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499篇
地质学   1102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972.
陕北三叠纪煤田勘探中油页岩的地球物理测井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油页岩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能源,储量巨大,若折算成发热量,它的储量在化石燃料中仅次于煤而列第二位;若折算成页岩油,世界上油页岩储量约为4750亿t,相当于目前世界天然原油探明可采储量的5.4倍,因此油页岩的勘探与开发已成为世界性新能源开发的课题。本文针对综合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在油页岩上具体的反映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对以后的勘探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3.
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层系,页岩测井是评价页岩气储层的重要手段。宜昌地区寒武系处于浅水陆棚相带,页岩中碳酸盐岩组分含量高,大量发育灰质条带和灰岩透镜体,岩性非均质性强,识别优质储层是页岩气评价的基础。本文利用常规测井、特殊测井以及岩心样品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了宜页1井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岩性密度、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时差、补偿中子、核磁共振以及岩性扫描测井特征,获得了富有机质页岩测井的识别方法。研究显示:(1)宜页1井中水井沱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为68.3m,具有 “五高两低”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水井沱组页岩自上而下,密度测井可划分为指状波动段、中部稳定段、下部低密度段“三段式”特征,电阻率测井可划分为尖峰状高电阻灰质泥岩段、电阻率千欧段,低电阻率含气页岩段;(2)富有机质页岩的密度与TOC呈较好的负相关性,随着深度增加、TOC含量增大,声波时差、补偿中子逐渐增大,元素测井上Si、S含量增加,Ca含量降低;(3)利用孔隙度曲线和U、Th/U等反映TOC的曲线叠合,以及U与RD、DEN、中子、AC的交汇图,可有效区分出优质页岩(TOC>2.0%)、贫有机质页岩和灰质页岩。  相似文献   
974.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方法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微电阻率扫描成像(简称FMI)测井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能够对井筒周围地层介质直观、清晰、高分辨率地成像,有助于解决当前测井技术面临的三大地质难题:砂泥岩薄互层储层的有效划分,裂缝性油藏的裂缝和储集性能分析,复杂岩性油藏的参数评价。但也存在测速慢、费用高、定量解释效果差等不足。国际三大测井公司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且早已投入商用.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大进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针对一些理论和技术上的难点分别突破,尽快推出更加适合我国地质特征的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器和解释手段.  相似文献   
975.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有效储层识别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测井资料及天然气测试资料的分析,建立适合识别天然气有效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归一化方法,以及根据测井资料重构天然气有效储层特征曲线的方法,探索了根据测井资料评价天然气产能的方法.本文还分析了目前常用的预测天然气产能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实际应用中欠缺的条件,形成了以中子、声波、密度测井资料为基本特征参数,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或电阻率比值参数等作为约束条件的天然气有效储层识别技术及天然气产能评价方法,并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没有试图通过井径校正的方法将受井径扩大影响的曲线恢复到原始地层的响应状态,而是通过极值变化消除井径扩大对声波、密度测井资料在天然气有效储层识别及天然气产能评价方面应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6.
胜利油田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应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磁共振测井以全新的原理,提供了一套全新的信息和响应关系,能够对地层油气评价的基本问题,进行全新的解答.胜利油田自1996年开始使用核磁共振测井以来,至今已经积累10余年的测井应用经验.总结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发展应用,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研究应用阶段和完善深化阶段.在初步探索阶段主要是以储层识别以及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岩石物理参数为主;在研究应用阶段主要是利用T2分布形态进行流体识别和孔隙结构研究;完善深化阶段则是提高解释评价精度,针对勘探开发中的评价难题深化地质应用.目前,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已经逐步完善成熟,已成为提高油田勘探开发效益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储层评价、参数计算、流体识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单纯依靠常规测井难以进行流体识别的低电阻率/电阻率低差异、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砂砾岩体、复杂岩性等油气藏评价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7.
核磁共振测井地层界面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磁共振(NMR)测井是在仪器运动状态下实现对地层NMR信号的观测.研究垂直方向的速度对NMR测井响应特征的影响,能够为仪器设计和资料解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本文给出NMR测井在地层界面的响应方程,对单界面、对称双界面和不对称双界面等地层模型进行模拟分析,以此为基础,深入讨论NMR测井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运动状态对NMR响应有显著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天线长度、测速、等待时间、累加次数、信噪比、层厚等.随着天线长度、测速、累加次数和等待时间的增加,纵向分辨率明显降低.文章最后为提高核磁共振测井纵向分辨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78.
针对采用单发双收探头同时测量相位差和幅度比,测井响应与地层介电常数和电阻率两者都有关的电磁波测井资料反演问题,构造了其反演目标函数Jacobi矩阵〖WTHX〗J的快速算法.J直接给出了测井响应随地层参数变化的关系,利用J和它转置矩阵J〖WTBZ〗T的有意义乘积〖WTHX〗J·J〖WTBZ〗T和〖WTHX〗J〖WTBZ〗T.〖WTHX〗J〖WTBZ〗可以方便地对在非均质地层中测井响应特征和仪器的探测特性进行考察分析,为测井资料处理方法研究与仪器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9.
PNN测井方法的蒙特卡罗模拟结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PNN(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是利用He-3管记录热中子时间谱,通过获取地层宏观吸收截面来确定含水饱和度的方法.本文利用蒙特卡罗方法(MCNP-4C)模拟了不同地层水矿化度、孔隙度、饱和度和井眼等条件下的热中子时间谱,研究了地层宏观吸收截面与地层水矿化度的关系,从理论上确定PNN测井适合的地层水矿化度范围约为10~100 g/L,在地层水矿化度为50 g/L时适于测井的孔隙度下限约为10%.井眼流体不同,地层的热中子计数率不同,但对地层宏观吸收截面影响较小.利用远近探测器热中子计数比值可以确定孔隙度,并提出了根据不同岩性和饱和度的地层宏观吸收截面与孔隙度的交会图来评价骨架、含水饱和度以及确定油层、水层和气层的方法.PNN测井方法在低地层水矿化度、低孔隙度地层比其他方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80.
We examine the nonlinear inverse problem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o recove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s this is an ill-posed problem based on inaccurate data, there is a critical need to find the reliable features of the models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e present a method for obtaining bounds on Earth’s average conductivity that all conductivity profiles must obey. Our method is based completely on optimization theory for an all-at-once approach to inverting frequency-domain electromagnetic data. The forward modeling equations are constraints in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solving for the electric fields and the conductivity simultaneously. There is no regularization requir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easily allows additional inequality constraints to be imposed, allowing us to further narrow the bounds. We draw conclusions from a global geomagnetic depth sounding data set and compare with laboratory results, inferring temperature and water content through published Boltzmann-Arrhenius conductivity models. If the upper mantle is assumed to be volatile free we find it has an average temperature of 1409-1539 ° C. For the top 1000 km of the lower mantle, we find an average temperature of 1849-2008 ° C. These are in agreement with generally accepted mantle temperatures. Our conclusions about water content of the transition zone disagree with previous research. With our bounds on conductivity, we calculate a transition zone consisting entirely of Wadsleyite has <0.27  wt.% water and as we add in a fraction of Ringwoodite, the upper bound on water content decreases proportionally. This water content is less than the 0.4 wt.% water required for melt or pooling at the 410 km seismic discontinu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