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0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303篇
海洋学   43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77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鄱阳湖水质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湿她内部生物、物理、化学组份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推动湿地的形成和发育,是其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的物质基础。水是鄱阳湖湖泊及其湿地的主体要素之一,各种形式的水是参与湿地生态过程的主体成分.贯穿融于生态形成和系统运作的生物、物理、化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湖泊水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湿地的生态过程,影响水域生态系统、湖滩草洲生态系统、农牧与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质量.所以水质变化及污染是湿地生态功能衰退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52.
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海北高寒湿地系沼泽型和湖泊型湿地相并存.海北高寒湿地植物种类组成较少,从湿地中央到边缘植物优势种组成不同,群落结构变化明显.中部以帕米尔苔草为主要植物建群种的沼泽草甸,边缘地带以藏嵩草为主要建群种的沼泽化草甸,从中央到边缘地带主要有25种植物组成,隶属10科20属.高寒湿地植物有较高的地上生物量(349.373 g·m-2)和地下生物量(仅1~40 cm层次最高可达10769.301 g·m-2),而且地下部分远高于地上部分,地下生物量从表层到深层基本均匀下降,与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区的地下生物量分布截然不同.因湿地帕米尔苔草、藏嵩草、黑褐苔草、华扁穗草等为主的植物粗纤维高,牲畜利用率下降,不论地上还是地下对土壤有机物的补给均较高,多年的积累使其海北高寒湿地有深达2~3 m的泥炭层,使湿地形成一个非常重要的碳库.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这些未分解或半分解的土壤有机物质(或残体)将加速分解,对大气有更多的CO2、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753.
国际湿地科学研究进展和中国湿地科学研究优先领域与展望   总被引:95,自引:0,他引:95  
湿地科学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学科和优势领域,它纵横双向发展、学科体系扩大、研究深入、内容增多、领域拓宽。国际湿地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热点为:湿地分类、形成、发育、演化、古环境、生态与界面过程、温室气体和全球变化、健康、湿地构建、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模型、制图、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新技术手段应用研究。论述了这些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中国湿地科学研究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理论研究薄弱,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科研力量与经费不足,先进设施与基地缺乏。提出了21世纪中国湿地科学研究的优先领域,应加强湿地基础理论研究,在湿地的定义与概念、分类、形成、发育、演化、生态过程、界面过程、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与全球变化、健康及其评价、信息系统、电子地图、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构建湿地与生态工程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754.
海洋生态动态预报预测研究已经成为海洋科学乃至地球系统科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海洋生态预报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实况监测资料严重不足等问题,为促进海洋生态预报研究的快速发展,借鉴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一些有效方法,提出以下建议:①加深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深入开展随机-动力耦合的海洋生态系统模型研究;②加强海洋生态集合(ensemble)预报和综合预报方法研究;③大力促进卫星遥感信息的海洋生态应用研究,加强资料同化研究和反问题研究方法的应用,努力发掘各种信息资料的预报应用。  相似文献   
755.
Based on experiment data of the Sino-German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s in the Bohai Sea in 1998 and 1999, a simple coupled pelagic-benthic ecosystem multi-box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ecosystem seasonal variation. The pelagic sub-model consists of seven state variables: phytoplankton, zooplankton, TIN, TIP, DOC, POC and dissolved oxygen (DO). The benthic sub-model includes macro-benthos, meiobenthos, bacteria, detritus, TIN and TIP in the sediment. Besides the effects of solar radiation, water temperature and the nutrient from sea bottom exudation, land-based inputs are considered. The impact of the advection terms between the boxes is also considered. Meanwhile, the effects of the micro- bial-loop are introduced with a simple parameterization.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and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s of the ecosystem state variables of the Bohai Sea are simulated.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of the multi-box model are reasonable. The modeled results show that about 13% of the photosynthesis primary production goes to the main food loop, 20% transfers to the benthic domain, 44% is consumed by the respiration of phytoplankton, and the rest goes to DOC. Model results als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microbial food loop in the ecosystem of the Bohai Sea,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annual zooplankton production can be 60%-64%.  相似文献   
756.
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对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系统大气湿沉降中的氮素动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各形态氮月均浓度之间差别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原因主要与人类活动、降水强度及频次、风向、地理位置以及氮氧化物自然排放有关;湿沉降的TN组成以TIN为主(51.38%~98.96%),TIN又以NH4+-N和NO3--N特别是NH4+-N为主,降水天气系统的路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降水中各形态氮的组成;降水量与各形态氮浓度均呈较弱的负相关(p>0.05),而NH4+-N与NO3--N、TON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它们可能具有同源性。NH4+-N与NO3--N的良好相关性与其在液相中的反应有关;生长季是全年氮沉降的重要时期,其TN沉降量为非生长季的1.84倍,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4.78%和35.22%。除NO2--N外,其它各形态氮的沉降量均以生长季为主体;全年TN沉降量为7.57 kg/hm2,TIN/TON之比为5.47,TIN为沉降主体,占84.56%。NH4+-N和NO3--N是TIN沉降的主体,其所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52.55%和30.03%;氮是该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生长季的氮沉降对于促进植物生长直接生态意义重大,而非生长季的氮沉降对于大量补充次年植物生长初期所需养分的间接生态意义明显,其生态作用不容忽视;近年来湿地系统氮沉降量的降低可能是导致其退化的重要原因,其生态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57.
