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04篇 |
免费 | 347篇 |
国内免费 | 38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0篇 |
大气科学 | 130篇 |
地球物理 | 816篇 |
地质学 | 828篇 |
海洋学 | 261篇 |
天文学 | 576篇 |
综合类 | 153篇 |
自然地理 | 1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79篇 |
2013年 | 118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96篇 |
2009年 | 163篇 |
2008年 | 144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73篇 |
2005年 | 136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127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92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煤岩组合体在静力压缩下的宏观变形受界面效应影响,与煤、岩单体存在显著差异。在岩石单体材料的有效介质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考虑了煤岩组合体的构成特征,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煤岩组合体的裂前宏观弹性模型。模型参数基于轴向裂纹应变确定,均可从试验曲线获得,方法简单方便。通过现有文献的数据验证,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普适性。对模型参数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在煤岩组合体的裂前阶段,煤岩组合体裂纹差异可以忽略;(2)模型通过对煤岩组合体基质进行解耦,反映了界面效应对煤岩组合体弹性性能的影响;(3)模型中岩体基质的有效占比随着煤体比例的提高显著下降;(4)存在岩体与煤体弹性模量的最佳比值,使岩体基质的有效占比最大。模型可为矿井支护方案设计与材料选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42.
为了模拟近场强地震动,采用了基于有限断层模型的一种随机合成方法.震源破裂面被剖分成一定数量的子源,总的地震矩分成数量更多的子震的矩.一给定子源中一次子震引起的场地地震动的傅氏谱,通过考虑点源的谱、随着距离的衰减、能量耗散及近地表效应等导出.据此幅值谱和一个随机相位谱,并与一个时程包络函数结合,合成一个子震时程.将各子源中各个子震引起的所有时程叠加,得出场地的地震动时程.叠加中,各子震时程之间的时滞,据子震发震时差和子源至场地的距离差别引起的时差确定.对一个设定地震,选用4个断层面倾角,计算了近场21个地点的地震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很好地表达破裂的方向性效应和上盘效应.为了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对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中3个近断层台站MCN,LV3和PCD模拟的地震动与实际记录的加速度反应谱和时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43.
844.
隧道施工引起横向地层沉降的随机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运用随机介质理论推导的横向地层沉降理论公式计算隧道施工引起的横向地层沉降时 ,影响范围角 β和隧道收敛值ΔR比较难以确定。详细分析了这两个参数的确定问题 ,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横向地层沉降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845.
The altered granite gneiss is a special rock with loosely-structured and well-developed pores and cavities.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of the rock were analysed by SEM-EDS and creep triaxia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axial and lateral deformations over time were discussed. Both the axial and the lateral creep curves show the typical three distinct creep stages (decay creep, steady state creep, accelerated creep). At a low stress level, the axial creep strain is unnoticeable, and only when loaded at a high stress level will the creep strain increase at an increasing rate until the rock specimen fails. The lateral creep strain is smaller than the axial creep strain, but the creep rate (dε/dt) in the lateral direc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xial direction at all stress levels. The failure pattern, which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hows a shear failure with rather broken and rough failure surfaces. 相似文献
846.
为了更好地应用T639模式中期预报产品,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T639模式中期预报时效产品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文中简称EC)和日本模式(文中简称JP)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模式均对亚洲中高纬大气环流形势的调整和演变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对于850 hPa温度场,ECMWF模式的预报误差最小,日本模式次之,T639模式略差;与之前秋季预报结果相比,3个模式对温度场预报能力均有所减弱。对于海平面气压场,ECMWF仍然显示出较好的预报性能。综合看来,ECMWF模式对主要天气系统及气象要素的预报最接近分析场;日本模式和T639模式次之。 相似文献
847.
金属装配式基础因施工方便与综合造价低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风积沙地区输电线路基础工程。针对中密风积沙开展全模和半模抗拔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深宽比下基础的上拔荷载-位移特性和抗拔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抗拔荷载-位移关系曲线随着基础深宽比λ变化而改变。当λ=1.0时,曲线呈缓变型;当λ=2.0~5.0时,曲线呈软化型。随着λ的增大,抗拔拔承载力随之增大。在加载过程中,地表以基础顶部为中心逐渐形成近似为圆形的隆起区域,隆起程度随着上拔位移增大而不断增加,最终形成整体破坏,此时滑动面贯穿地表;通过半模试验观测的上拔土体滑动面子午线可用直线方程近似描述,且抗拔角随着λ的增大而减小。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基于Veesaert滑动面摩擦强度理论和极限平衡原理,提出了金属装配式基础的抗拔承载力改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相较于土重法和剪切法更接近试验值,且离散程度更小。 相似文献
848.
欧洲中心集合预报在中国区域中期时效离散度预报技巧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预测数值模式对于中期天气预报能力是集合预报的重要应用之一。为研究集合预报在中国区域中期时效(96~360h)预报技巧的预测能力,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全球集合预报系统2007—2011年500 hPa高度场和850hPa温度场预报数据,采取两种不同的离散度-预报技巧关系表征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以均方根误差为表征的预报技巧(RMS_(ENS))和离散度(SP_(RMSE))表现出季节循环特征,即冬(夏)季值高(低),这是大气内在性质的表现。而以距平相关为表征的预报技巧(AC_(ENS))和离散度(SP_(AC))没有显著的内在季节变化特征。(2)对比分析两种不同表征的离散度-预报技巧关系可知,以距平相关为表征的离散度-预报技巧关系更能反映中期时效的预报技巧,且850 hPa温度场较500 hPa高度场二者的相关性更好。(3)定量分析离散度-预报技巧关系表明,小离散度情况下更能体现高的预报技巧,但这种关系从96~360 h样本百分比下降了20%左右,而在大离散度情况下离散度-预报技巧关系相对弱一些,且随预报时效的延长样本百分比没有显著的降低。(4)样本统计显示中期各时效SP_(RMSE)和SP_(AC)二者一致的样本占59%~66%,并没有显示较高的一致性特征。上述分析结果为集合预报在中期时效预报技巧预测方面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参考。 相似文献
849.
850.
This work is a continuation of Musuuza et al. [37] in which a stability criterion for density-driven flow in a saturated homogeneous medium was derived. The criterion predicted the stability of a system as a function of the density and viscosity contrasts, the magnitude of the flow velocity and the concentration gradients for flow aligned orthogonal to gravity. It could not accurately predict stability transition with increasing velocity, a failure we attributed to dispersion effects that were not included. Small-scale dispersion and molecular diffusion, the main stabilising mechanisms in homogeneous media can stabilise flow if the instability wavelengths are below a certain cutoff. The width of the mixing zone is also central in controlling the range of wavelengths that persist into fingers. We propose a method of quantifying the cutoff wavelength and the width of the mixing zone, which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earlier criterion as constituents of the dispersive part. The earlier criterion is reformulated in terms of the Rayleigh number and with the dispersive part added, we attempt to predict the number of fingers formed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hysical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inclusion of the Rayleigh number and dispersion into a single stability criterion provides new insight in the way dispersion affects vertical flow systems. Stability numbers computed with the new criterion are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a range of physical variables. The numerical computations are performed with the software package d3f, which uses the cell-centred finite volume and the implicit Euler methods for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cretisations, respectively. The admission of the density and dispersivities as inputs into the criterion makes it usable in practical problem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