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2篇
  免费   717篇
  国内免费   880篇
测绘学   3713篇
大气科学   589篇
地球物理   882篇
地质学   1771篇
海洋学   875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724篇
自然地理   120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418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426篇
  2016年   419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583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490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冯锐  张玉书 《气象》2002,28(12):47-50
利用NOAA/AVHRR气象卫星实时监测到的洪涝灾害数据与GIS技术结合,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3.1为依托建立洪涝灾害遥感救援系统。在洪涝灾害发生时,依托本系统的数据库能快速、准确地提供通往淹没区的最佳救援路径,可快速地到达受灾区域,进行人员财产抢救及救援物资输送,为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2.
在西昆仑大红柳滩-俘虏沟地区,以WorldView-2高空间分辨率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标准影像图制作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图像增强处理,突出相关控矿要素和矿化信息,开展地质矿产遥感解译;利用ASTER数据开展矿化蚀变有关的遥感异常信息提取,配合适量的野外调查验证,发现了4种极具找矿前景的矿化带类型:①大红柳滩(含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带1处;②大红柳滩层控型铁多金属矿化带1处;③俘虏沟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热液脉型铁、铅、银、铜矿化区1处;④俘虏沟层控型含铜铅锌银的菱铁-赤铁矿矿化带4处;通过遥感综合分析,圈定遥感找矿靶区11处,其中A级遥感找矿靶区5处、B级遥感找矿靶区3处、C级遥感找矿靶区3处,为后续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规划部署和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提供依据。因此,高分遥感技术在西昆仑地区矿产地质综合调查中作用显著,可实现找矿工作的快速突破,值得在相同或类似区域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3.
基于Hyperion数据的南四湖叶绿素浓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5年5月7日南四湖Hyperion高光谱影像的几何纠正和6S模型辐射校正,以及水体光谱数据分析,对22个水体样点原始光谱数据分别采用归一化处理和包络线消除处理后,以波段比值数据构建叶绿素浓度反演模型,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反演模型,获得南四湖叶绿素浓度的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包络线消除法能很好地去除水体的光谱曲线背景影响,突出光谱曲线的吸收和反射特征,与归一化处理相比,反演模型的相关系数都有很大提高。R700/R560波段比值数据构建的模型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834,可用于叶绿素浓度反演研究。  相似文献   
154.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potential of 1-m resolution, 128-band hyperspectral imagery for mapping in-stream habitats, depths, and woody debris in third- to fifth-order streams in the northern Yellowstone region. Maximum likelihood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images provided overall classification accuracies for in-stream habitats (glides, riffles, pools, and eddy drop zones) ranging from 69% for third-order streams to 86% for fifth-order streams. This scale dependency of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was probably driven by the greater proportion of transitional boundary areas in the smaller streams. Multiple regressions of measured depths (y) versus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 (x1, x2,…, xn) generated R2 values ranging from 67% for high-gradient riffles to 99% for glides in a fifth-order reach. R2 values were lower in third-order reaches, ranging from 28% for runs and glides to 94% for pools. The less accurate depth estimates obtained for smaller streams probably resulted from the relativ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ixed pixels, where a wide range of depths and surface turbulence occurred within a single pixel. Matched filter (MF) mapping of woody debris generated overall accuracies of 83% in the fifth-order Lamar River. Accuracy figures for the in-stream habitat and wood mapping may have been misleadingly low because the fine-resolution imagery captured fine-scale variations not mapped by field teams, which in turn generated false “misclassifications” when the image and field maps were compared.The use of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hyperspectral (HSRH) imagery for stream mapping is limited by the need for clear water to measure depth, by any tree cover obscuring the stream, and by the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airborne hyperspectral sensors. Nonetheless, the high accuracies achieved in northern Yellowstone streams indicate that HSRH imagery can be a powerful tool for watershed-wide mapping,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of streams.  相似文献   
155.
