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50篇 |
免费 | 416篇 |
国内免费 | 5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2篇 |
大气科学 | 617篇 |
地球物理 | 387篇 |
地质学 | 1186篇 |
海洋学 | 142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282篇 |
自然地理 | 19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54篇 |
2020年 | 152篇 |
2019年 | 173篇 |
2018年 | 136篇 |
2017年 | 154篇 |
2016年 | 169篇 |
2015年 | 156篇 |
2014年 | 218篇 |
2013年 | 257篇 |
2012年 | 203篇 |
2011年 | 242篇 |
2010年 | 153篇 |
2009年 | 176篇 |
2008年 | 193篇 |
2007年 | 212篇 |
2006年 | 228篇 |
2005年 | 195篇 |
2004年 | 177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171篇 |
2001年 | 132篇 |
2000年 | 137篇 |
1999年 | 124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95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地球深部是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驱动机”、“供应源”和“传输带”。深入揭示深部物质组成与分布、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三维架构与动力过程,对理解成矿作用至关重要。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填图是探索深部物质组成与演化过程的主要手段,可以探测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三维架构,揭示新生地壳/古老地壳/再造地壳的空间分布与时空演变,从而为提升区域成矿规律认识提供深部物质制约证据,有助于成矿潜力的定量半定量评价及其区域成矿预测。文章重点总结和探讨了岩浆岩全岩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区域填图在解决地壳三维架构与成矿规律方面的应用成果,深入探讨了巨量岩浆岩发育的深部驱动机制及其成矿制约,对比总结了不同类型造山带(如中亚增生造山带、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秦岭复合造山带等)和不同克拉通的地壳深部组成结构与成矿制约特色。研究显示:不论是什么造山带和克拉通,深部年轻地壳分布区制约了铜金、铜镍等矿床的形成分布;古老地壳控制了大型钼矿、铅锌矿、稀有金属等矿产;两者过渡地带常常发育铁矿等。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区域成矿规律,而且对成矿预测与成矿潜力评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可能成为成矿规律研究特别是深部物质探测及成矿背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2.
根据赣西北中─晚第三纪陆相紫红色砂砾岩岩性横向上不太稳定的特点,提出砾石成分的来源和成因特征可作为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因为砾石成分作为风化和搬运的最终产物,它与基底母岩区是密不可分,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3.
区域性南北向构造带和全球性经向构造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中简述了我国及其邻区区域性规模的南北向构造带的现位展布及其表现形式,讨论了它们可能的成因类型和构造性质,分析了全球经向构造体系和区域性南北向构造带的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64.
利用最新取得的区域重力资料,参考航磁、遥感、区域地质资料,对青藏高原狮泉河-康西瓦地区重力场分区、断裂构造体系、构造单元、局部异常、深部构造、成矿远景区(带)等进行了研究.对阿尔金走滑断裂西南端的走向和延伸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讨论了2条重力低值带的成因;推断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下部莫霍面隆起的高度,从重力角度提出了对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认识;认为青藏块体在拼合后地壳有2个加厚中心;新圈定了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地质、矿产、航磁等资料,初步划分出4个成矿远景区(带). 相似文献
65.
依据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已经取得的部分成果(如:国土环境质量状况、农田区土壤肥力和营养状况、规划特色优势农作物产地、部分地方病分布区和影响因素等),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等方面提出了深化调查成果的意见和方向。 相似文献
66.
67.
介绍了利用GPS开展1:20万石棉幅区域重力测量的情况,对正确掌握GPS的工作方法作了研究,并总结了应用该项技术的成功经验和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68.
赣西北地区修水县联测图组1:5万区调主要进展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总结赣西北地区修水县联测图1∶5万区调取得的主要进展与区调方法上的创新。其中,在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中所识别、填绘出的近东西向紧闭同斜倒转褶皱,叠加近南北向开阔圆滑褶皱,在中小型陆相红盆中探索出的运用数理统计与沉积学研究相结合确定冲积扇体,并用扇体与岩性段双重方法予以图面表达以及第四纪研究成果等取得的重要进展。此外,就有关提高区调质量等问题浅谈其体会。 相似文献
69.
Based on ammonites, Upper Kimmeridgian sediments are first established in the Crimean Mountains. The Kimmeridgian-Tithonian boundary recognizable in a continuous section is placed inside the Dvuyakomaya Formation of uniform largely clayey sediments. Assemblages of Kimmeridgian ammonites Lingulaticeras cf. procurvum (Ziegler), Pseudowaagenia gemmellariana Oloriz, Euvirgalithacoceras cf. tantalus (Herbich), Subplanites sp.) and Tithonian forms (?Lingulaticeras efimovi (Rogov), Phylloceras consaguineum Gemmellaro, Oloriziceras cf. schneidi Tavera, and Paraulacosphinctes cf. transitorius (Oppel) are described. A new biostratigraphic scheme proposed for the upper Tithonian-Berriasian of the Crimean Mountain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new biostratigraphic units: the Euvirgalithacoceras cf. tantalus Beds of the upper Kimmeridgian, ?Lingulaticeras efimovi Beds of the lower Tithonian, and Oloriziceras cf. schneidi and Paraulacosphinctes cf. transitorius beds of the upper Tithonian. The middle Tithonian is proposed to consist of the fallauxi and semiforme (presumably) zones. The ammonities found determine the early Kimmeridgian-Berriasian age of the Dvuyakornaya Formation that is most likely in tectonic contact with the underlying Khutoran Formation. 相似文献
70.
四川盆地可分为川东平行岭谷区、盆周低山丘陵区、川中丘陵区、川西平原区。论述了各区的采样对象及采样点密度。川东平行岭谷区及盆周低山区的化探成果对寻找非金属矿产及某些金属矿产效果显著。川中典型区土壤地球化学资料,能为农业、环境等多目标服务,对农业区划、科学施肥、合理种植、土壤改良等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证实了川西平原油气化探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