基于水生态改善的太湖分区分时动态水质目标制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兆亮  胡维平 《湖泊科学》2019,31(4):988-997
科学、合理地制定水体主要污染物浓度控制目标,即水质目标是实施河、湖"水质目标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基于环境条件决定生态系统结构以及自组织适应生态学原理,提出一种可促进水生态改善的太湖分区分时动态水质目标制定方法.该方法在出入湖河道流量情景及分区污染物浓度情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情境下水生态系统要素时空演化的数值试验;然后以藻类生物量减小、沉水植物生物量增加为判据,构造水质目标优化模型;最后将湖泊水生态模型与水质目标优化模型耦合,判断各污染物浓度情景下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而确定不同时间尺度下太湖各分区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动态控制目标.结果表明:本方法制定的太湖各湖区分时水质目标相比传统的"静态"目标更能促进太湖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并为太湖水环境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58.
介绍了江西南昌某郊区采集的成熟期(2008年9月)和收割期(2008年10月)的水稻籽粒中多环芳烃(PAHs)的富集情况,并与同时期的环境介质(土壤、空气气相以及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情况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稻籽粒中16种多环芳烃(∑PAHs)总量平均为(74.8±13.6)ng/g,水稻土壤中∑PAHs含量平均为(203.7±14.3)ng/g,空气气相样品中∑PAHs含量平均为68.25 ng/m3,以3环和4环多环芳烃为优势化合物;颗粒物样品中∑PAHs含量平均为42.28 ng/m3,以4环、5环和6环多环芳烃为优势化合物。各介质多环芳烃含量在国内同类地区中均位于中等偏下水平。将多环芳烃在水稻籽粒和各个介质之间的生物富集系数与化合物的辛醇分配系数KOC、KOA作对数变换后比较,发现水稻籽粒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与水稻土和空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没有太大关系;而与空气气相中的多环芳烃关系较明显,证实了前人得到的气相化合物对植物体内化合物的分配起着主要贡献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759.
Advances in carbon flux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in Asia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FLUXNET, Asia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hotspot in global carbon research for its vast territory, complex climate type and vegetation diversity. The present three regional flux observation networks in Asia (i.e. AsiaFlux, KoFlux and ChinaFLUX)have 54 flux observation sites altogether, covering tropic rainforest,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broad-leaved and coniferous mixed forest, shrubland, grassland, alpine meadow and cropland ecosystems with a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from 2°N to 63°N. Long-term and continuous fluxes of carbon dioxide, water vapor and energy between the biosphere and atmosphere are mainly measured with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 to (1) quantify and compare the carbon, water and energy budgets across diverse ecosystems; (2) quantify the environmental and biotic controlling mechanism on ecosystem carbon, water and energy fluxes; (3) validate the soil-vegetation-atmosphere model; and (4) serve the integrated study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and water cycle. Over the last decades, great adv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flux measurement, ecosystem flux patterns, simulation and scale conversion by Asian flux commun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FLUX has greatly filled the gap of flux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in Eurasia. To further promote the flux measurement and research,accelerate data sharing and improve the data qu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present a methodological system of flux estimation and evaluation over complex terrain and to develop the integrated research that combines the flux measurement, stable isotope measurement, remote sensing observation and GIS technique. It also requi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Joint Committee of Asian Flux Network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ideas and data by supporting project scientists, workshops and visiting scientists.  相似文献   
760.
本研究基于FAOSTAT数据库中尼泊尔林业数据和食物消费数据,采用实物量核算方法,依据生物产品生产性土地类型归类,研究了尼泊尔农田、森林、草地、水域及综合生态系统的消费水平、结构及生态服务消费模式的动态变化,揭示了尼泊尔生态服务消费模式演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8年尼泊尔农田、森林、草地、水域及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总量平均分别为7.26 Tg yr-1、6.38 Tg yr-1、1.10 Tg yr-1、0.02 Tg yr-1和14.76 Tg yr-1,均呈现波动增长态势;除年人均森林消费量波动降低外,其余生态系统和综合生态系统年人均消费量均波动增加,且增速持续增大。1961–2018年尼泊尔生态服务消费可分为1961–1984、1985–2007和2008–2018年三个时期,生态服务消费模式依次为“木–谷–奶”模式、“木–谷–蔬–根-奶-糖”模式和“木–谷–蔬–根–糖–果–奶”模式。驱动因素分析表明,生态系统供给能力(生产能力、进口能力和出口能力)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