卫星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土壤水分是影响地表过程的核心变量之一。精准地测量土壤水分及其时空分布,长期以来是定量遥感研究领域的难点问题。简要回顾基于光学、被动微波、主动微波和多传感器联合反演等卫星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的主要反演算法、存在的难点和前沿性研究问题,介绍了应用土壤水分反演算法所形成的3种主要全球土壤水分数据集,包括欧洲气象业务卫星(ERS/MetOp)数据集、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数据集、土壤湿度与海洋盐分卫星(SMOS)数据集,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卫星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6.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天摩沟于2007年9月、2010年7月、2010年9月和2018年7月分别发生大型和巨型泥石流,4次泥石流活动均不同程度堵塞主河帕隆藏布,淤埋国道318或摧毁桥梁,堰塞湖淹没村道、溃决造成下游塌岸,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尤其是交通干道造成极大危害。文章针对以上4次泥石流活动,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泥石流发生前的孕灾背景进行解译,同时结合无人机航空摄影和地面调查对天摩沟泥石流形成机制和成灾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天摩沟内冰川发育,年际变化大,目前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方式为岩崩和堵溃,其中2018年和2007年为岩崩引发,2010年为堵溃引发,该沟同时具有冰川泥石流和降雨泥石流的特征。(2)经历了2007年和2010年3次大规模泥石流后,天摩沟内斜坡类物源储量增加了19.6%,绝大部分启动的冰碛物和崩滑物源都转化为泥石流沟道堆积物或冲出沟口。(3)天摩沟2018年泥石流容重为2.10g/cm^3,为黏性泥石流,流速快冲击力强,帕隆藏布河道受到挤压多次变道,历史上最大偏移距离为190m。(4)2018年7月11日泥石流成因为降雨条件下加剧冰川消融引发主沟沟源右侧岩崩,形成多阵次泥石流,主泥石流体积18×104m3,淤埋G318近220m。后续依然具有暴发大型泥石流的可能性,建议进行防治降低其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7.
气候变化对西藏湖泊变迁的影响(1973—20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立娟 《地球学报》2020,41(4):493-503
西藏湖泊众多,其水位和面积变化对气候波动有敏感记录。本文运用RS和GIS技术,以1973—1977年、1989—1992年、1999—2001年、2008—2010年和2017年5期遥感影像为底图矢量化了西藏所有湖泊边界,建立了湖泊空间数据库。以湖泊空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73—2017年西藏湖泊面积动态变化特征,结论如下:从20世纪70年代至2017年,西藏湖泊总面积持续增加,共增长了47.23%;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研究区北部和中部湖泊呈萎缩的趋势,其余地区呈扩张的趋势;从2000年至2017年,西藏湖泊呈持续扩张的趋势。另外,笔者分析了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和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1981—2017年,西藏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和蒸发量减少。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湖泊变迁影响显著:(1)西藏北部和中部湖泊主要以冰川、冰雪融水和地表径流为主要补给源。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气温和降雨量波动较小,引起这些地区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为冰川和冰雪融水补给的减少。(2)从20世纪90年代至2017年,气温和降雨量增加、蒸发量减少,导致研究区湖泊呈现全面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8.
以准格尔丘陵沟壑区五分地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彩红外航片和IKONOS卫星影像,绘制了1987、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并数字化基于地面土地利用调查绘制的1979年土地利用图.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空间格局现状及土地覆盖类型动态变化;并以ETM 数据为信息源,绘制了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研究表明:2002年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呈现出一个耕地、草地、人工乔木林和人工灌木林以及种植稀疏灌木的草地高度镶嵌的景观格局特征;20年内土地覆盖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景观异质性增强.基于研究区景观的高度破碎化,绘制小流域精细尺度土地覆盖图,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9.
Supported by MSS images in the mid and late 1970s, TM images in the early 1990s and TM/ETM images in 2004,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s” region (TRH region) was interpreted through analysis on RS images in two time series, the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 TRH region were ana-lyzed since the 1970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 TRH region was a continuous change process which had large affected area and long time scale, and rapidly strengthen phenomenon did not exist in the 1990s as a whole. Grassland degradation pattern in the TRH region took shape initially in the mid and late 1970s. Since the 1970s, this deg-radation process has taken place continuously, obviously characterizing different rul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humid and semi-humid meadow region, grassland firstly fragmentized, then vegetation coverage decreased continuously, and finally “black-soil-patch” degraded grassland was formed. But in semi-arid and arid steppe region,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de-creased continuously, and finally desertification was formed. Because grassland degradation had obviously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TRH region, it could be regionalized into 7 zones, and each zone ha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ype, grade, scale and time proces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160.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提取投入产出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对2000—2015年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呈现波动式发展趋势;高值区与低值区存在显著空间分化,胶东半岛与济南都市圈构成高值集聚区,鲁西北、鲁西南、鲁南地区形成低值连绵带;②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无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处于高值区、低值区的县域生态效率值变化较大,生态效率空间非均衡性逐渐扩大;③山东省县域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且空间集聚性呈现增强态势;县域生态效率存在空间俱乐部趋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