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44篇 |
地质学 | 164篇 |
海洋学 | 10篇 |
综合类 | 17篇 |
自然地理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81.
陕北环境地质条件脆弱区某330kV变电站在大面积挖填方施工过程中,填方区内出现了多条拉张与剪切裂缝,工程被迫停工,需查明原因。通过大范围工程地质测绘、钻探、井探、槽探与多种方法的抗剪强度试验以及稳定性分析计算,查明该场地选在了一个稳定性程度不高、滑面呈直线形的大型古滑体上,滑面为黄土与砂泥岩接触面,滑面倾角与滑动方向同单斜构造的岩层产状(300°~310°∠8°~12°),场地前缘出露的砂泥岩非原状基岩而为滑坡堆积物。堆积物的存在阻断了坡体降水的排泄通道,致使滑面以上形成大范围的软弱土层,且工程施工时的大面积挖填方破坏了古滑坡的原有力学平衡,导致局部复活,形成了3个不稳的工程滑坡。得出了在环境地质条件脆弱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应重视选址勘察,单斜构造上滑面呈直线形的黄土与砂泥岩接触面滑坡稳定性计算采用饱和残剪的抗剪强度参数(c=6.6kPa,φ=5.6°)是可行的,对剪出口在沟谷中的黄土滑坡采用既能增加耕地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淤地坝与局部支挡等综合治理方案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2.
目前,国内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已趋入正规化,各项制度建设较为完善,但普遍存在项目规划设计调查不充分,实施难以有效监管,设计目标完成情况难以落实,档案管理难以规范等不足之处。为转变传统的土地整治低效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项目管理模式的专业化、精准化、高效化。基于"互联网+"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创新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包含移动巡查填报、移动端采集监管、土地综合项目巡查监管展示和土地综合项目动态监管四大功能模块的土地综合项目动态监管系统,突破了办公环境的限制,实时传输项目的信息,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减少人工作业条件下的人为干扰因素,科学考核土地整治工作,实现对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监管,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3.
氟与聚合羟基铝-蒙脱石复合体相互作用机理及土壤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钠基蒙脱石 (Na- Mt)合成了 OH/Al比为 1.6的聚合羟基铝-蒙脱石 (HyAl- Mt)复合体,并研究了弱酸性和强酸化条件下 HyAl- Mt与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土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 pH在 5.0~ 9.0之间时, HyAl- Mt对氟的吸附受 pH影响小;当 pH < 4.5时,吸附能力随 pH减小迅速增大. pH 6.62时, HyAl- Mt对氟的吸附主要是络合交换机制,而 pH 3.02及高氟浓度条件下是表面吸附、矿物溶解及共沉淀-卷扫等协同作用机制,并使 HyAl- Mt具有异常高的氟去除能力.与蒙脱石粘土相比, HyAl- Mt的氟吸附能力明显提高,土壤中的 HyAl- Mt组分可有效地降低氟污染土壤中氟的迁移性并减少其生物有效性.在酸性氟污染的土壤中,氟与 HyAl- Mt相互作用还可一定程度抑制土壤的酸化.土壤酸度越大,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施用合成的 HyAl- Mt 可作为酸性氟污染土壤修复并控制土壤酸化的有效途经之一. 相似文献
84.
在分析岩溶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水源、污染源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源调查、源汇追踪和源头阻控为主要内容的岩溶地下河污染修复治理模式——三源模式。以遵义市坪桥地下河系统为例,利用三源模式对该地下河污染进行修复治理实践。结果表明:研究区分布有各类水点25处,以钻孔、岩溶泉点、地下河出口为主,特征污染物为以NH地下河; 污染; 修复; 双源; 近源截排; 帷幕工程 在分析岩溶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水源、污染源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源调查、源汇追踪和源头阻控为主要内容的岩溶地下河污染修复治理模式——三源模式。以遵义市坪桥地下河系统为例,利用三源模式对该地下河污染进行修复治理实践。结果表明:研究区分布有各类水点25处,以钻孔、岩溶泉点、地下河出口为主,特征污染物为以NH4+、NO3-、SO42-、Mn2+、Se2+为主;分布有各类污染源点15处,以工业废渣堆放场为主,主要分布在地下河系统下游坪桥工业园区一带,特征污染物同样为以NH4+、NO3-、SO42-、Mn2+、Se2+为主;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有3条地下水污染通道,均分布在地下河出口与坪桥工业园区Z1(1#、2#)废渣处置场之间;通过对2#废渣处置场排洪竖井-地下河出口这一污染通道上游段进行帷幕工程修复后,地下河出口可减排污水排放量47 244... 相似文献
85.
