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555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401.
A Lagrangian perturba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develop a method of moments for solute flux through a three-dimensional nonstationary flow field. The flow nonstationarity stems from medium nonstationarity and internal and external boundaries of the study domain. The solute flux is described as a space-time process where time refers to the solute flux breakthrough through a control plane (CP) at some distance downstream of the solute source and space refers to the transverse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at the CP. The analytically derived moment equations for solute transport in a nonstationarity flow field are too complicated to solve analytically, a numerical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is implemented to obtain the solutions. This approach combines the stochastic model with the flexibility of the numerical method to boundary and initial conditions. The developed method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heterogeneity and nonstationarity of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chemical sorption coefficient on solute transport. The study results indicate all these factors will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mean and variance of solute flux.  相似文献   
402.
本文对文献〔1〕导出的PWM法计算P-Ⅲ型分布参数公式作了改进,使PWM法能够应用于实际。文中还提出了一种简化的PWM法,经统计试验及实际算例表明,此法比现有方法更简单,又能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03.
1 .IntroductionAnopenedbottomcylinderisathinshellstructureplacedonarubblebaseorembeddedinasoilfoundation .Itiswidelyusedintheconstructionofwharves ,breakwatersandotheroceanprojects.Thestructureisusuallyfilledwithgranularmaterialstoensurethestabilityofthestructurealongwiththeweightofthecylinder.Hence ,itisconsideredasagravitytypeofstructure .However,thesettlementofthecylinderisdifferentfromthatofthetraditionalgravitytypeofstructureandsodoesthedistribu tionofinnersoilpressureovertheopenedbottom…  相似文献   
404.
采矿立管是深海采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立管的弯矩分析是确保立管正常使用的重要指标。立管所处海洋环境复杂,且立管底部的自由边界条件使得立管弯矩特性难以分析。本文基于波浪理论,使用Abaqus 有限元软件建立海洋采矿立管的模型,运用Abaqus中的AQUA海洋工程模块,考虑立管在轴向力、自重、浮力、波浪载荷、海流载荷及模拟海上平台水平和升沉运动共同作用下,对采矿立管进行弯矩分析,计算了提升泵不同安装位置、不同中继仓重量变化对弯矩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泵会增大安装位置的弯矩幅度,且安装在不同位置对立管弯矩会产生叠加影响;中继仓重量的增加提高了立管整体稳定性,但会使提升泵处弯矩波动产生向中部延伸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05.
微尺度滑动平均方法计算海浪谱奇阶矩的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lazman提出了一种计算海浪谱高阶谱矩的微尺度平均方法,但是,他利用随机过程理论导出的计算偶阶矩的公式和参照偶阶矩结论定义的奇阶矩计算公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性.本文在Glazman工作的基础上根据随机过程理论推导了“微尺度平均方法”计算奇阶谱矩的公式,纠正了他的错误.上述结论随即应用于讨论破碎对波面水质点水平速度分布的影响.通过破碎的加速度判据考虑了破碎对速度分布的限制,给出了未破碎波面上水质点水平速度的的统计分布的初步结果.该分布取决于谱宽度参数及白浪覆盖率的大小,当白浪覆盖率较大时明显偏离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406.
基于PCA与不变矩的车标定位与识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车牌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利用车标边缘特点在车牌上方一定范围内检测车标.提出车标似真度的概念,将检测到的车标图像映入PCA生成的特征车标空间,得到的重构图像与原图像进行车标真实性检测,减少车标的误定位;然后利用不变矩的旋转、尺度及平移均不变的特性,定义不变矩的最小矩距离进行车标识别.通过实测车标图像的定位和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407.
付正文  杨冲  黄先锋  张帆  金艳 《测绘科学》2016,41(7):144-149
针对实拍像片的纹理映射是复杂模型三维重建的关键,由于缺乏稳定而实用的二维影像与三维模型自动配准方法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生成树的自动纹理映射方法,实现二维影像与三维模型之间的自动配准。该方法首先建立实拍纹理影像之间的相邻关系图;然后对相邻影像进行匹配得到它们的同名像点,通过计算同名像点的惯性矩来衡量相邻影像的相邻度并把惯性矩作为图边的权;再建立最小生成树;最后层序遍历生成树依次获得当前影像,根据当前影像与其父影像的同名像点及父影像与三维模型的配准关系推导当前影像与模型的配准关系,实现自动映射。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提高纹理映射的效率。  相似文献   
408.
黄华平  梁忠民 《水文》2016,36(3):1-5
基于实测极值流量系列进行水文频率分析时,为了提高系列的代表性及洪水估计的可靠性,常将历史洪水信息融合到实测系列构成不连续样本。考虑到目前给出的不连续样本经验频率计算方法多数是针对单个调查期,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多个调查期不连续样本的经验频率计算方法,同时推导了均值(EX)和变差系数(Cv)的矩法计算公式,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水文站年洪峰系列的频率分析中。  相似文献   
409.
410.
蒋良潍  黄润秋  许强 《岩土力学》2008,29(5):1188-1194
分析探讨了锚索桩设计计算的几个力学问题及有关概念。传统上对于桩身嵌入段的计算,须根据桩身与桩周岩土的相对刚度划分为刚性桩和弹性桩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型,并各自对应不同的算法及计算公式,通过对两种模型计算式的数学极限分析表明,刚性桩模型算式仅为弹性桩计算法中将嵌入段的桩身刚度取很大值下的特例,两种模型算法在力学本质上是统一的。由锚索桩嵌入段分别按弹、刚性桩模型算式的位移、转角的对比分析可知,基于弹性桩模型计算出的锚索受力大于按刚性桩模型,以弹性桩模型进行锚索设计偏于安全,而嵌入段的换算长度取1.3(“m法”)或0.8(“常数法”),从工程设计角度方可作为刚/弹性桩模型的划分判据,此时两种模型的最大位移或转角差别才小于5 %。桩上锚索倾角的力学效应除矢量分解作用影响水平锚拉力大小外,更重要的是将影响锚拉点处的水平约束刚度,进而改变锚索桩超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担,因此锚索最优倾角的选取可使较好地控制桩身位移且降低锚索初拉力得以兼顾。力图令桩身正负弯矩峰值大致相等的所谓“平衡设计原则”实际上具有较强条件性,须依赖于锚索既要初拉力合适又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具备足够大的锚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