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08篇 |
免费 | 1114篇 |
国内免费 | 13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4篇 |
大气科学 | 41篇 |
地球物理 | 1102篇 |
地质学 | 5104篇 |
海洋学 | 430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21篇 |
自然地理 | 1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56篇 |
2022年 | 162篇 |
2021年 | 262篇 |
2020年 | 192篇 |
2019年 | 250篇 |
2018年 | 229篇 |
2017年 | 250篇 |
2016年 | 286篇 |
2015年 | 304篇 |
2014年 | 302篇 |
2013年 | 333篇 |
2012年 | 379篇 |
2011年 | 428篇 |
2010年 | 348篇 |
2009年 | 400篇 |
2008年 | 393篇 |
2007年 | 424篇 |
2006年 | 327篇 |
2005年 | 283篇 |
2004年 | 245篇 |
2003年 | 267篇 |
2002年 | 202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34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109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通过水体置换降低水库富营养化风险:长江口青草沙水库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淡水系统的富营养化风险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问题。多种物理、生物和化学技术手段被应用到富营养化湖库的治理当中,以期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藻类生物量。经证实,在未有效降低营养盐来源的情况下,这些手段的效果有限。而在发展中国家,控制营养盐来源可能需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本研究旨在分析某一高营养盐负荷的沿海水库的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风险,以期确认通过水利调度来抑制水库富营养化状态的可行性。该案例水库为位于长江口的青草沙水库。该水库2009至2012年期间的库内五个点位的水质数据被用于进行案例分析。水质指标包括水温、透明度、溶解氧、总氮、总磷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该水库的建设期为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水库未曾与长江口发生水体交换。该水库的试运营期为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正式运营期为2011年1月至今。在运营期间,库内与长江口的水体交换逐步上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被用于评估该水库的营养状态变化情况,该指数是通过数个代表性水质指标计算得到。库区的TLI指数峰值在2009年夏季可达51,在2011年夏季可达55,超过TLI指数的富营养化阈值50。TLI的谷值32出现在2010年的夏季。水质观测期的其他时段的TLI指数均可保持在50以下。以上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在2009年和2011年夏季由于过量的营养盐负荷和藻类水华迅速恶化到富营养化状态。水库在2010年和2012年均未出现富营养化状态和藻类水华,这是由于2010年期间水库缺少营养盐输入,2012年期间水库调度充分地置换了库区水体。库区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均通过文中的观测资料和数据分析进行展示。经分析表明,通过潮汐涨落来充分置换库区水体的水库调度手段是一个极为经济有效的抑制高营养盐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的工程手段。 相似文献
84.
目前,人们主要从岩性、物性、电性、弹性阻抗等角度,对储层中气水的性质进行预测,然而成功率却并非很高.其实,从频率或能量响应的角度出发,或许能提高气水识别的成功率.由于频率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地震波经过含气或含水的储层后,在不同的频段将有不同的响应特征,但在原始地震剖面上却很不容易发现.利用基于ARMA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Prony信号分析理论的吸收滤波技术,结合测井、岩石物理、地质、地震等资料,分析含气储层和含水储层的不同吸收衰减特征和响应差异.由此可以实现气水性质的有效识别,最终达到直观、快捷的预测优质含气储层的目的.将该技术应用到气水裂缝理论模型的试算和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气藏的含气性识别中,均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5.
Ordovician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reservoir beds are the major type of producing formations in the Tahe oilfield, Tarim Basin.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se beds clearly changes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distance of the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 from the top of the section. The seismic reflection becomes weak or is absent when the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are less than 20 ms below the top Ordovician. The effect on top Ordovician reflection became weaker with deeper burial of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but the developed deep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caused stronger reflection in the interior of the Ordovician. This interior refle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strong long-axis, irregular and bead string reflections, and was present 80 ms below the top Ordovician. Aimed at understanding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spectral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which uses frequency to "tune-in" bed thickness, was used to predict Ordovician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formations in the Tahe oilfield. Through finely adjusting the processing parameters of spectral decomposi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slice at 30 Hz of the tuned data cube can best represent reservoir bed development. Two large N-S-trending strong reflection belts in the mid-we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along wells TK440- TK427-TK417B and in the eastern part along wells TK404-TK409 were observed distinctly on the 30 Hz slice and 4-D time-frequency data cube carving. A small N-S trending reflection belt in the southern part along wells T403-TK446B was also clearly identified. The predicted reservoir bed development area coincides with the fracture-cavities connection area confirmed by drilling pressure testing results. Deep karst cavities occur basically in three reservoir bed-development belts identified by the Ordovician interior strong reflection. Spectral decomposition proved to be a useful technique in identifying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相似文献
86.
