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61篇 |
免费 | 1005篇 |
国内免费 | 14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2篇 |
大气科学 | 2667篇 |
地球物理 | 491篇 |
地质学 | 750篇 |
海洋学 | 828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217篇 |
自然地理 | 3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40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138篇 |
2021年 | 163篇 |
2020年 | 174篇 |
2019年 | 195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170篇 |
2016年 | 155篇 |
2015年 | 171篇 |
2014年 | 238篇 |
2013年 | 232篇 |
2012年 | 231篇 |
2011年 | 225篇 |
2010年 | 204篇 |
2009年 | 239篇 |
2008年 | 178篇 |
2007年 | 264篇 |
2006年 | 270篇 |
2005年 | 232篇 |
2004年 | 209篇 |
2003年 | 228篇 |
2002年 | 172篇 |
2001年 | 149篇 |
2000年 | 172篇 |
1999年 | 128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随着季冻区公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路基在冻融及车辆荷载(尤其重载)协同作用下翻浆、沉陷等灾害现象频繁出现,需要对其致灾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英国GDS冻土动静三轴仪对季冻区路基土开展了常温、-5℃及-10℃三种环境下的动变形试验研究.主要工作有:(1)针对GDS仪器在试验中出现的围压进气孔及加载杆易冻结等实际问题,提出了采用耐压密封胶及硅胶干燥剂等处置方法,保证了冻土负温试验的顺利开展;(2)开展了常温下路基土动变形试验.在相同循环作用次数条件下,存在动应力临界值.当动应力幅值超过此界限,土体残余应变逐渐增大,直至破坏;反之,则土体应变速率逐渐降低,残余应变最终趋于稳定;(3)开展了-5℃及-10℃条件下路基土动变形试验.试验表明:同一动应力幅值作用下,随土体温度降低,其残余应变减小,但即便同在负温条件下,土的应变速率及最终值也有很大差异.试验得到的新认识对季冻区公路设计及灾害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3.
对岗岔金矿第3号金矿脉进行了地球化学多元素及相关性分析,结合我国多个金矿地球化学原生晕元素组合规律和该矿单元素衬值的分布特点,确定岗岔金矿3号金矿脉的特征元素组合为:Au-Ag-Pb-Zn是近矿晕元素组合;Hg-As是前缘晕元素组合;Bi-Co-Cu-Ni是尾晕元素组合。根据上述元素组合特点进行3号金矿脉原生晕空间分带和叠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轴向分带规律和叠加特点非常明显,显示该脉成矿具有向南侧伏的特点,且侧伏延伸方向叠加晕尚未封闭。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推测该矿深部向南仍有很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4.
135.
《大气科学进展》2024,41(3):465-477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exhibits a distinctive phase-locking characteristic,first expressed during its onset in boreal spring,developing during summer and autumn,reaching its peak towards winter,and decaying over the next spring.Sever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is feature arises as a result of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growth rate of ENSO as expressed by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The bias towards simulating the phase locking of ENSO by many state-of-the-art climate models is also attributed to the unrealistic depiction of the growth rate.In this study,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ST growth rate in the Niño-3.4 region(5°S-5°N,120°-170°W)is estimat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mixed layer heat budget equation and recharge oscillator model during 1981-2020.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sideration of a variable mixed layer depth is essential to its diagnostic process.The estimated growth rate has a remarkable seasonal cycle with minimum rates occurring in spring and maximum rates evident in autumn.More specifically,the growth rate derived from the meridional advection(surface heat flux)is positive(negative)throughout the year.Vertical diffusion generally makes a nega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growth rate and the magnitude of vertical entrainment represents the smallest contributor.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zonal advective feedback is regulated by the meridional immigration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which approaches its southernmost extent in February and progresses to its northernmost location in September,and dominates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SST growth rate. 相似文献
136.
利用由科尔沁沙地榆树区域综合年表而重建的181a降水序列,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MGF-OSR)预测模型对科尔沁沙地降水进行了5a情景的预测,克服了以往序列短的不足.模型建模期相对误差绝对值在3%、5%、10%以内的年数分别占建模年数的36.46%、64.64%、93.37%,建模期模拟精度较高.2007~2010年实测检验期,模拟与实测值保持了方向一致性,各年份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11.40%、6.73%、22.06%、5.49%,大部分年份预测较理想.经预测,2011~2015年期间,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5年为降水正常年份,2013年为降水偏干年份.与实际情况对比,2011年与预测一致,2012年稍有差别.总体上,2011~2015年降水变化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137.
