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886篇
海洋学   23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于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在大亚湾的大鹏澳养殖区采用沉积物捕捉器,对甲藻孢囊形成和水温、盐度、营养盐含量等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调查,探索该区孢囊形成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一年的沉积物捕捉器研究中,共分析鉴定出27种甲藻孢囊类型,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孢囊为该区最优势孢囊类群,从孢囊的组成显示了该区的污染是以养殖和生活污染为主.孢囊形成没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两个站年平均为1.07×10<'5>cysts·(m<'2>·d)<'-1>.高、低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孢囊的生成,氮限制对孢囊的形成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首次发现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孢囊在冬季形成的高峰,最高值达4.26×10<'5>cysts·(m<'2>·d)<'-1>.这说明核电站温排水冬季高水温对大亚湾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该文报道碱厂废水随浓度变化的光谱实验。分析碱厂废水的光谱特征 ,并与相同浓度的海水悬浮泥沙水体的光谱进行比较 ;确定该废水特征波长为 50 1.3nm。根据光谱实验结果 ,结合当前已有的水色传感器的资料 ,选择两个卫星传感器波段 :Sea WIFS第四频道 (497.2~ 52 1.6 nm)和TM第二频道 (518.9~ 6 0 0 .2 nm) ;利用数字对 (R,c) ,建立了反射率与该污染水体浓度间的相关模式。为遥感技术大面积、快速地监测碱厂废水污染水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 ,对中国两性生殖卤虫 Artemia sinica的 1 4个品系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同工酶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与 Artemia urmiana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同工酶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两性生殖卤虫各品系的 ALP、 ACP同工酶的酶谱相同 ,均为单体酶。 ALP、 ACP同工酶分别由 ALP - 1、 ACP- 1 ,ALP- 2、ACP- 2 ,ALP- 3、ACP- 3三个基因座位编码 ,ALP- 1、ACP- 1座位存在a、 b两个共显性等位基因 ,ALP- 2、ACP- 2存在 a、b、c三个等位基因 ,ALP- 3、ACP- 3座位存在 a、b两个等位基因。共发现 7种基因型 :1 .0 / cc/ bb,2 .0 / bb/ bb,3.0 / aa/ aa,4.0 /ab/ aa,5.0 / ac/ ab,6.0 / ac/ aa,7.ab/ ab/ aa。仅在 A.urmiana中发现 0 / cc/ bb、 0 / bb/ bb基因型 ,而 A.sinica的主要基因型为 :0 / ac/ aa、 0 / ab/ aa、 0 / aa/ aa。仅 GN品系的 ALP - 1、 ACP- 1有基因座位表达。  相似文献   
24.
苯并(a)芘和芘对梭鱼肝脏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苯并(a)芘、芘以及它们的等量混和物,分别在浓度为0.1,1,10,20,50μg/dm3浓度下对梭鱼暴污,5d后取梭鱼肝脏和鳃用碱解旋法分别测定其DNA的损伤,结果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肝脏DNA损伤程度增加;在相同浓度下,苯并(a)芘和芘的联合毒性大于苯并(a)芘和芘分别作用时的毒性之和。所以苯并(a)芘和芘对DNA损伤的联合作用应为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25.
运用酪蛋白平板法从海水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分泌高活性碱性蛋白酶的 海洋弧菌。对其产酶最适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pH8,含2%NaCl,含蛋白胨、蔗 糖和酵母膏,接种量2%,23℃,培养35h条件下,产酶活性最高。发酵液中酶的活性可达719 μ/mL。  相似文献   
26.
1997-1999年夏天,对位于黄河下游的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底泥中的水溶性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底泥中的含盐量,SO^2-4,Ca^2 ,Mg^2 含量是随着塘龄的增加而升高,而其余离子基本不随塘龄的增加而变化。各离子的垂直分布为“泥-土”混合层的含量较低,“水-泥”交界层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7.
