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甘肃荒漠区濒危植物绵刺生理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通过调查发现,甘肃境内的绵刺生长于河西走廊北部海拔1 000~1 800m,降水60~180 mm,土壤为灰棕荒漠土的沙砾质戈壁上,分布面积约为48 402.74 hm2,群落组成成分分属11科37属,以戈壁荒漠区系成分占优势(45.83%),亚洲中部草原成分次之(35.42%),古地中海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20.83%),可分为5类15个群丛组。绵刺解剖结构表现出叶片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较小,主脉和导管不发达,抵御干旱的能力不强,以"假死"休眠方式逃避干旱是其抗旱的主要特色。因而认为绵刺并不是"进化"了的真正的旱生植物,而是起源于中生植物。其"旱生"特征是长期适应荒漠干旱环境而产生的一种被动忍受胁迫的非常缓慢的应变演化。绵刺耐盐碱、耐瘠薄、耐风蚀沙埋,生态适应性强。在全部的生态因子中,对土壤水分的依赖性和敏感性最强,同时对土壤质地、土壤盐分也有较高的要求,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要求不严。绵刺濒危过程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自然环境剧烈变迁、气候严重旱化和土壤严重剥蚀是最主要、最直接的致濒原因;第二阶段发生在近代和现代(人类历史时期),过牧、超采地下水、樵采等人为因素是主要的致濒原因。  相似文献   
62.
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其极震区的位置是符合43/4~51/2地震构成的震中迁移交会的。由震中迁移交会寻找该大震震源比由空区寻找该大震震源的地理范围要更具体一些。另外,该文也附带讨论了1668年郯城大震特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63.
闫小培  钟韵 《地理科学》2005,25(5):537-543
广州的生产性服务业经历了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具有基本经济活动功能。通过对广州的生产性服务机构的抽样问卷调查,阐述其在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及服务销量分布三方面的特征。并根据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目前的发展水平,以及对珠三角制造业企业市场的抽样问卷调查,从供给水平和市场需求两个角度对广州生产性服务的外向功能特征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64.
结合洛阳地质构造背景,分析了2000年1月~2006年10月洛阳地震台记录到的台湾省地震的P波干扰因素及识别方法,影区地震、深源震的S波(或LG波)特征,采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确定的震级与洛阳地震台测定的复核、速报震级相比较,按震级段、年度分别统计分析,查找产生震级误差的原因,计算出台基校正系数,认为排除干扰、提高震相分析能力、用台基校正系数修正Ms计算公式,是减小震级误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5.
文中的研究对象为山西省的沙尘日数,气象资料站点18个。对与沙尘事件关系较为密切的地面气象要素包括降水、温度、风、湿度、蒸发量作了详细的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得出在温度偏高、湿度较大、风力偏弱、蒸发量不大的年份,少沙尘天气;风要素是影响沙尘天气最为直接、最优相关的因子。  相似文献   
66.
为了研究泉水化学成分特点和在一年内的变化,文章利用pH-电导率自动记录仪对陕西秦岭翠华山地区两处泉水化学成分进行了每月2次的观测,并进行了水化学分析。翠华山泉水中HCO-3含量在76.27~152.55mg/L之间,Ca2+含量在14.48~26.92mg/L之间,Mg2+含量在4.46~4.89mg/L之间,K+含量在0.60~2.75mg/L之间,Na+含量在0.93~1.09mg/L之间,这些成分的特点是含量低。泉水pH值在6.98~5.69之间,夏秋季低于该区雨水的pH值,具酸性特征,这是该区地层主要由片麻岩构成决定的。从1月到11月,水秋池村泉水pH值和电导率呈现由大到小再到大的变化规律,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夏秋季土壤CO2含量比冬春季高,泉水在夏秋季流动过程中吸收了较多的CO2。翠华湖西泉水pH值和Ca2+,Mg2+,K+,Na+离子含量比水秋池泉水高,从1月到11月Ca2+,Mg2+,K+,Na+离子含量变化与水秋池泉水变化相反,这应当是两个泉水的来源不同或在流动过程中遇到了酸碱性不同的土层和地层造成的。翠华山地区泉水化学成分变化是易于观测到的规律性很强的变化。  相似文献   
67.
2010年初夏黑龙江省异常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初夏6月黑龙江省气温异常偏高,为1954年以来历史第1位;上旬和下旬出现两次高温过程,高温的强度和日数突破历史极值,降水偏少.分析成因主要是中高纬度环流异常,欧亚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在本省为明显的正距平,亚洲区极涡面积偏小,鄂霍次克海没有建立稳定的阻塞形势,对应的东北冷涡活动少.  相似文献   
68.
三峡库区马家屋场-后坪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详细介绍了三峡库区马家屋场-后坪滑坡体的特征,收集了大量软弱结构面资料,研究了各软弱结构面的组合关系,运用优势面理论,合理解释了该滑坡体的成因。采用剩余推力法,对滑坡体在各种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作了科学分析,并对滑坡体在三蛱水库蓄水以后的稳定性作了合理预测,结果表明,滑坡体在目前状态下基本稳定,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将对滑坡体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极有可能导致滑坡体失稳。  相似文献   
69.
张雪  晏婴 《城市地质》2015,(4):38-43
饮用水中氟浓度超标,是导致地方性氟中毒疾病的主要因素。通过水质资料综合分析,结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施工及水质专项调查,开展了地下水中氟分布规律的研究,掌握了氟在地下水空间的分布规律。浅层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超标范围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及南部地区,氟离子浓度与含水层深度呈反相关系,随时间变化幅度较大。深层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超标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当含水层埋深在300m以内时,氟离子浓度与含水层深度呈正相关系,随时间变化幅度较小。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富集与气候条件、含水层岩性、地下水径流速度密切相关,深层地下水氟超标是由地质原因造成的。研究成果为水井施工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为研究治理地下水中氟浓度超标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针对地铁天安门东站的水平钻孔上偏的现象,分析目前比较容易引起水平钻孔产生上偏的三种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