138.
利用Argo 浮标资料研究西北太平洋三维声速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区2002~2009年的Argo浮标剖面温度、盐度资料构建成0.5°×0.5°水平分辨率的三维声速网格化资料,并据此分析该海区声速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海区10m层等声速线分布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春、冬季的等声速线几乎与纬线平行,黑潮流经区域等声速线呈现一定的弯曲。100m层等声速线分布的季节变化较小:北赤道流区,等声速线从外海向近岸延伸;吕宋岛东南部沿海,等声速线向南弯曲;吕宋岛、台湾岛东部等声速线呈现偏北方向的弯曲;琉球群岛附近,等声速线朝北偏东方向弯曲。此外,研究海区存在深海声道,声道轴最深的区域主要在吕宋海峡和日本东南部海区,其中吕宋海峡处的声道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可见,利用Argo浮标资料可以初步得到西北太平洋声速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随着Argo剖面资料的增多,对该海区的声速场认识将会愈加清晰。 相似文献
139.
山东暴雨天气学预报指标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山东省2000—2011年逐日、逐时降水资料和NCEP最终分析资料,研究了山东省暴雨天气学指标物理量的时空分布,获得了不同季节、区域和范围的暴雨预报指标特征。研究表明:山东暴雨有明显的夜间增强趋势。业务中常用的暴雨指标物理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一方面表现在指标物理量的阈值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例如暴雨的850 hPa比湿指标在4、5月仅为10 g·kg~(-1),而7月则可达14 g·kg~(-1);另一方面不同季节的水汽、动力和热力不稳定等因子对暴雨贡献也不尽相同,通常盛夏季节暴雨的水汽因子较高,而动力因子偏低,而且对流不稳定性较强,但斜压性减弱,其他季节的暴雨则相反。山东暴雨指标物理量的区域性差异没有季节性差异明显,同时各因子的区域差异也并不一致,具体来说鲁南暴雨需要更强的水汽,同时热力不稳定性因子也较高,K指数比其他区域约高0.5℃,而半岛地区暴雨动力因子更强。同时,大范围暴雨和区域暴雨需要更好的水汽条件、更强的动力条件,但对流不稳定条件较低,而局地暴雨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40.
本文利用1951~2008 年NCEP/NCAR 再分析资料, 通过绕流和爬流方程, 将高原附近表层风场分解为绕流分量和爬流分量两部分, 计算出了实际大气中的绕流和爬流运动的强度, 分别探讨它们的气候态特征。结果表明:高原主体年平均绕流场围绕高原地形并在高原西南部(32°N, 75°E)附近产生分支, 分支点下游的高原主体南部和北部分别表现为气旋性和反气旋性流型;年平均的爬流分量场沿喜马拉雅山脉辐散, 高原主体为偏南上坡风, 东北部为偏北上坡风。夏季绕流场为气旋式流型, 中心位于高原中部(35°N, 90°E)附近;秋季绕流场围绕高原地形边缘基本为一个反气旋流型。夏季, 高原主体偏南风爬流与偏北风爬流在高原南北中线附近辐合, 除夏季外, 沿高原南侧喜马拉雅山脉为爬流辐散区。高原主体和高原附近的关键区内, 绕流和爬流存在不同的季节循环特征。从绕流和爬流分解公式出发, 本文详细探讨了表面流场的绕流和爬流运动各分量对地形高度及地形梯度的依赖性:经向绕流与纬向绕流比值、经向爬流与纬向爬流分量比值为仅依赖于地形高度的定常值。年平均的绕流及爬流矢量强度随着所处地形高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强;从区域分布的角度而言, 高原附近绕流强于爬流的区域范围较广, 绕流占主导地位。地形纯动力强迫产生的爬流运动与观测资料中高原附近的垂直运动具有很高的位置对应关系, 但冬季和夏季均存在强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