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2篇
  免费   489篇
  国内免费   396篇
测绘学   1740篇
大气科学   153篇
地球物理   745篇
地质学   1148篇
海洋学   481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405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配准中点云数据的共轭特征较少且精度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移动角点的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配准方法:从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中分别提取相应的建筑物角点,采用6参数模型对角点进行初始配准;以地面角点为参照,利用迭代移动方法对误差较大的航空角点进行修正;最后根据移动后的航空和地面角点计算获得点云配准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点云配准效果,角点修正后能有效提升点云配准精度,适合于含有角点特征的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配准。  相似文献   
72.
The study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Tagus Valley, central Portugal, and includes a large portion of the densely populated area of Lisbon.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moderate seismicity with a diffuse pattern, with historical earthquakes causing many casualties, serious damage and economic losses.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s in the area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seismogenic structures at depth that are deficiently known due to a thick Cenozoic sedimentary cover. The hidden character of many of the faults in the Lower Tagus Valley requires the use of indirect methodologies for their stud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resolution seismic reflection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near-surface faulting on two major tectonic structures that are hidden under the recent alluvial cover of the Tagus Valley, and that have been recognized on deep oil-industry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and/or inferred from the surface geology. These are a WNW–ESE-trending fault zone located within the Lower Tagus Cenozoic basin, across the Tagus River estuary (Porto Alto fault), and a NNE–SSW-trending reverse fault zone that borders the Cenozoic Basin at the W (Vila Franca de Xira–Lisbon fault). Vertical electrical soundings were also acquired over the seismic profiles and the refracti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flection data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llected data, a complex fault pattern disrupts the near surface (first 400 m) at Porto Alto, affecting the Upper Neogene and (at least for one fault) the Quaternary, with a normal offset component. The consistency with the previous oil-industry profiles interpretation supports the location and geometry of this fault zone. Concerning the second structure, two major faults were detected north of Vila Franca de Xira, supporting the extension of the Vila Franca de Xira–Lisbon fault zone northwards. One of these faults presents a reverse geometry apparently displacing Holocene alluvium. Vertical offsets of the Holocene sediments detected in the studied geophysical data of Porto Alto and Vila Franca de Xira–Lisbon faults imply minimum slip rates of 0.15–0.30 mm/year, three times larger than previously inferred for active faults in the Lower Tagus Valley and maximum estimates of average return periods of 2000–5000 years for M 6.5–7 co-seismic ruptures.  相似文献   
73.
利用MATLAB强大矩阵计算功能,精确地计算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实现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快速转换。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使用方便,结果准确,转换精度高,可满足不同坐标转换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74.
汤井田 《物探与化探》1996,20(5):321-328
在分析电磁系统自然谐振现象的基础上,简述了瞬变电磁场奇点展开法的物理基础、基本理论、极点提取方法,并考查了奇点展开法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75.
标定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震反射体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 (江苏省东海县南部 )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 ,包括二维地震测网和专门的地震剖面 ,大地电磁法和位场方法等 .地震调查表明 ,在超高压变质岩出露区上地壳充满了反射体 ,包括倾斜反射体与上拱的反射弧 .本文介绍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中地震调查的成果 .根据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井旁VSP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 ,高波速的榴辉岩体、破碎断裂带和大型韧性剪切带都可引起倾斜的地震反射 ,而上拱的弧形反射体则是由近似直立的榴辉岩体和其中的破碎带的综合反映 .由于地壳深部广泛分布着经受变质的岩石 ,上述研究结果对标定地壳中的反射地震信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6.

深地震反射剖面早已被国际上证实是一种地球深部探测的先锋技术,它利用比石油地震勘探更长的接收排列、更大的激发能量,探测上至地表,下达上地幔的精细结构和构造特征,现已被国内外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陆及海洋地壳与岩石圈上地幔探测上。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在揭示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论述大地构造演化,确定盆山耦合关系,推测成矿成藏条件,分析地震灾害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系统地梳理和概括了国内外陆地地区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典型应用案例。在此基础上,从深地震反射野外数据采集、数据资料处理、剖面地质解译以及多方法联合探测4个方面,对地震反射剖面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在野外采集方面,研发不同激发、接收组合类型的采集技术、提升深地震反射数据采集质量,减少环境破坏,降低经济成本;在数据处理中,继续探究提高深地震反射剖面的信噪比与分辨率,定量监控深地震反射数据处理过程中振幅保真度的相对变化;在资料解译时,将深入挖掘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叠前、叠后潜在信息,降低单纯依靠深地震反射振幅解译的非唯一性;在综合研究上,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尺度、多方法上相互补充印证,降低剖面的多解性,提高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度。

  相似文献   
77.
共反射面叠加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共反射面叠加方法运用3个地震波场参数来描述地下反射面元时距关系,不对地下反射界面形状做任何假设,并且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反射波成像方法。共反射面叠加利用了邻近多个共反射点道集的相似性,提高了资料的覆盖次数,从而压制了随机噪声,增强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大幅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通过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这些特性。  相似文献   
78.
地下深部灰岩岩石特性的单孔雷达反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灰岩中岩溶和裂隙发育规律研究是研究陷落柱发育规律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孔雷达反射图像上岩溶和裂隙反映清晰,单孔雷达反射法用于灰岩岩石特性研究效果显著,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灰岩岩石特性的单孔雷达反射研究的空白,为地下深处灰岩岩石特性高分辨率探测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9.
隶属于贵州格必(凸)河伏流洞穴系统的紫云苗厅,是世界上已知探明体积和表面积最大的洞厅,平面投影面积仅次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大厅。2014年英国研究人员采用Riegl VZ-400三维激光扫描仪首次对整个苗厅进行了地面激光扫描,本研究通过激光扫描数据并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分析,对苗厅基本形态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获得了如下新认识:(1)苗厅整体由两个洞厅与一段大型廊道(极有可能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洞穴廊道)共同构成,在形态上则是两个穹顶与一个拱顶相连接,总体呈“凹”字形。点云切片显示苗厅为鞍部(上部)水平截面呈两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多边形且底座并联的“双穹顶”特殊结构;(2)苗厅鞍部的多边形系多期地质构造错动所致,产生了不同方向、不同等级的断裂和节理体系,在区域内形成了具有格子状构造的格局,密集的裂隙交汇于苗厅使得溶蚀作用最为发育;(3)苗厅发育在交麻向斜核部下二叠厚层—块状石灰岩地层中,向斜底部的开张裂隙为地下水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是苗厅能发育成世界级巨大洞厅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4)苗厅还存在上层洞道,与区域内的层状洞穴共同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抬升与河流下切的双重作用。推测早期有其它多股水流从高处共同汇聚于苗厅,共同掏蚀出巨大的地下空间,并经历了从潜流带到包气带的转换,才最终形成现今所见的宏大洞厅;(5)根据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双穹顶”的发育暗示了有利于形成超大地下洞厅的特殊地质构造也是相邻成对的。  相似文献   
80.
常鹏斌  吕宝雄  缪志选 《地理空间信息》2019,(4):18-19,28,I0002
以某特高岸水库巨型变形体为研究对象,应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变形体表面激光点云数据,建立变形体DEM模型,几何量测提取点、线、面(体)成果,对比及叠加分析,得到特定点、线、面及整个变形体位移量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激光点云数据可弥补传统监测成果单一及分析局限或以点概全的不足,以其丰富多样的监测成果全面反映变形体的变形信息,尤其对速滑变形在时效性和精度匹配上更有效,可达到应急预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