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1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431篇
测绘学   360篇
大气科学   306篇
地球物理   399篇
地质学   1028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27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01.
介绍了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系统的有关概念,结合HNCORS系统的建设运行,详细探讨了CORS系统在电力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02.
网络RTK几种常用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介绍了网络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目前的主要网络RTK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论述了应用网络RTK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03.
淮河上游暴雨事件评估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暴雨灾害是我国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其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文以气象降水数据为基础建立数据集,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暴雨事件评估模型,对淮河流域上游的暴雨事件进行评估。该模型选取了4项描述暴雨事件的指标:区域平均日降水量、区域最大日降水量、覆盖范围和持续时间,通过对淮河上游16个站1961—200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按概率分布划分出这4项指标的各等级标准,从而建立暴雨事件等级标准评估矩阵,而需要评估的暴雨事件等级则通过计算该暴雨事件各指标所组成的向量与等级标准评估矩阵中各等级所组成的列向量之间的欧式距离来确定。通过对历史资料及2008年4月—2010年7月发生的暴雨事件实况资料进行评估,发现评估结果与其所造成的实际影响对应较好,说明该模型对暴雨事件等级的划分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04.
利用MODIS/LST产品分析基准气候站环境代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基于2001-2007年地表温度遥感反演产品(MOD11A2),以基准气候站对其周围不同大小窗口内地表温度距平序列的解释方差作为度量,评估了我国142个基准气候站的环境代表性,并将代表性与土地覆盖和高程状况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以解释方差大于0.75作为区分是否具有代表性的阈值,约41%的站点代表性较好,代表区域范围可超过51×51 km2,多分布于北方地区;约21%的站点代表性较差,代表区域范围不足7×7 km2,多分布于南方地区;其他代表区域范围居中的站点在南、北方均有分布;站点周围的土地覆盖多样性和地形起伏度与站点代表性存在负相关,且相关性随窗口的增大而加强.文中还评估了基准气候站对所属气候区的代表性,发现在气候特征复杂的西南地区和新疆部分地区,站点对气候区的代表性较差.  相似文献   
405.
利用MODIS/LST产品分析基准气候站环境代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基于2001—2007年地表温度遥感反演产品 (MOD11A2),以基准气候站对其周围不同大小窗口内地表温度距平序列的解释方差作为度量,评估了我国142个基准气候站的环境代表性,并将代表性与土地覆盖和高程状况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以解释方差大于0.75作为区分是否具有代表性的阈值,约41%的站点代表性较好,代表区域范围可超过51×51 km2,多分布于北方地区;约21%的站点代表性较差,代表区域范围不足7×7 km2,多分布于南方地区;其他代表区域范围居中的站点在南、北方均有分布;站点周围的土地覆盖多样性和地形起伏度与站点代表性存在负相关,且相关性随窗口的增大而加强。文中还评估了基准气候站对所属气候区的代表性,发现在气候特征复杂的西南地区和新疆部分地区,站点对气候区的代表性较差。  相似文献   
406.
王烨 《岩矿测试》2011,30(3):281-284
应用6σ质量管理方法评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多目标地球化学样品分析中4个日常监控土壤标准物质中C l、S、总碳、N、Na2O、MgO、A l2O3、SiO2、P、K2O、CaO、Ba、Ti、V、Cr、Mn、TFe2O3、Zn、Ga、Br、Pb、Th、Rb、Sr、Y、Zr、Nb等27个项目检测质量水平。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高精度、自动化仪器的应用,多目标样品分析多个项目的精密度、准确度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部分检测项目的性能已经达到6σ质量水平;但有少数项目如N、总碳、Cr等低于3σ质量水平,其精密度准确度均需改进,分析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更换检测方法。用6σ质量管理方法评价地质实验分析测试质量水平与地质实验室传统质量控制方法得出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其评价方法简便、量化、直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7.
408.
10个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研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首批6个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412~GBW07417),在土壤地力评价和生态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十年广泛应用,现已用尽。为满足我国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及农业土壤地力调查与评价有效态化学成分测试质量监控的需求,2009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制了新系列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412a~GBW07417a,GBW07458~GBW07461)。该系列10个标准物质在原有6个样品采集地重新采集的基础上,新增的4个样品侧重于西部地区和石灰性土壤,使得新研制的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地域和土壤类型代表性更为广泛。有效态成分的浸提方法和浸提条件由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13家单位共同研讨,消除农林行业间个别项目分析方法的细微差异,与首批6个标准物质相比浸提方法、浸提条件与测试方法统一,定值成分全面,包括植物营养元素和重金属污染元素,定值项目达50项。  相似文献   
409.
New dates from Meso- and Neoproterozoic strata contribute to the recently defined Precambrian stratigraphical timescale of China agreed by the Subcommission on the Precambrian System, and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of China on Nov. 24, 2009. First, the age range of the Changcheng System, including the Changzhougou, Chuanlinggou, Tuanshanzi and Dahongyu formations has been constrained to 1.8–1.6 Ga. Second, the Jixian System including the Gaoyuzhuang, Yangzhuang, Wumishan, Hongshuizhuang and Tieling formations has been constrained to 1.6–1.4 Ga. Third, an as-yet unnamed (undefined) system (1.4–1.0 Ga) is only developed in the Xiamaling Formation at the Jixian section, Tianjing. Fourth, the Qingbaikou System, including the Luotuoling and Jing’eryu formations has been constrained to 1.0–0.78 Ga. Fifth, the Nanhuan System ranges between 780–635 Ma, and the Sinian System is within 635–542 Ma. However, according to a series of SHRIMP U-Pb dates from the late Precambrian in the Jiangnan Orogen Belt in South China Platform, the constrained strata will be redefined a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Qingbaikou System. To aid global geodynamics, it is useful to denote a late Precambrian section with unified, precise and high-precision chronological dating; this is here defined in North China Block and Jiaoliao-Korean Block. However, the Neoproterozoic Qingbaikou study in North China will be influence in whole Meso- and Neoproterozoic in the Jiangnan Orogenic Belt in between the Yangtze Block and the Cathaysia Block in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410.
李伟  常玲 《新疆地质》2011,29(1):26-31
库鲁克塔格赛马山地区前震旦纪地层,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改造.通过建立岩石序列和构造变形序列,解析变质变形作用,结合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厘定出该套地层在阜平、五台、吕梁、四堡、晋宁5个构造期发生的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活动及产生的构造形迹组合,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地质事件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