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517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81.
于奇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哈拉哈塘组油源主要来自阿克库勒凸起南部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油源充足,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原油总体具有油质较轻、含硫量较低但含蜡量较高的特点;天然气属于典型的伴生气;圈闭类型主要为低幅度的构造圈闭,油气分布主要受低幅度背斜和断层所控制;区内储层至少发生了3次油气注入成藏期,即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古新世晚期—始新世和古近纪渐新世早期—新近纪中新世;成藏机制可归结为油气多期充注和多期次生成藏,燕山期为圈闭的形成与油气藏初步建立阶段,喜山期为圈闭的定型与油气藏重建阶段,成藏模式为它源-双向排烃-多期次生成藏或古生新储-双向排烃-多期次生成藏。  相似文献   
182.
窑街矿区煤系中的暗色泥岩、油页岩、煤层和泥灰岩是生成天然气的烃源岩,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和煤岩特征并据此确定了该区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研究表明,该区天然气是窑街群中的烃源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演化而来,它们经过运移,储存于煤系砂岩的孔隙和基岩裂隙中,在有利于储油气圈闭里,形成了小型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3.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胶结指数m计算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使得传统的阿尔奇公式应用效果不佳,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胶结指数m的无法准确确定.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在深入分析不同孔隙空间对储层导电贡献外,进一步考虑了孔隙形态对导电性能的影响,尤其是裂缝倾角,进而给出了全新的计算胶结指数m的方法,并深入剖析组成碳酸盐岩复杂孔隙空间的各部分对胶结指数m的影响.认为对于物性较差的缝洞型储层,裂缝倾角对胶结指数m的影响很大,当裂缝角度较小时,裂缝会使胶结指数m变小,而当裂缝角度较大时,裂缝反而会使胶结指数m变大;当储层物性很好时,裂缝倾角的影响则可以忽略.实际应用表明,利用基于裂缝倾角的多孔介质模型得到的胶结指数m所计算的含水饱和度精度相比传统方法有较大提高,且该方法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储层,具有很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84.
[专稿]长江上游水库改变干流磷通量、效应与修复对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周建军  张曼  李哲 《湖泊科学》2018,30(4):865-880
磷主要随河川径流循环,是水域重要营养或污染物质,是长江及河口浮游生物限制因子.在自然与人类活动作用下,磷循环规律及变化对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实测资料、理论和模型系统分析了长江磷自然循环属性、水库作用及可能的环境影响.长江磷以颗粒态为主,与泥沙关系密切,受水库影响大量沉积;颗粒磷的潜在生物有效磷(BAP)较高,总量超过人类排放;自然背景下磷与淡水系统关系较小,到河口及周边海域释放BAP是这里生态系统关键的营养资源;水库拦截使在底泥沉积并在缺氧环境释放的BAP成为河流上游潜在污染源.水库拦沙也破坏了下游河流泥沙的磷缓冲机制,增加环境脆弱性,降低污染承受能力,抬高水库下泄背景溶解磷浓度和河口碳、氮的相对程度,增加干流最下游大型水库污染和水华风险.另一方面,实测资料对比研究表明,我国河流地表水环境监测规范中的磷分析方法存在问题,采用"澄清样"方法使磷大量漏测,上下游、河湖库及汛枯期间磷通量监测口径不同、标准不一,很难适应流域一体化管理要求;依此监测的评估也会严重低估水库作用,忽视其拦磷和抬高背景溶解磷等机制,误导污染源解析,影响环境管理与决策.流域水库改变泥沙、磷及循环规律是当前长江干流环境条件的实质性改变,是长江保护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修复重点之一,建议在大型水库持续挖泥用以功能性修复河流物质通量和消除上游潜在污染内源.  相似文献   
185.
基于模拟优化与正交试验的库塘联合灌溉系统水资源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托灌溉试验站田间降水-作物耗水-土壤水相互转化的长序列试验成果,构建灌区田间尺度水量蓄-耗-灌-排全过程的水资源模拟模块,结合系统仿真方法,建立库塘联合灌溉系统水量分配仿真模拟模型,以保障灌区基本需水(包括农村生活需水与生态环境需水)供水安全前提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运用正交试验选优原理,构建了库塘联合灌溉系统水资源优化调控模型,形成了基于仿真模拟与正交试验优化的库塘联合灌溉系统水资源优化调控技术体系,并应用于巢湖流域大官塘水库灌区,明确了灌区合理的工程布局规格与规模,确定了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模式与灌溉制度,制定了塘坝和水库科学的调度规则,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规则,提高了灌区径流拦蓄利用率,提升了塘坝和水库年际调蓄供水能力,增强了抗旱减灾能力,为巢湖流域水库灌区综合治理、库塘联合灌区水量分配方案、水库和塘坝调度规则及作物灌溉制度等地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6.
于2010年5月—2011年2月,对南京市5座中型湖泊型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每季度一次的调查采样,同时测定总氮、总磷、透明度等理化因子及浮游植物等生物因子.共鉴定到浮游动物17科28属,优势种为盔形溞(Daphnia galeata)、象鼻溞(Bosmina spp.)、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多肢轮虫(Trichocerca spp.)、异尾轮虫(Polyarthra spp.)等.5座水库浮游动物年均密度变化范围为72~1401 ind./L,其中河王水库密度显著大于其他水库,而4个季节间浮游动物密度无显著差异.5座水库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02~339μg/L,季节间、水库间浮游动物生物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5座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主要为营养盐、水温、透明度和浮游植物密度.  相似文献   
187.
