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76篇
  免费   3765篇
  国内免费   4793篇
测绘学   882篇
大气科学   3806篇
地球物理   5058篇
地质学   10555篇
海洋学   3383篇
天文学   105篇
综合类   1264篇
自然地理   2781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353篇
  2022年   626篇
  2021年   865篇
  2020年   843篇
  2019年   967篇
  2018年   775篇
  2017年   849篇
  2016年   823篇
  2015年   932篇
  2014年   1193篇
  2013年   1421篇
  2012年   1132篇
  2011年   1254篇
  2010年   1132篇
  2009年   1214篇
  2008年   1261篇
  2007年   1380篇
  2006年   1316篇
  2005年   1143篇
  2004年   1060篇
  2003年   927篇
  2002年   874篇
  2001年   736篇
  2000年   665篇
  1999年   577篇
  1998年   558篇
  1997年   497篇
  1996年   409篇
  1995年   361篇
  1994年   347篇
  1993年   273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辛安泉是北方第二大泉,泉域面积13000km^2。根据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将拉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采用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污染起始值对系统内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并对其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2.
“一带一路”规划的高速铁路频繁穿梭于盐质荒漠区,沿线优质不含盐路基填料极其匮乏。为解决粗粒盐渍土填筑高速铁路路基面临的技术难题,结合伊朗德伊高铁建设,以现场粗粒盐渍土路基填料为对象,开展了温度循环下压实粗粒盐渍土水盐迁移与变形响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次温度循环后温度波幅值由土层浅表向深层土体衰减传递,土体埋深越浅、恒温时间越长,温度波幅值越大;水盐均匀分布的压实粗粒盐渍土经历多次温度循环后逐渐演化成非均匀分布,水盐向土体表面迁移聚集,越靠近土体表面水盐增量越大;前5次温度循环中压实粗粒盐渍土产生了塑性盐胀或塑性融沉,随着温度循环次数增加,盐渍土塑性盐胀或塑性融沉显著减小甚至消失;盐渍土层上设置非盐渍土层具有迟滞盐分向上迁移和消能减胀作用,粗粒盐渍土构筑高速铁路路基宜采用结构分层技术,非盐渍土层设置厚度一般不宜小于当地温度辐射影响显著深度;粗粒盐渍土路基设计宜考虑多次温度循环后形成的水盐非均质分布及其可能诱发的盐胀与融沉增大效应,路基压实度不宜过高。研究成果将为盐渍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建造起到示范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为准确获取原状Q3黄土的竖向和水平饱和渗透系数,进行了原位、室内试验测试以及数值模拟反演,并应用大型试坑浸水试验检验了所获饱和渗透系数的可靠性。进行了不同内径尺寸的原位双环入渗试验,获取了竖向饱和渗透系数,并应用室内试验测试了竖向和水平饱和渗透系数以及持水曲线;应用COMSOL软件对双环入渗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检验了所测饱和渗透系数的可靠性,利用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优的竖向和水平饱和渗透系数取值,并利用反演结果对试坑进行数值模拟,将其水分入渗情况与实测值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现场进行双环入渗试验时选取较大内径的双环获得的竖向饱和渗透系数更为合理。针对双环入渗试验,数值模拟反演所得最优饱和渗透系数在竖向上接近于原位试验所得竖向饱和渗透系数、水平向上接近室内所测水平向饱和渗透系数,竖向饱和渗透系数比水平向饱和渗透系数更加显著地影响水分入渗过程。通过对大型试坑水分入渗情况的验证,检验了反演所得最优饱和渗透系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4.
华北煤田岩溶陷落柱(简称“陷落柱”)是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产物。80多年来,在中国华北煤田39个矿区煤矿开采过程中共揭露10 000多个陷落柱,因其导致的重大突水淹井事故20余起,研究岩溶陷落柱对系统认识中国矿山岩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防治岩溶水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系统梳理、总结了华北煤田陷落柱的发育特征、成因机理、突水机理、探查与防治方法,归纳出近年来华北南缘陷落柱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目前华北煤田生产过程中陷落柱研究与水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从陷落柱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小型隐伏陷落柱精细化探查与解译、陷落柱“动态监测—预测模型—突水机理”模式以及陷落柱水害防治技术体系等方面展望了其今后研究趋势及水害防治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5.
