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篇 |
大气科学 | 9篇 |
地球物理 | 17篇 |
地质学 | 35篇 |
海洋学 | 36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6篇 |
自然地理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长飞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4):159-160,163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数字化是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图斑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主要要素,其矢量化方法的优化与否不仅关系着整个数据采集的进程,而且还将影响到土地信息系统的稳定与否。文章针对传统的图斑矢量化引起的面域交叉、对象撕裂等问题研究提出了基于弧段的图斑矢量化方法,并通过线状地物与图斑的叠合分析,建立线状地物... 相似文献
2.
Cyanobacterial blooms occur frequently in lakes due to eutrophication. Although a number of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to forecast algal blooms, a good and applicable method is still lacking. This study explored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athematical-ecological model to evaluate the growth status and predict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Microcystis blooms. In this study, phytoplankton were collected and identified from 8 sampling sites in Chaohu Lake every month from July to October, 2010. The niche breadth and niche overlap of common speci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standard equations, and the potential relative growth rates of Microcystis were calculated as a weighted-value of niche overlap. In July, the potential relative growth rate was 2.79 (a.u., arbitrary units) but then rapidly declined in the following months to -3.99 a.u. in September.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R=0.998, P<0.01) was found in the model between the net-increase in biomass of Microcystis in the field and the predicted values calculated by the niche model, we concluded that the niche model is suitable for forecasting the dynamics of Microcystis blooms. Redundanc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decreases in water temperature, dissolved oxygen and total dissolved phosphorus might be major factors underlying bloom declin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munity succession being caused by resource competition, the growth and decline of blooms can be predicted from a community structure. This may provide a basis for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 of algal blooms. 相似文献
3.
在频率域,利用地震记录反卷积恢复地面运动,由于FFT运算导致的谱泄漏与系统传递函数对高频与低频的放大效果会导致地面运动恢复失败,本研究采用重叠加窗方式,可避免单一加窗的时域失真,并减小频域谱泄漏。结果表明,恢复地面运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上下重叠隧道施工时,后挖隧道施工过程对先建隧道是一种“卸载”作用,受此影响,先建隧道的衬砌管片将朝后挖隧道方向变形,但这种影响作用是暂时的。以深圳地铁3号线老街站-晒布路站区间重叠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和室内离心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上部隧道(后挖隧道)施工引起的下方已建隧道纵向变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后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先建隧道不均匀沉降主要出现在约掌子面前方3.5D(D为隧道直径)到后方3D的范围内。基于此,探讨了应对这种暂时纵向效应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临时压重和临时内撑。在先建隧道位于掌子面后方(0~1)D、(1~2)D、(2~3)D范围内分别设置20 t/3 m、20 t/6 m、20 t/9 m的临时压重,且在掌子面前方4D和后方4D范围内为先建隧道设置临时内撑,可以较好地减小由于后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先建隧道附加不均匀变形。 相似文献
5.
陇英大地金矿位于大黑山背斜北翼,金矿产于F2断层两盘的层间破碎带、软弱带及节理、裂隙中,呈脉状、树枝状。容矿岩石主要为凝灰岩、破碎蚀变的拉斑玄武岩、沉凝灰岩。Au、As、Hg、Sb浓集于F2断层破碎带及其两盘节理裂隙发育地带,异常套合较好,与金矿化带相吻合,是化探找金良好的指示元素。Au、As、Hg、Sb具分带规律:As(前缘晕)-Hg(中晕)-Sb(中晕)-Au(尾晕)。As、Hg、Sb异常的面积、浓集带(Ⅲ级异常)面积、强度、规模远不及Au异常,表明矿体剥蚀严重。因此,认为本区及地质构造环境相似的地区,以Au、As、Hg、Sb为指示元素,根据异常组合特征、分带规律等,进行化探找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燕山造山带燕山期构造叠加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广泛的岩浆活动和强烈的构造变形是中国东部燕山期造山作用的两个主要特征。火成岩的空间展布,特别是同构造侵入杂岩体和火山岩盆地的展布与同期变形带的走向(和构造指向)具有很强相关性。本文通过火成岩构造组合、构造形迹及岩浆-构造事件序列等的共同约束,讨论华北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造山过程中的构造叠加、构造应力场转换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认为,燕山地区发育的“花边状”的褶皱和被褶皱的逆冲推覆带等,是多幕挤压变形叠加的记录。早侏罗世晚期(J31 )、中侏罗世晚期(J32 )、晚侏罗世中期(J23 )、晚侏罗世晚期(J33 )和早白垩世早期(K11 )5期不同方向展布的火成岩对应方向不同的收缩构造,提出早白垩世早期(K11 )本区可能存在区域北西向挤压构造及该期华北地区总体仍处于收缩构造环境的认识。华北燕山造山带是在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上扬(斯克)—楚科奇(斯克) (Verkhoyano-Chukotsk)造山带,伊泽奈崎(Izanagi)洋俯冲带和特提斯洋俯冲带4个边界会聚大背景中形成和演化的。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新元古界下江群甲路组沉积特征及其下伏岩体的锆石U-Pb年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黔东南地区的甲路组冲洪积相底砾岩为一套高角度不整合于四堡群变质岩系或侵入该变质岩系的花岗岩体之上的楔状地层。通过对该组大比例尺剖面实测与加密取样鉴定,确定了该地区新元古界下江群甲路组与四堡群变质岩系及刚边花岗岩体之间的沉积超覆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下江群的沉积演化序列。取自甲路组地层之下的花岗岩的高精度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23±12Ma,这一年龄数据与已有的摩天岭花岗岩TIMS锆石U-Pb年龄825.0±2.4相一致,代表了黔东南地区裂谷系沉积超覆的起始年龄。而该区裂谷系沉积超覆的开启年龄略晚于这个时间,研究区内可能缺失1000~820Ma之间与拉伸系(Tonian)大致相当的地层。 相似文献
8.
9.
10.
数字正射影像拼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数字正射影像,详细探讨了数字正射影像的拼接,并介绍了一种处理影像重叠区域过渡的方法,以消除拼接后影像的接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