马松  魏榆  韩翠红  晏浩  刘再华  孙海龙  鲍乾 《湖泊科学》2021,33(6):1701-1713
为探究筑坝后不同水库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对水化学和碳循环的影响,本研究对贵州三岔河流域的平寨水库、普定水库以及猫跳河流域的红枫湖水库进行研究,于2018年3月2019年1月分别在入库河流和库区采集了分层水样和沉降颗粒物,并探究水中主要离子及颗粒物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水体主要离子的主要来源受碳酸盐溶解影响,并且离子浓度受光合作用控制.红枫湖水库水体水化学类型为Ca-Mg-HCO3-SO4型,普定水库、平寨水库水化学类型均为Ca-HCO3-SO4.夏季藻类光合作用诱导碳酸盐沉淀导致水体表层Ca2+、HCO3-及溶解态Si浓度降低,其降低幅度分别为20.87%~44.25%、33.12%~51.18%、48.55%~96.34%.此外,藻类光合作用也影响C、N、Si等生源要素间的化学计量关系.Mg2+/Ca2+比值在水体垂向剖面上主要受碳酸钙沉淀的控制,而在不同水库之间则主要受流域岩性的控制.根据沉积物捕获器通量计算的平寨水库、普定水库、红枫湖水库夏季颗粒无机碳沉积通量分别为0.74、1.36、0.27 t/(km2·d),而根据水体Ca2+浓度降低计算的通量分别为0.31~0.64、0.35~0.99、0.09~0.29 t/(km2·d),根据水体HCO3-浓度降低计算的通量分别为0.30~0.65、0.29~1.26、0.12~0.33 t/(km2·d).其红枫湖水库无机碳沉降通量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接近,而平寨、普定水库实际沉降通量高于计算值,这可能是有外源输入导致.因此,利用水化学分层数据能对喀斯特水库中的无机碳沉降通量进行合理估算,并且能够得到较好的估算结果,从而指示碳循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8.
珠江干流梯级开发对鱼类的影响与减缓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6—7月对珠江龙滩库尾至长洲坝下江段干支流鱼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418尾,隶属于10目23科82属122种.分析了渔获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生态类型、珍稀濒危特有鱼类采样情况、各江段群落相似度和鱼类多样性等,并与该区域鱼类历史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总体来看,珠江干流梯级开发后,由于大坝阻隔、水文情势改变等,鱼类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河海洄游性鱼类和河口鱼类受大坝阻隔影响分布范围变窄;珍稀濒危特有鱼类由于生境破坏,种群规模变小,濒危程度加剧;库中江段流水性鱼类种类数和资源量显著下降,静缓流鱼类成为优势种;外来鱼类种类多、分布广.对导致珠江干流鱼类资源衰退的其他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过度捕捞、生境破坏、水污染和外来鱼类入侵等.针对珠江干流梯级开发及鱼类资源现状,提出了栖息地保护、河流连通性恢复、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生态调度、渔政管理和生态补偿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9.
For decades of exploration, geologist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exploration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s. By dissecting four typical cases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s, such as Lucaogou Formation of Permian in Junggar Basin, Da'anzhai Section of Jurassic in Sichuan Basin, Cretaceous in Yin'e Basin and Oligocene in Qaidam Basin,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hydrocarbon generating capacity and reservoir forming model of source rock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Lacust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are generally dense, with nano-micron reservoir space as the main reservoir space, including dolomite intergranular pore, organism cavity and accumulation pore, micro-fracture system and its corrosion expansion pore. Saline environment is beneficial to dolomitization and can improve the reservoir capacity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s, but most of the permeability is less than 0.1 mD.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s have not only reservoir capacity, but also can be used as source rocks. The abundance of organic matter is not high and the maturity is generally low. However, dispersed soluble organic matter in source rocks can generate and expel hydrocarbons in large quantities at low maturity stage, which has high liquid hydrocarbon yield.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initial production, large reduction of production and long-term low and stable production", and are typical "fracture-pore" reservoirs. Fracture networks provide migration pathways i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in geological history and oil and gas exploitation nowadays.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re "continuous"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which often form regional oil and gas field groups together with conventional reservoirs in adjacent areas. The research results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re-evaluating the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ocks.  相似文献   
190.
南海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赋存规律的南北差异性大。本文在系统梳理南海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相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对南海南北典型含油气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认为南海打开过程对古南海沉积地层的改造,使得现有残余地层南北分离,主要分布于北部的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和南部的礼乐盆地中,推测发育“自生自储”、“新生古储”或“古生新储”的中—新生界油气成藏模式。南海新生代油气藏在“北张、南挤”的构造应力背景下,古近纪以来的古水系控制了大型碎屑岩油气藏的分布;区域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控制了中新世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发育;早新生代以来的古地貌控制的深水峡谷、深海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孕育了潜在深水油气藏。总之,南海南北地层沉积各有特色,油气成藏条件各有优势,但均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以期为未来南海油气勘探战略部署和选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