川东明月峡背斜地下岩溶发育的强烈非均质性造就了独特的地下水径流模式,孕育出区域复杂的岩溶工程水文地质问题,查明明月峡背斜南段地下水径流模式对指导区内隧道工程选址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张关—排花洞”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区,通过系统厘清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深入剖析区内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水动力条件,明确区内岩溶含水介质不均一性控制下的地下水小尺度径流规律。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在平面上表现为形似“扫帚状”的径流模式:在补给、径流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一段(T1j1)、嘉陵江组三段(T1j3)地层(强岩溶化)与嘉陵江组二段(T1j2)、嘉陵江组四段 (T1j4)地层(弱岩溶化)呈间互状分布的特点导致相邻地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弱,以地层为单位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在研究区排泄区,受控于势汇最强的T1j3内部管道流对其他地层地下水持续的袭夺效应,地下水统一汇聚至排花洞暗河出口向御临河排泄,各岩溶水子系统最终整合为一个岩溶水系统。  相似文献   
996.
刘昌明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991-998
黄河是中国第二条大河,流域面积80万km2,它曾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当前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战略地位。但是黄河流域地处中国的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带,流域的水资源量先天不足,流域内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少,相当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由于气候的暖干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过去30年来,黄河下游与其主要支流频繁地发生了断流,这种发展的征兆不仅加剧了脆弱的水资源供应与需求的平衡,而且给流域上、中、下游原有生态系统与环境带来更大的冲击。黄河的治理终归是涉及国家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大事。因此,1999年科技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中立项,启动了5年研究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作者作为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根据项目各课题已发表的近900篇论文与几十部专著等大量成果,简要概括了黄河水资源的基础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研究等三大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7.
为查明青海驼路沟新型独立钴(金)矿床的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对矿区发育的块状、条带状和浸染状黄铁矿矿石进行了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和黄铁矿硫、铅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矿石的成矿流体氦、氩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3He/4He介于0.10~0.31Ra(平均0.21Ra),40Ar/36Ar比值为302~569(平均373),反映钴矿化流体主要来源于在赋矿岩系中深循环的大气降水;矿石黄铁矿硫同位素值分布集中且接近于零,δ34S变化于-4.5‰~+1.5‰,集中在-1.8‰~-0.2‰,显示深部来源;矿石铅以高放射性成因为特征(206Pb/204Pb>19.279、207Pb/204Pb>15.691、208Pb/204Pb>39.627),且自地层围岩→区域早古生代火山岩→矿石依次明显增大,可能指示高放射性成因矿石铅主要是由以深循环大气降水来源为主的热液不断从围岩地层中淋取而来。  相似文献   
998.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否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以霍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该流域特征及其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水资源形成的自然条件、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9项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流域内各县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霍林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受水资源形成条件和开发利用强度的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王永辉  李兰兰  冯园  姬果  韩亚 《第四纪研究》2022,42(4):1213-1226
黄淮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原生劣质水非常发育,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属于我国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区。文章基于对黄淮平原第四纪各个时期岩相古地理演变的详细刻画,分析了原生劣质水的空间发育特征,旨在研究其与沉积相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原生劣质水基本分布在河间带相、河间洼地相、扇间洼地、浅湖相和沼泽洼地相等古地形闭塞、排水不畅、水平径流滞缓的沉积相中,尤其是溶解性总固体含量(TDS)>3000 mg/L的咸水、氟化物>2.0 mg/L的高氟水、铁含量11.98 mg/L的高铁水和锰含量6.43 mg/L的高锰水均分布在上述沉积相范围内,据此充分论证岩相古地理演化对水文地质结构场、水化学场和原生劣质水发育特征的决定性影响。通过分析原生劣质水的成因环境,为进一步详细刻画原生劣质水的平面和垂向发育特征提供依据,并在黄河冲积扇及河道带相、冲积-洪积扇相等主流相内,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洁净地下水勘查,初步形成"岩相古地理分析—主流相圈定靶区—物探确定层位—成井供水"的勘查供水模式,为缺水区安全供水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研究减少蒸腾蒸发(ET),来达到“真实”节水,以馆陶县为例,通过计算馆陶县ET值,利用ET技术进行水权分配。为以后馆陶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数据,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