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2篇
  免费   1226篇
  国内免费   1053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2988篇
地质学   2705篇
海洋学   2290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68篇
自然地理   159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578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535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铅是一种具有累积性的有害元素,是海洋监测调查中沉积物介质的必测元素之一,常用测定方法有双硫腙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1],前两种方法灵敏度较低,测定时一般需要预富集,操作较繁琐;后一种方法虽然灵敏度高,但仪器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高.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由于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且线性范围宽,在铅的分析中日益被重视.  相似文献   
82.
Morphodynamic modeling is employed in the present work to predict the long-term evolution (over the next 100 years) of typical sedimentary coasts in the western Russian Arctic. The studied objects are the coasts of Varandey (the Barents Sea), Baydaratskaya Bay and Harasavey (the Kara Sea). The model developed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the short-term processes (storm events) and long-term factors (for example, changes in sea level,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gross sediment flux, lack or excess of sediment supply). Predicted and observe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coastal profiles are shown to agree well for time scales ranging from weeks to decades. It is revealed that under give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storm surges and associated wind-driven circulation. The water level gradient created by a surge generates a seaward flow at the bed. This outflow is shown to be an important destructive mechanism contributing to the erosion and recession of Arctic coasts. The rate of change is found to depend on both the exposure of the coast (relative to the direction of dominant winds) and its height above the sea. The open coast of Varandey is expected to retreat as much as 300–500 m over 100 years, while recession of the less exposed coasts of Baydaratskaya Bay would not exceed about 100 m/century. If long-term sediment losses are insignificant, the rate of erosion decays with time and the morphodynamic system may tend toward equilibrium.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pected relative sea-level rise (up to 1 m over the nearest 100 years) is non-crucial to the future coastal evolution if an erosion activity is already high enough.  相似文献   
83.
本文记述了南海晚第四纪沉积物中发现的两个新种[线形辐环藻(Actinocyclus lineatus Liu,Cheng et Lan sp.nov.)、星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aeus Cheng,Liu et Lan sp.nov.)]以及在我国首次记录的圆筛藻的7个种。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以粤西水东湾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布为基本数据,使用对应分析方法并结合地形与波流特征,分析了海湾动力沉积环境。分析结果表明,海湾现代沉积环境可划分为4个动力沉积区。  相似文献   
85.
本文提出河流携带入海的沉积物或沿岸剥蚀物中矿物的分布及再组合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为了确定控制鲁南两城河至白马河沉积物样品中矿物分布及再组合的主要因素,作者对该区109个沉积物样品的重矿物资料进行了Q型和R型因子分析。研究指出,在诸多的河流中,白马河和两城河是控制该区沉积物分布的最上要的河流;矿物的化学稳定性是决定该区矿物再组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
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分析了中国沿海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的传播特性,讨论了多种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与压缩波、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并与Hamilton和Chen等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海底浅层介质存在切变模量,切变波可以被测量出来,切变波速为50—600m·s-1,测量频率在50—200kHz之间,用波速比可以评价海底浅层介质的应力 应变性质。研究工作有助于描述和评价中国沿海海底浅层介质声学物理性状,并为最终建立中国沿海海底地声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基于近年来有关日本海的古海洋古环境研究成果,总结概述了日本海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演化特征。日本海作为西北太平洋一个主要的边缘海,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与全球其他地区一样受控于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同时也发育一些由气候的不稳定性、海峡的开合与其他一些地球气候系统的非线性活动所驱动的突发性快速气候变化事件。日本海的古海平面、古海水温度、古洋流等因子的变化还受到冰盖扩张和退缩、构造运动、冰川性地壳均衡补偿、东亚季风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总体说来,目前对日本海的研究程度还不高,对它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过程、驱动和响应机制的了解还很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8.
利用2000年9月在杭州湾进行的原型水文泥沙测验所获取的648个悬沙粒度样品,进行了样品粒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杭州湾测验区域,粒径为4.00~20.20μm的悬沙出现频率最高;悬沙的中值粒径值自东向西迅速增大;北岸海域悬沙的中值粒径值大于南岸海域悬沙的中值粒径值。  相似文献   
89.
GIS支持下的长江口拦门沙泥沙冲淤定量计算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依据1842~1997年10幅不同年代的长江口海图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化仪进行处理,建立不同时期的长江口水下数字高程模型,以此作为基础资料,实现了从横剖面、深泓线纵剖面、平面变化等不同角度对长江口拦门沙地区滩槽演变、岸线侵蚀、沙岛形成与变迁等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河槽容积,实现了对不同时段泥沙冲淤量的计算.结果表明,155a来拦门沙总的趋势是不断淤积,但不同时期淤积速度大不一样,个别时期甚至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冲刷,这主要与动力条件的波动有关.1842~1997年,共淤积泥沙38.10亿t,平均每年淤积0.246亿t,约占长江来沙的5%,年均淤厚为1.1cm泥沙淤积部位主要在九段沙、横沙及横沙东滩、崇明东滩三处.发生冲刷的范围较小,仅占总面积的21.4%,主要在北槽,北港上段和南槽局部也有轻微的冲刷发生.  相似文献   
90.
南沙群岛海区晚第四纪碳酸盐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广庆  王有强 《台湾海峡》1994,13(3):263-274
本文研究了五个柱状沉积物的碳酸盐沉积。根据沉积物的陆源碎屑和生物骨屑CaCO3沉积作用的特点,把本区沉积物分为五种沉积类;碳酸盐生物组成的门类较多,以有孔虫为主,其次为珊瑚,腹足类等;碳酸盐矿物以低镁方解石为主,还有高镁方解石和文石;与沉积物中CaCO3有关的化学元素10多种。这些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比值等,是区分礁相,礁体过渡带和非礁相的标志。所有这些碳酸盐沉积作用的特点表明,区内存在着五种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