大亚湾海域锥状斯氏藻赤潮及其与孢囊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沉积物捕捉器取样,研究了大亚湾海域2000年6~9月孢囊(Cyst)种群动态,同时 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研究期间(8~9月)该海域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锥状斯氏藻赤潮。 赤潮前一个月,锥状斯氏藻孢囊的平均日形成率为2.05× 105cysts/(m2·d),丰度为50.22%, 该时期以有性生殖产生的静止期孢囊为主;在赤潮盛期的8,9月初,孢囊的平均日形成率达到 2.01 ×106cysts/(m2·d),丰度为96.97%,此时期的孢囊多为营养细胞所形成的暂时性孢囊; 赤潮结束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恶化,暂时性孢囊的形成达到高峰,平均日形成率为1.24×l07 cysts/( m2·d),丰度为99.53%。结果表明大亚湾丰富的孢囊是潜在的种源(Seed bed),2000年 的夏季、秋李持续高温(>25℃),台风减少及风力减弱等有利锥状斯氏藻的环境条件诱发孢 囊萌发,开始了该种类的赤潮。  相似文献   
28.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脱构造体系下的塑性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环境下的重力滑脱构造体系中的塑性构造。研究发现塑性地层在整个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都有分布,且盐岩塑性层主要分布在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的西南部和西北部,发育层位为过渡期(J-K)构造层之内;中部尼日尔三角洲等塑性层主要为泥岩塑性层,发育层位为古近系和新近系。根据重力滑脱构造体系发育特征可划分为:以正断裂和塑性焊接构造为主的上部重力滑脱伸展构造、以底辟构造为主的中部重力滑脱底辟构造、以冲断裂、塑性褶皱和塑性冲断构造为主的下部重力滑脱冲断构造。根据塑性构造上覆地层的变形过程,塑性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后生变形期和同生变形期。塑性构造变形机制主要受基底掀斜作用和上覆地层的沉积速率控制。塑性构造中的底辟、褶皱、冲断及塑性焊接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29.
澳大利亚N区块是海上勘探区块,钻探成本高,存在一定的勘探风险,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和找寻可能存在的最大圈闭资源规模,成为勘探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在澳大利亚N区块开展了构造和岩性等多种类型圈闭的识别评价。在构造圈闭落实的情况下,利用澳大利亚N区块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下,结合物源方向、古地貌和沉积体系空间配置关系分析,建立了岩性圈闭发育模式。通过目标层位的地震叠后属性、叠前同时反演等综合分析,采用纵横波速度比(Vp/Vs)等地震属性预测了岩性圈闭的分布特点及含油气性。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开展了岩性圈闭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和圈闭资源量估算,扩大了澳大利亚N区块的资源规模,使其具备了一定的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30.
广东南澳岛近海是我国龙须菜养殖的重要基地。为了探究龙须菜养殖对藻华防治的贡献,分别于2016年3月、5月和6月在广东南澳岛北部海域不同养殖功能海区进行采样,研究龙须菜养殖前后海水中营养盐含量和结构的变化,分析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对有机营养盐的水解利用,探讨龙须菜养殖对浮游植物竞争利用营养盐和生长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海区水质较清洁,无机氮磷含量较低,春季至夏季,随着龙须菜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溶解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浓度不断下降,至6月南澳海区成为磷限制海域。在5月龙须菜生长高峰期,龙须菜养殖区和龙须菜鲍鱼混养区的DIP浓度显著低于鲍鱼区和非养殖区,龙须菜养殖区的叶绿素a浓度明显低于其他区域,亮氨酸氨肽酶(leucine amino peptide,LA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活性显著升高,表明龙须菜养殖区浮游植物受到较为明显的营养胁迫。而龙须菜收割后,该养殖区的叶绿素a含量则显著上升,甚至高于其他区域。该结果表明在南澳岛海域,龙须菜养殖通过营养竞争关系(尤其是磷)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大规模龙须菜养殖可能有助于抑制有害藻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