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7篇
  免费   782篇
  国内免费   1109篇
测绘学   174篇
大气科学   813篇
地球物理   765篇
地质学   2248篇
海洋学   1409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333篇
自然地理   82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61.
一次无地面冷空气触发的西南涡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中  白莹莹  杜钦  李东川 《气象》2008,34(12):63-71
利用NCEP 1°×1°的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7日重庆西部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涡的演变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配合下,产生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西南涡和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的西进北抬为水汽的输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最强降水时段出现在西南涡的最强盛期,垂直螺旋度的大值中心位置和强弱变化与低涡及强降雨的位置和强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在此次过程中虽然无地面冷空气的触发,但由于高层较强的冷平流形成的干冷盖和低层的暖湿气流与强烈的上升运动的极佳配合,使得强对流天气得以发生,高层的干侵入成为此次过程的触发动力;(4)西南低涡上空的不同高度上不同强度的干侵入效应,使得高层高位涡下传,而高层高位涡区的下传和中低层高位涡区的加强,导致西南低涡的气旋性环流加强,降水增强.  相似文献   
662.
郑州市两次不同背景下特大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CEP资料,根据降水实况分布及各物理量分层平面分布,每隔6 h对特大暴雨中心区所在经、纬向带各物理量场作经、纬向垂直剖面图,结合高空观测图对郑州市两次特大暴雨发生的大环流形势场、触发特大暴雨发生的各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连续性特大暴雨区出现在低空急流轴的前方,一方面是由于低空急流前方水平辐合较强,另一方面低空急流对暖湿空气的输送,使大气不稳定度加强;局地短时性特大暴雨过程主要是冷空气侵入使冷暖湿空气团在郑州上空交汇,其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所致。2)辐合线对暖湿空气的抬升运动起到动力加强作用,是触发中尺度雨团的根源,也是特大暴雨产生的根源。3)连续性暴雨发生、发展时,高空的反气旋起主导作用;局地短时性暴雨发生时,中低空的气旋辐合起主导作用。4)短时性特大暴雨天气,前期有较强的不稳定层结;连续性暴雨天气刚发生时,其前期存在较强的不稳定层结,在暴雨连续发生过程中不一定有强不稳定层结。5)连续性暴雨需要较强的水汽输送带,局地短时性暴雨不要求有明显的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663.
钟万强 《气象科技》2010,38(6):758-761
鉴于雷击分类目前缺乏完整的体系,根据雷击危害方式对雷击进行了综合研究,将间接雷击分为两大类,由此提出了"雷电电位差效应"。对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等效应进行了阐述,并单独对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进行分析。介绍了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对安全距离做了说明。研究了雷电电位差效应与人身伤害的关系。分析表明:雷电电位差效应主要包括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以及与人身伤害有关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主要包括躲避、等电位连接和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664.
风暴生命史雷达特征量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风暴演变各阶段物理特征出发, 基于多普勒雷达观测的三维反射率因子, 定义物理量———单体重力势能。结果表明:单体重力势能是一个能够简洁、客观描述风暴单体整体强度的物理量; 利用该物理量可描述单体生命史为发展和减弱两个基本过程; 单体重力势能大小有助于辨别风暴类型和强度。同时, 生成和分析了风暴单体演变各阶段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 分析表明:在30~150 km的雷达观测范围内, 风暴单体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 (降水廓线) 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能较好地揭示风暴的垂直结构和生命史演变特征, 但没有用重力势能那样简洁。  相似文献   
665.
刘琳  于卫东  刁新源 《大气科学》2008,32(5):1083-1093
大气环流的变异是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事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风场旋度分量和散度分量角度出发,利用观测资料和大气环流模式,对IOD事件发生时热带印度洋海区上空的大气环流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出风场不同分量在IOD事件期间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大气环流系统在IOD事件期间,旋度分量和散度分量在垂直方向上呈现明显的一阶斜压形式,而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明显的对称分布特征。对低空(850 hPa)来说,无辐散流函数距平场在IOD事件正位相期间表现为关于赤道对称的一对反气旋式环流;无旋度分量在IOD事件正位相期间的响应表现为东印度洋辐散、西印度洋辐合;大气环流的两种分量场均可以在赤道印度洋地区产生距平意义下的纬向东风,正是这种形式的距平东风使得IOD事件依靠海气系统正反馈机制得以维持和发展。而高空(200 hPa)大气环流形式刚好与850 hPa相反。  相似文献   
666.
This paper is a follow-up to a previous paper on the subject of liquefaction potential index (LPI), a parameter that is oft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otential for surface manifestation of liquefaction at a given site subjected to a given shaking level (represented by a pair of peak ground surface acceleration amax and moment magnitude Mw). In the previous paper by Juang and his coworkers, the LPI was re-calibrated for a 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U) model, and a simplified model based on LPI was created for computing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of surface manifestation of liquefaction (PG).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for this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PG is extended into a complete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probability of surface manifestation of liquefaction in a given exposure time at a given site subjected to all possible ground motions at all seismic hazard levels. This new framework is formulated and demonstrated with an example site in 10 different seismic reg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667.
湖南上堡矿区钨锡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堡矿区出露地层有石炭系和二叠系,壶天群及栖霞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化学性质活泼.W、Sn含量较高;区内的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呈岩株或岩枝状产出,岩石具钠长石化和云英岩化,微量元素丰度值高;花岗岩体顶面的洼部构造很发育,规模大,是有利的成矿空间;围岩蚀变强烈,以矽卡岩化为主;W、Sn等元素的土壤异常围绕岩体分布,并且强度大,范围广;经钻探揭露,在接触带上有具工业意义的矽卡岩型钨锡矿体.通过分析,认为上堡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大型规模钨锡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68.
黑龙江铁力兴安一带斑岩型钼矿资源潜力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振哲 《地质与勘探》2009,45(3):253-259
黑龙江省铁力市兴安地区发育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细粒二长花岗斑岩的U-Pb锆石LA-ICPMS年龄为195~201Ma,钼矿(化)体产于斑岩体的顶部或外接触带的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斑岩体的岩石学、矿化及围岩蚀变、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均显示出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另外,在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体中也见钼矿化,其异常模式虽显示出中温火山热液有关的特征,但从区域成矿演化特征来看,可能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细粒二长花岗斑岩具有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体系,具"同源不同环境、部位和同位、不同成矿期次"的特征.  相似文献   
669.
为丰富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对云纹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对各时期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进行了描述,并详细记录了各时期全长、口裂、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变化.根据卵黄囊和油球的消失、鳍膜的消退、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伸缩、鳞片的生长及色素的变化把云纹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包括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稚鱼期和幼鱼期.在水温26.71±1.26℃的培育条件下,仔鱼4日龄开口摄食;至6日龄,卵黄囊和油球消失,进入晚期仔鱼期;至29日龄,鳍膜消失,进入稚鱼期;至41日龄,鳞片开始长出,至59日龄,稚鱼全身覆盖鳞片,完成变态,进入早期幼鱼期.并发现在生态幅范围内提高培育水温,可以提高生长效率,加快育苗速度.  相似文献   
670.
冀北小寺沟铜钼矿外围银金资源潜力浅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寺沟周边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与燕山期中晚期陆相潜火山作用有关的多金属矿化广泛发育.在岩体内产有中大型规模的斑岩型铜钼矿床.近年来在其外围新发现一批银、金多金属异常,经初步评价已发现一具中型以上规模的银金矿床.本区具有系列成矿特征,银金资源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