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18篇
  免费   3821篇
  国内免费   4384篇
测绘学   1968篇
大气科学   2934篇
地球物理   3999篇
地质学   10090篇
海洋学   3291篇
天文学   391篇
综合类   1677篇
自然地理   4273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660篇
  2021年   816篇
  2020年   790篇
  2019年   951篇
  2018年   776篇
  2017年   857篇
  2016年   863篇
  2015年   998篇
  2014年   1240篇
  2013年   1094篇
  2012年   1345篇
  2011年   1379篇
  2010年   1183篇
  2009年   1429篇
  2008年   1201篇
  2007年   1478篇
  2006年   1432篇
  2005年   1320篇
  2004年   1176篇
  2003年   1119篇
  2002年   963篇
  2001年   770篇
  2000年   634篇
  1999年   603篇
  1998年   482篇
  1997年   464篇
  1996年   418篇
  1995年   351篇
  1994年   325篇
  1993年   277篇
  1992年   248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3篇
  1877年   2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cooperative mechanism to guarantee all members to develop their e-conomies in the Yellow Sea Rim.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shipplng centers 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are discussed based on economic giobalization tendency. The results argue that a unite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hould bebuil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competition of Northeast Asia in the world. A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economiccooperation, a hierarchical shipping centers network should be established with Hong Kong, Shanghai, Pusan, Koho,and Tokyo as cores. The authorities of China, Japan, R. O. Korea and D. P. B. Korea should make more efforts tobuild a set of cooperation institutions based on raising th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2.
王晓彬  张西亮 《天文学报》2006,47(2):202-211
小行星自转参数的资料不仅可以为小行星碰撞演化提供数据,还可以为太阳系的演化研究提供依据.利用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镜对主带碳类小行星(360)Carlova进行了新的CCD测光观测,结合前人的测光资料,利用Epoch-方法对(360)的自转参数进行了反演计算,得到该小行星自转的恒星周期为0.25780417±0.00000003天,自转轴的黄道坐标为(95°±3,°40°±1°).新的结果与前人的结果相比较为一致,其精度稍高于以前的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从地形地貌特征、重磁地球物理场、深部构造与断裂构造以及地震活动、震源机制等多方面论述北东东向构造是南海北缘的主要活动构造。对于长期以来认为新华夏系北东向构造是该区主要活动构造的观点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零偏VSP资料解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六级三分量检波器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中实施了零偏VSP测量.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地震波速度主要介于4500~7000m/s之间,显著高于一般的沉积岩地区,而且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声波测井速度系统地稍低于VSP层速度,可能是由于井壁处岩石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造成的.地震波速度与岩石密度和岩性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榴辉岩的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均显著高于片麻岩类岩石;由榴辉岩退变生成的斜长角闪岩类岩石,其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均呈现出较大的变化,主要与其退变质程度有关;超基性岩中的裂隙系统导致其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大幅度下降.由于榴辉岩与其他岩石类型之间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因此用零偏VSP资料标定该区地震波的地质层位是有效的.关于地震波反射的原因,通过综合研究地震波(包括反射纵波、上行转换横波、井筒波)的特征、岩石速度和密度分布以及井径变化,认为主要是岩性分界面、韧性剪切带和断裂(带),但还有一些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应用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学说对富氏谱分析法提取地壳垂直形变信息的科学性做了地质学意义上的阐释 ,并提出了根据多期形变资料提取特定波段上构造策应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1994年7月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3.6cm和12cm射电连续谱观测的结果.在3.6cm波长上,撞击事件无明显的视效应,在12cm波长上,木星的射电平均视流量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平阳研山明矾石矿床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认真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矾山明矾山矿床是酸性火山气热液与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内的碱性长石的交代中形成的。为了解释矿床的均一性,成矿的周期性和矿床单向依变分带等重要特征,我们重点研究了矿床中明矾石化和叶蜡石化的热力学性质,得出了K 活度和pH值是控制交代产物的重要因素的新结论,提出了该矿床交代成矿作用的新模型,并据此成功地解释了矿床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应用显微光度术、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原位微分析技术并结合均一温度测量对胜利油气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有机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区分出两类有机包裹体,即原生有机包裹体和次生有机包裹体。结果表明两类有机包裹体特征不同,二者物质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化学结构、热演化程度等差别也较大。结合地质分析表明原生有机包裹体是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烃类运移产物,具“自生自储”特点,而次生有机包裹体是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烃类二次运移的产物。沙三段是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层位,因而是寻找油气资源的主要目标层。研究表明,有机包裹体是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演化等成藏系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油气勘探中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使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13.7米射电望远镜于1996年12月至1997年1月对富碳拱星IRC 10216和CIT6的CO J=1-0跃迁(115GHz)进行了观测。在观测谱线的基础上得到了IRC 10216的视向速度和膨胀速度分别为一26.1km s~(-1)和14.8km s~(-1),CIT6的视向速度和膨胀速度分别为0.6km s~(-1)和13.8kms~(-1)。并对望远镜的射束及指向精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Thirty borehole temperature–depth profiles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Urals, Russia were scrutinized for evidence of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histories. We explored two inversion schemes: a simple ramp inversion in which solutions are parameterized in terms of an onset time and magnitude of change and a more sophisticated functional space inverse algorithm in which the functional form of the solution is left unspecified. To enhance and potentially identify latitudinal differences in the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signal, we subdivided the data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geographic proximity and simultaneously inverted the borehole temperature–depth logs. The simultaneous inversions highlighted 13 temperature–depth logs that could not both fit a common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history and a priori models within reasonable bounds.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thi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site-specific noise from an ensemble of boreholes. Each inversion scheme gives comparable results indicating locally variable warming on the order of 1°C starting between 1800 and 1900 AD. Similarly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records from 12 nearby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exhibit locally variable warming also on the order of 1°C of warming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To explore the degree to which borehole temperatures 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time series are responding to the same signal, we average the SAT data into the same three groups and used these averages as a forcing function at the Earth's surface to generate synthetic transient temperature profiles. Root mean square (RMS) misfits between these synthetic temperature profiles and averaged temperature–depth profiles are low, suggesting that first-order curvature in borehole temperatures and variations in SAT records are correl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