The pollution of soil and groundwater by halogenated organic compounds (HOCs) is more and more severe. HOCs are of strong toxicity and difficult to be biodegraded. Due to its unique advantages,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NZVI)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field of in situ remediation around the world. In this paper, basic reaction theories and kinetics of HOCs degradation by NZVI are briefly summari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in situ remediation of HOCs by NZVI are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e the intrinsic properties of NZVI due to its different preparation and modification methods,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such as pH, dissolved oxygen, ionic species, metals, nonreactive hydrophobic and natural organic compounds, concentrations and components of HOCs, microorganisms and subsurface heterogeneity. The effects of all these factors on NZVI stability, deliverability, targeting ability, and reactivity during in situ remediation are emphasized. Finally,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are summarized and prospected. 相似文献
86.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的碳氢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辛醇-水分配系数,易被土壤颗粒吸附而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过硫酸钠(Na2S2O8)氧化法是近些年来国内外修复PAHs污染土壤较为常用的方法,但现阶段在测定修复后土壤中PAHs含量、进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经该方法修复的土壤,若土壤中残留有过硫酸钠,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由于提取温度较高,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多环芳烃的氧化反应,从而影响土壤中PAHs的准确测定。本文建立了一种在修复后土壤中加入还原剂抗坏血酸,与残留的过硫酸钠反应生成脱氢抗坏血酸,采用索氏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测定土壤中16种PAHs的方法,PAHs加标回收率为76.2%~110.0%。而修复后土壤若不加还原剂直接进行索氏提取,用GC-MS测定,可能会使部分PAHs及替代物的测定不准确,PAHs加标回收率仅为6.0%~72.4%。通过对比分析表明,在样品提取前加入还原剂,可以有效地消除残留过硫酸钠的影响,提高测定修复后土壤中PAHs含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7.
The problem of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PRB) capture and release behavior i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an approximate analytical approach exploring the invariance of steady-state solutions of the 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 to conformal mapping. PRB configurations considered are doubly-symmetric funnel-and-gate as well as less frequent drain-and-gate systems. The effect of aquifer heterogeneity on contaminant plume spreading is hereby incorporated through an effective transverse macro-dispersion coefficient, which has to be known. Results are normalized and graphically represented in terms of a relative capture efficiency M of contaminant mass or groundwater passing a control plane (transect) at a sufficient distance up-stream of a PRB as to comply with underlying assumptions. Factors of safety FS are given as the ratios of required capture width under advective–dispersive and purely advective transport for achieving equal capture efficiency M. It is found that M also applies to the release behavior down-stream of a PRB, i.e., it describes the spreading and dilution of PRB treated groundwater possibly containing incompletely remediated contamination and/or remediation reaction products. Hypothet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results. 相似文献
88.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污染土壤修复的要求便越来越迫切,应用表面活性剂治理污染土壤也得以广泛研究.对于以淋洗为主的表面活性剂治理土壤污染法,表面活性剂的吸脱附行为、增溶能力和毒性是淋洗工艺取得优良效果的关键.文中重点阐述了离子型、非离子型、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和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89.
90.
近年来,工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重金属污染土固化/稳定化的修复研究成为热点。运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联合吸附材料对锌铅复合重金属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化的修复,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评价处理前后污染土的固化效果与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结合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检测手段,揭示MICP技术处理锌铅重金属污染土的修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ICP技术对锌铅重金属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化之后,可以有效降低污染土中有害重金属的浸出性。当矿化时间为10d时,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为942.5k Pa;铅的浸出浓度为4.20mg/L,比未处理时降低了44.81%;锌的浸出浓度为4.31mg/L,比未处理时降低了46.19%,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添加10%的多孔硅吸附材料后,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到1 021 kPa,强度提高了8.3%;铅的浸出浓度为2.45mg/L,与未经处理时相比,降幅达到了67.81%,与单纯MICP方法处理时相比,铅浸出浓度被二次降低了41.67%;锌的浸出浓度仅为2.93 mg/L,与未经处理时相比,降幅达到了63.4%,与单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