of May 1940 as an actual earthquake excitation. The response reduction factor (R) that primarily consists of two factors that are the ductility reduction (Rµ) and the overstrength (), is obtained. It has been seen that the seismic zoning has a slight effect on the ductility reduction factor for different buildings, since it ranges from Zone 4 to Zone 1 as 2.37 to 2.52, 1.72 to 1.78, and 1.14 to 1.18 for four-, six-, and eight-storey buildings, respectively. Moreover, it is observed that, for different buildings and different seismic zones, the ductility reduction factor (Rµ) is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the system ductility factor (µ) especially for higher values of µ (i.e., Rµ µ). The response reduction factor, called overstrength (), was evaluated. The overstrength factor was found to vary with seismic zones (Z) , number of stories, and design gravity loads. However, the dependency on seismic zones was the strongest. The average overstrength of these buildings in Zones 4 and 1 was 2.61 and 6.94, respectively. The overstrength increased as the number of storeys decreased: overstrength of a four-storey building was higher than an eight-storey building by 36% in Zone 4, and 39% in Zone 1. Furthermore, buildings of the three heights had an average overstrength 165.9% higher in Zone 1 than in Zone 4. These observations have a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seismic design codes which currently do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variation of the response reduction factor, R (i.e., ductility reduction factor times overstrength).  相似文献   
996.
我们在10~800MPa的静水压力下测量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岩心和采自苏鲁地区地表露头上的共68块典型超高压变质岩试样的地震波速,并建立了波速和围压的定量关系,成功地解释了描述这一定量关系方程中4个参数的物理意义。笔者相信,本文将为超高压变质岩地区以及新老俯冲带地震波资料的解释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和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997.
桂林地区红土砾石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桂林地区的红土砾石层以其独特的工程地质特征引起了许多中外学者的注意, 对它的成因至今还存在争议。本文主要讨论红土砾石层的工程应用, 即不仅可作为一般低层建筑物的天然持力层, 而且可以作为沟、塘等低洼地带的回填土料 ;而且厚度较大的红土砾石层坚硬部分可作为桩端持力层。  相似文献   
998.
峒室围岩松动圈震波探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利用地震波进行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与解析的原理和方法技术。通过在煤矿巷道松动圈震波测试的应用实例,说明了单孔检层与跨孔CT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围岩松动圈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999.
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是造成极震区严重的地震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的根本原因。汶川地震中因此而导致的交通工程结构损坏、中断和次生崩滑流、堰塞湖等地质灾害,不仅加剧了灾害损失,并给震后的灾区恢复重建和对外交通遗留了较多的安全隐患。从岩体稳定、山体稳定和区域稳定的层次,分别对有关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对研究思路和方法论的讨论,构建了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研究的体系框架,提出了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以期明晰概念,理清思路,为有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邵爱武  杨甦 《安徽地质》2010,20(3):222-225,240
在安徽定远东兴盐矿勘探中,通过采用地震反射波法与钻孔的对比分析,充分说明地震反射波法在第三系地层中寻找石膏矿、岩盐等沉积型矿藏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