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280篇
海洋学   42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77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51.
余炯  孙毛明  曹颍  林炳尧  严齐斌 《地理研究》2009,28(4):1115-1127
河流等级划分是认识河流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河流的治理和保护管理具有现实意义。现有的河流等级划分难以反映河流的时空特性,有的人为影响较大,有的不具备河流地貌特征,有的仅具备物理特征,有的仅方便行政管理。本研究基于河流连续体概念,综合了河流的物理、生物特征,引用北美新近提出的"基于生态功能的河流等级划分",阐明了对浙江省河流进行基于生态功能的等级划分意义。从流域尺度上构建了浙江省河流的等级层次结构,分析了浙江省河流各等级层次的物理特征和生态特征的共性和差异,明确了河流各等级层次的生态保护目标和相关对策。以钱塘江流域为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等级划分,探讨了基于生态功能的河流等级划分在确定浙江省河流生态需水的作用及应用前景,并明确了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浙江省水行政管理机构在河流等级层次的相关管理范围和内容。  相似文献   
652.
海平面上升的生态损失评估——以深圳市蛇口半岛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威胁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区域海平面上升的生态损失评估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深圳市蛇口半岛为研究区,预测研究区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评估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土地淹没的影响以及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研究结果表明:(1)风暴潮加剧。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1m,100年一遇最高潮位重现期减为小于10年一遇。海平面上升后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最高潮位分别为3m和3.3m,威胁沿岸工程设施安全;(2)淹没沿岸土地。研究区内4816.2ha土地受到淹没威胁,占研究区面积的16.6%,其中以建设用地和养殖水域为主,分别占淹没区面积的近60%和30%,面临巨额经济损失;(3)生态价值损失在不同重现期潮位下分别达到1966.55万元/a、4472.92万元/a和5052.83万元/a,地均价值损失分别占深圳市地均GDP(2000年计价)的0.8%,1.1%和1.2%,使深圳市地均GDP(2000年计价)存在约一个百分点的潜在损失。  相似文献   
653.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价值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结果的综合化与定量化,可作为表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本文以2001-2006年大庆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参照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系数及评估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对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估算,并通过构建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CDEE)对研究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1年的182.47亿元下降到2006年的180.69亿元,损失率为0.98%;(2)研究区整体的环境经济发展属于低度冲突水平,处于不协调状态;(3)研究区西北部的环境经济协调度高于东南部,其中林甸、杜蒙和肇源三县处于低度协调水平,除萨尔图区外的其他市辖区以及肇州县处于低度冲突水平,萨尔图区则处于严重冲突水平。  相似文献   
654.
Zhang  Jingjing  Zhu  Wenbo  Zhu  Lianqi  Li  Yanhong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2,32(5):981-999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The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 ar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for several disciplines. The multi-scale analysis of service trade-offs and...  相似文献   
655.
Populations of the riparian pioneer species Populus nigra L. which establish on alluvial bars within river channels modulate sediment dynamics and fluvial landforms. Dense cohorts of P. nigra have colonized gravel point bars along the channelized River Garonne, France,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 and have enhanced the vertical, lateral and longitudinal development of the bars. For this period, the geomor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wo wooded point bars on this laterally stable river are closely linked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establishment and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cohorts of P. nigra. Furthermore, P. nigra colonization dynamics were controlled by engineer effects of this same species. This relationship is illustrated by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key geomorphic and biological variables measured in situ and characterized with a set of four aerial photographs taken between 2000 and 2010. The development of wooded point bars, which are discrete biogeomorphic units, over the studied period, appear to result from a specific biogeomorphic positive feedback of matter aggregation and vegetation establishment related to sediment trapping and stabilization by pioneer engineer plants. We propose a conceptual model of biogeomorphic unit construction for channelized, lateral stable rivers. We consider the resultant biogeomorphic units as functional from an ecological point of view because P. nigra enhances at the cohort scale (i) its own inherent capacity to resist hydrogeomorphic disturbances, and (ii) its resilience capacity as a result of successful colonization, especially downstream of mature poplar stands.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56.
遥感地表能量信息能够反映城市生态系统成分、作用与影响关系。本研究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取能反映城市下垫面地物实体综合特征、作用与影响关系的相对地表能量信息,针对不同区域、规模与类型城市的地表能量空间分布及特征,建立了定量化的城市相对地表能量分级与评价指标。探讨国际“宜居型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形态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城市实体空间建筑群的形状、体量,街道与建筑的朝向和配置关系,以及硬质化表面开放性的差异影响城市地表能量的分布。(2)建筑物周边的植被覆盖程度、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广场和街道的开放性等,是维持城市开敞空间与实体空间的混合区域地表能量平衡的基础。宜居城市中心周围的大规模低密度居住区构成以中等能量分布为主的城市地表能量缓冲与过渡区。(3)城市开敞空间的地表能量变化幅度比实体空间大,宜居城市开敞空间的中、低地表能量分布占有较高比例。(4)宜居城市实体空间的高能量斑块呈现规模较小和分布相对分散的状态。采用相对地表能量分级与评价指标,可为各类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7.
生物多样性公约将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Ecosystem-Based Adaptation)(简称EBA)定义为:在总体适应战略中,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帮助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对当今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不断增加,EBA正在成为国际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支柱之一。介绍国际上EBA概念的历史由来、相关定义与特点进行,阐述了EBA的应用原则和相关分析工具,简要分析总结了国际上实施EBA项目取得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58.
焉耆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覆被程度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模型,分析了新疆焉耆盆地1990-2011年LUCC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1990-2011年,焉耆盆地水域、湿地、沙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均呈增加趋势,而盐碱地、草地和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总体上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为中下水平。(2)在1999-2011年,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水域和耕地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贡献率较大,草地和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有明显的负贡献。(3)在1990-2011年,研究区的各类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远远大于粮食生产和原材料供应功能的总价值。因而对区域的水土资源实行合理与有效的利用是实现焉耆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59.
<正>1 Characteristics of Kunisaki GIAS and aims of this research Kunisaki GIAHS in the Kunisaki peninsula and Usa area,Oita,Japan,is a system where forestry,agricultural production,and fisheries are sustained by the strong connection between Sawtooth Oak forest,multiple interlinked irriga tion ponds,and Seto Inland Sea(Vafadari 2013a;2013b;Hayashi 2013).This area receive around 1,500 mm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with a  相似文献   
660.
中国省际资源环境成本及生态负荷强度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地评价区域生态系统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等构建资源环境成本及绿色GDP核算、生态负荷强度模型,计算出中国31个省区2001~2012年的资源环境成本、生态负荷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1年以来中国省区的生态负荷强度随时间演变的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港澳台除外)。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中国省区的资源环境成本由16.83×1012元攀升到25.24×1012元(2001年可比价),生态负荷强度由1.55下降到0.45;中国生态负荷强度呈西北、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西北为高-高、东部沿海为低-低集聚区;这种西、东集聚现象的显著性在研究时段内逐渐减弱,空间负相关区域增加到11个、具有持续扩张的趋势,区域生态效益或经济效益持续向周边溢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