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0篇
  免费   759篇
  国内免费   1304篇
测绘学   233篇
大气科学   439篇
地球物理   848篇
地质学   3002篇
海洋学   604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64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1.
李玉成  肖辉 《海洋工程》2007,25(1):27-34
通过在二维数值水槽内用边界元法直接求解Laplace方程,对规则波在缓坡上的变形及破碎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底坡及采用不同底摩阻系数时规则波的破碎特征,并对规则波破碎的极限坡度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规则波破碎时海底坡度、底摩阻系数及波形不对称性对破碎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2.
2007年夏季在东海舟山海域河口锋区开展了陆源溶解有机质的调查研究。测定了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在激发波长370 nm/发射波长460 nm处的荧光强度和在λ=355 nm处的吸收系数,用于代表陆源CDOM浓度,并测定了荧光指数以指示CDOM来源。结果表明,CDOM的荧光值和紫外吸收系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陆源CDOM浓度大体有向海方向降低的趋势,但是纵向上存在一些"突跃"现象。在舟山海域东北角不时观测到表层水体含有高浓度的CDOM,但变异性很大,推测可能该海区受到长江口羽状流的影响。在连续观测站发现陆源CDOM浓度在低平潮时往往比高平潮时要高。河海水在混合过程中CDOM浓度与盐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在低盐度的悬沙锋区(S<24)CDOM浓度明显低于理论稀释值,而在较高盐度的羽状锋区,CDOM浓度接近于理论稀释值。在盐度为24~31范围内,大部分水样的荧光指数在1.50上下波动,表明其中CDOM来源以陆地来源为主;在较低盐度(S<24)的水样中荧光指数在1.70至1.90以上,表明CDOM以海洋来源为主,这与其陆源组分在高浊度的低盐度区存在显著的去除过程有关。研究表明,舟山海域水质存在着显著的变异性,与近岸羽状流密切相关,陆源溶解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对此有较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213.
沟槽内海底管道的水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力模型实验,引入相对沟形系数αr,获得了以αr为表征的相对水动力系数与KC数的关系;对于浅沟而言,这种关系较有规律性。根据所设计沟形的αr值和所选定的KC值,应用本文结果,可以方便地判断其力折减程度和掩护效果  相似文献   
214.
采用遗传算法作为优化手段,以透射系数为目标函数,对给定横剖面面积的浮式防波结构物在规则波中的消波性能及剖面形状进行了最优化计算研究,探讨了透射系数最小的剖面形状与波浪周期之间的关系,为浮式防波结构物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5.
物质海 -气通量计算新建议中将物质海 -气通量计算公式 F=K(CL- b Cg)中的 CL 用CL ( SML ) 代替。本文着重于对公式中质量迁移系数 K的讨论。在测定了海水微表层、次表层水粘度并同时测定了其它一些化学参量基础上 ,得出如下结论 :海水粘度与盐度、碱度有一定相关性 ;微表层与次表层海水的粘度变化小于 3%。因此 ,海水微表层效应影响 K值 ,与海水微表层效应影响物质浓度相比 ,可以不考虑。  相似文献   
216.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performance of submerged breakwat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esults of a numerical model study on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ubmerged breakwater are presented.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depth of submergence, crest width, initial wave condition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n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merged breakwater.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optimum crest width of the breakwater and optimum clear spacing between two breakwaters. A submerged permeable breakwater with ds/d=0.5, p=0.3 and f=1.0, reduces the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by about 10% than the impermeable breakwater. The results indicates an optimum width ratio of B/d=0.75 for achieving minimum transmission. By restricting the effective width ratio of the series of breakwaters to 0.75,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lear spacing between breakwaters on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suggesting an optimum clear spacing of w/b=2.00 to obtain Kt below 0.6.  相似文献   
217.
于定勇  李龙 《海洋工程》2017,35(1):105-111
为研究人工岛尺度变化和波浪方向分布对人工岛绕射波浪的影响,基于MIKE21-BW模型应用数值方法模拟人工岛波浪绕射过程。数值结果与Briggs等的物理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在规则波条件时,圆形人工岛绕射波浪的数值结果与线性波浪绕射理论解基本一致;采用该模型分别模拟了6种尺度的圆形人工岛、单向不规则波和9种方向分布θ_(max)、4种谱峰周期条件时绕射波浪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圆形人工岛绕射系数随着尺度的增加,掩护区绕射系数随之减小;θ_(max)在10°~45°范围内,随着θmax的增大,绕射系数随之增大,θ_(max)在45°~75°内绕射系数变化较小;随着谱峰周期的增加,绕射系数随之增大。研究成果既为相关规范的完善提供了基础,也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18.
本文以冲绳海槽伊平屋北部热液区(126o53.80′,27o45.50′)的现场水文数据作为背景条件,使用k-ε湍流模型模拟热液柱的动力过程。模拟计算得到的羽流速度、温度和湍流耗散率等基本物理量展现了热液柱的时空演化过程。模拟结果显示,羽流最大上升高度及中性浮力面高度与海底的距离分别为83.62m和68.97m,和2014年先导专项在此附近热液区所观测的温度异常和盐度异常的深度位置(离海底约66—86m)接近。羽流的上升速度满足高斯分布,其半径b与距喷口高度z-H成正比:b=0.0985(z-H),其中z为距海底高度,H为热液烟囱体的高度。羽流的最大体积通量比喷口的初始值增加了878倍,达1.034m~3/s;在中性浮力面位置附近,动量通量达到最大值,为0.156m~4/s~2,比初始值增加了882倍;浮力通量在中性浮力面以下和BM2000(Bloomfield et al,2000)理论模型符合良好,在中性浮力面以上则呈现随高度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本文计算得到的平均卷挟率为α≈0.0807,与背景流较弱的热液区的声学现场观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19.
黄骅电厂二期工程温排水排放方案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分步杂交有限元方法建立渤海湾潮流场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黄骅电厂温排水海域的温度场,对不同温排水设计方案进行了预测分析。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排放口位置、排水量和温升对海域环境造成的影响,设计了一、二期工程排放口分建和合建时的五种方案。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方案V(一、二期工程温排水集中由2排放)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