为保障饮用水源地闹德海水库的水质安全,通过选取不同氮磷允许负荷量的测算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闹德海水库实际负荷量总氮为139.98 t/a、总磷为28.28 t/a,目前已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水库若要达到贫—中营养化状态,应削减总氮129.96 t/a,总磷27.27 t/a。为此,从发展农业节水、综合防治化肥、农药、畜禽养殖业污染及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提出了科学的污染防治思路及削减对策。 相似文献
87.
本文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立足东部箕状断陷盆地的特点,以冀中拗陷和二连盆地为重点研究对象,提炼出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模式,在缓坡带,以风暴浪基面作为“陆架边角”的参照物,层序地层特征相似于海相被动大陆边缘背景;在陡坡带则截然不同,并以湖面与边界断裂的交点取代“陆架边角”,各体系域所含沉积体系与海相模式不尽相同,在盆地形成初期的层序,低水位体系域发育,湖泊消亡以后,主要发育高水位体系域。此外,本文还探索了层序地层与油气赋存的关系,指出富砂的“盆底扇”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8.
桑托斯盆地裂陷初期岩浆活动与储层发育关系密切。本文以盆地L区块火成岩-介壳灰岩复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火成岩岩石学、年代学测试及钻井、测井资料分析等,首次明确了桑托斯盆地裂陷初期岩浆活动特征及其对介壳灰岩沉积过程的控制,并指出介壳灰岩储层的分布特征。L区块内火成岩分属晚白垩世Santonian期—Campanian期和早白垩世Aptian两期岩浆活动产物,并以Aptian期为主,至少经历了7次不连续喷发和3次侵入过程,形成了块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和玻基斑状玄武岩(含再沉积玻基斑状玄武岩)等喷发相火成岩和以辉绿岩(局部属粗玄岩)、煌斑岩形式产出的侵入相火成岩。Aptian期岩浆多期活动重塑了古地貌,形成了局部构造凸起,促成并控制了下白垩统Itapema组至少6期介壳灰岩沉积,最终形成了~620 m厚火成岩-介壳灰岩复合体。介壳灰岩储层呈透镜体形状,以“散点式”不连续分布在Aptian期盆内古隆、古断阶(坡)等区域,横向连续性差,垂向连通性受限,其发育规模和质量受古地貌及水深条件等影响。 相似文献
89.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中南部Y井井壁取心分析、岩屑样品的薄片鉴定结果及地球物理测井综合评价表明,其钻遇的不同层位层段的储层类型主要以含泥质较高的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少量砾岩,多属于近—中物源快速沉积充填、储集物性偏差的储集层类型,且成岩程度偏低(处在早成岩A或B期或中成岩A期),总体上属于岩性较细、泥质含量偏高、孔渗参数偏低的中孔中渗和低孔低渗及低孔特低渗型砂岩储层类型。其中,钻遇的渐新统涠洲组砂岩储层总体上偏细且泥质含量较高,砂岩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偏低,属于储集物性较差储层;始新统流沙港组二段砂岩属于差—较好储层,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还发育有少量或微量长石溶孔和粒内溶孔,具有一定的孔渗性;古新统长流组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发育少量长石溶孔及粒内溶孔,储层致密储集物性偏差。总之,本区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碎屑物物源供给远近与沉积相及成岩作用,但总体上储层成岩程度较低,加之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普遍,故严重影响了储层储集物性。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