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1.
柯坪隆起的新构造运动变形及其卫星影像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隆起的新构造运动非常强烈。通过LandsatTM比值叠加合成影像对新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的构造形迹特征进行了解译,并探讨新构造运动的变形机制及其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海及邻域新构造运动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南海及邻域的岩石圈动力学环境,把新构造类型划分为离散型、聚敛型、平移型和滑动型。依据构造不整合、地层缺失、断裂、变形、变质及火山活动等构造事件,提出本区新构造始于晚渐新世的新认识,详细分析了本区新构造运动的脉动性及造陆、造山、造海、造盆等性质,并对其构造演化与动力学模型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湘东地区断裂活动性及潜在震源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湘东地区(湖南省东部地区)地处华南褶皱系内,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地层普遍褶皱,并伴有一系列NNE—NE向断裂,沿这些断裂形成一些断陷盆地;新构造运动期间,地壳运动以大面积整体性缓慢抬升为主要形式,差异性构造活动较弱,但该区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断裂在第四纪早、中期有活动可能与中强地震的发生有关。文中在收集、分析研究区及附近地区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常德-益阳-长沙断裂东南段、湘潭-邵东断裂东北段和永州-衡阳断裂开展了地质学、地貌学的野外考察,综合分析了这些断裂第四纪早、中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采用"地震重复"和"构造类比"2条基本原则,依据特定地段的地质、地震和地球物理场等资料,认为这些断裂带不但具有中更新世活动形迹,而且沿带存在中强地震的潜在危险。综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等因素,将湘潭—湘乡、邵东、衡山—衡阳、永州等地带划分为新的潜在震源区  相似文献   
14.
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与环境地质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新构造运动强烈,环境地质灾害频繁,差异上升运动明显.除第四纪色龙盆地、定日盆地表现为相对下降外,其余均表现为上升,反映在环境地质灾害上,山洪、泥石流在雨季经常毁坏盆地内的公路。冰川后退形成的多达4级冰积埠阶地,佩枯错水面从67.9万年(P.B.)到12.6万年(P.B.)下降速率为0.021mm/a,从12.0万年(P.B.)到1.8万年(P.B.)下降速率为0.067mm/a,有加速下降的趋势,附近草地沙化严重,说明藏南面临十分严重的干旱形势,这可能与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臭氧层变薄和温室效应等有关。雨季,第四纪盆地易发生洪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则容易产生雪崩。旅游、登山要避开7、8月份。  相似文献   
15.
松嫩平原生态地质环境变迁构造-气候旋回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松嫩平原第四纪以来生态地质环境的变迁过程并对其演化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新构造运动是本区生态环境变迁的主要内动力,直接影响地形起伏和地貌形态,制约水系的变迁和沉积环境的演化。东亚季风作为新构造运动的间接产物,对本区气候的波动产生重要影响。新构造运动和东亚季风共同控制着本区第四纪以来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6.
The field investigations in the epicentral area of the 1994 Wadakkancheri (Desamangalam), Kerala, earthquake (M 4.3) indicate subtle, but clearly recognizable expressions of geologically recent fault zone, consisting of fracture sets showing brittle displacement and a gouge zone. The fracture zone confines to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and is spatially coincident with the elongation of the isoseismals of the 1994 mainshock and a 10-km-long WNW-ESE trending topographic lineament.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the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dating on the quartz grains from the fault gouge indicate that the last major faulting in this site occurred 430 ± 43 ka ago. The experiments on different grain sizes of quartz from the gouge showed consistent decrease in age to a plateau of low values, indicating that ESR signals in finer grains were completely zeroed at the time of faulting due to frictional heat. The results show a relatively young age for displacement on the fault that occurs within a Precambrian shear zone. Discrete reactivated faults in such areas may be characterized by low degree of activity, but considering the ESR age of the last significant faulting event, the structure at Desamangalam may be categorized as a potentially active fault capable of generating moderate earthquakes, separated by very long periods of quiescence.  相似文献   
17.
昆仑山西段中国─巴基斯坦公路沿线构造地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线横穿昆仑山西段和喀喇昆仑山北坡,全长420km。穿越了塔里木地块西南缘、库地地块和羌塘地块,并可见到它们之间的构造带。可见到塔里木地块中晚元古代结晶基底(锆石U—Pb年龄为2100Ma);这三个地块内各个不同时代的地质构造变形;海相中、新生代地层;碱性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12~11Ma);石炭─二叠纪、三叠纪及侏罗纪基性火山岩和枕状玄武岩及构造蚀变岩,如糜棱岩、石榴石片岩以及二叠纪形成于冈瓦纳古陆的含砾板岩、硅质板岩等。该路线还能见到密集岩脉群及火山岩脆性变形与韧性变形、康西瓦构造带和塔什库尔干断裂带壮观地貌,在喀拉库勒猢一带可见到慕士塔格和公格尔山的冰川地貌。在塔哈曼可参观温泉产出状况。在卡拉其古附近可见到4~5级河床阶地,说明该区第四纪以来一直在趋于上升。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四川锦屏山地区区域地质概况、河流阶地、第四纪断层及老断层新活动、地震活动的研究,认为该地区自更新世以来,新构造运动较为强烈,由此造成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榻、泥石流等。  相似文献   
19.
石棉—冕宁地区新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线性地貌及河流阶地发育地震、滑坡及泥石流活动频繁,分布广泛。新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继承性、方向性及阶段性等特点。研究区可划分出5个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潜在震源区、3个滑坡及7个泥石流极度危险区。建议对这些地质灾害采取躲避、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东川地区层状地貌面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东川地区的山地及小江河谷的两侧山麓上部,分布着不同高度和不同规模的层状地貌面,对其成因仍有不同的认识。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原隆升之前的初始地貌面是否是准平原型夷平面;二是山顶面之下的梯级层状地貌面的成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1)层状地貌面的地貌特征及其与侵蚀河谷体系的关系;(2)层状地貌面上堆积物的性质;(3)层状地貌面与断裂构造水平展布的关系;(4)相邻层状地貌面的空间过渡关系;(5)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作者认为在云贵高原抬升过程中,东川地区以挤压穹起隆升变形为主。不同海拔高度的层状地貌面具有多成因特性。山顶面及局部高原面是高原隆升之前古夷平面的残留。并遭到后期强烈的侵蚀改造。目前,尚缺乏足够证据证明高原隆升之前的古夷平面为准平原型夷平面。小江河谷两侧的梯级层状地貌面是侵蚀或剥蚀面,它们形成于高原隆升及初始地貌面解体之后,其梯级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性的阶段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