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0篇 |
免费 | 303篇 |
国内免费 | 20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2篇 |
大气科学 | 146篇 |
地球物理 | 279篇 |
地质学 | 547篇 |
海洋学 | 85篇 |
天文学 | 24篇 |
综合类 | 91篇 |
自然地理 | 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91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110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84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提出了一种利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正交子空间投影加权的高光谱影像目标探测方法。该方法从影像像元集合的独立成分入手,通过一种光谱相似性测度加权,赋予每个像素合适的权值,从而有效地解决从原始影像中无法正确提取背景数据而造成的虚警概率高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经典的CEM方法,在相同的探测概率下,该方法能降低1.97%的虚警概率;与相关目标探测算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好的目标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22.
利用IPCC发布的5个全球气候模式在高(SRES A2)、低(SRES B1)两种不同排放情景下的预报集成结果,对21世纪大尺度环境进行分析,进而对西北太平洋夏季热带气旋(TC)的频数进行预估。结果表明:两种情景下热带西北太平洋均呈现500 hPa位势高度偏高、太平洋东部海表温度偏高、低层菲律宾以东为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控制的特征。这种大尺度环境不利于TC生成,在高排放情景下或21世纪中叶后该环境特征更显著。未来TC频数总体呈减少的趋势,低排放情景下的TC频数变化趋势比高排放情境下平缓,TC频数存在年代际和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23.
24.
25.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演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敦煌盆地人工绿洲的天然屏障。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水土资源过度开发,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湿地退化和沙漠化趋势日趋严重。本文运用多时相资源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分析了保护区湿地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80-2013年间有23个年份湿地处于快速退化状态,保护区湿地面积由1.72×104 hm2减少到0.99×104 hm2,减少了42.4%;保护区湿地的斑块数从32个增加到51个,平均斑块面积由537 hm2减少为213 hm2,湿地演化呈破碎化趋势。湿地分布质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了11.59 km,湿地呈整体向西南缓慢移动的趋势。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湿地演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类,并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分析各驱动因子对湿地演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下游湿地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大规模引地表水和开采地下水灌溉,其次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冰川退缩、径流量衰减。20世纪90年代,西湖保护区湿地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建议敦煌地区耕地维持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2.7×104 hm2水平,或通过节水、调整作物结构和跨流域调水等措施,压缩引地表水和开采地下水水量,灌溉用水需控制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用水水平。该研究成果可为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和流域综合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城市规划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密不可分。采用无人机倾斜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加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通过试验方法确定像控点布点间距,再利用清华山维EPS地理信息工作站进行图库一体采编工作,可以很好解决大比例尺地形图现势性问题,其精度完全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7.
薛婧雅;李礼;龚烨;汪静;姚剑 《测绘地理信息》2021,46(S1):232-236
区域生长算法存在两个问题:①难以选择出鲁棒性强的种子点;②难以得到准确的边界。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体素进行区域生长和拓扑结构边界优化的屋顶平面分割方法。针对问题①,通过超体素方法将点云分为初始平面片集合,然后通过区域生长算法对平面片进行聚类得到初始平面。针对问题②,对得到的初始平面进行拓扑化,构建并优化平面之间的相邻关系,对非平面点进行重分类以实现平面边界优化。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能够提取出高质量的屋顶平面。 相似文献
28.
红透山矿床变质岩系褶皱构造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透山式铜-锌矿床形成于太古代克拉通裂谷槽盆中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环境。因此,矿床的空间展布严格受特定的含矿岩系所控制。槽盆构造中的岩层褶皱构造最发育,矿床赋存在具多期褶皱构造叠加的大型同倾向形褶皱内,褶皱的层间虚脱是控矿有利构造空间,可以借此预测矿体侧伏方向及赋存部位。 相似文献
29.
通过常法向应力直剪试验研究了含不同二阶规则起伏体高度结构面的剪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只含一阶起伏体结构面不同,含二阶起伏体结构面会有多峰值剪应力和波浪状的变形曲线,会出现多次剪断破坏或一次剪断破坏的破坏特征,随着二阶起伏体高度的增大,结构面剪切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30.
传统显微镜光源主要包括卤素灯光源、纯水过滤热射线光源、LED光源等,由于卤素灯光源含有大量760~1400 nm区段的红外线,纯水过滤热射线光源滤除红外线不彻底且水会导致透射光线的部分散射,LED光源在500 nm波长附近的光照强度不足、波形存在缺陷,容易灼伤样品或使成像质量受限,都难以满足需要采用大功率冷光源进行无损、高质量显微观察成像和测试的要求。本文在总结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方式、光源类型及各类光源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三棱镜-凸透镜组分频合成冷光源的新思路。该思路首先利用三棱镜将卤素灯光源光谱按频率顺序打开,然后选择可见光区域内的光谱,用凸透镜组校正可见光方向后,再由三棱镜将这些可见光合成不含热射线的冷光源。理论和砂岩荧光薄片实际测试效果表明,该方法既可完全排除热射线,从而使样品免遭受破坏,又保持了完整的可见光光谱,解决了大功率冷光源红外线生热和光谱存在缺陷的难题,这为采用大功率冷光源的光学显微镜投影高质量成像提供了新的方法及切实可行的依据。该套分频合成光源的装置主要配置为:玻璃材质的同规格的三棱镜与凸透镜各两个,卤素灯光源一个。结构简单,可在需使用大功率冷光源进行无损成像和测试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