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621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震中距△<20°面波震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面波传播理论分別导出了对763长周期仪和SK地震仪的面波震级的量规函数σ_(763)(△)和σ_(SK)(△)。这两个量规函数在20°—160°的范围内,与国际上通用的IASPEI公式一致。而且它们比IASPEI公式具有更大的震中距适用范围(3°—177°)。选出了1985—1986年间发生在我国及邻区M_S≥5的全部地震,用σ_(SK)(A)测定了它们的震级M_(SC),结果表明,M_(SC)与美国NEIC用世界标准台网测定的震级M_(SZ)之间无系统差,两者的差值大部分在±0.2级之间。  相似文献   
782.
中国东北地区植被生产力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玉科 《地理学报》2020,75(1):53-67
植被生长季长度和生长强度是形态上影响植被生产力变化的重要因子。全球变暖情景下,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植被生长季显著延长并对植被生产力产生正向反馈,而植被生长强度变化情形及对生产力的控制作用并不清晰。中国东北地区属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具有较高的植被覆盖度和丰富的植被类型,探索其植被生长季长度和强度的变化及对生产力的控制作用有利于理解和应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变化。以中国东北为研究区,基于1982—2015年长时序遥感植被指数数据(NDVI3g),利用曲率求导法确定植被生长季开始点(SOS)、结束点(EOS)、生长季长度(LOS)和夏季最大生长季强度(GM)等关键物候参数,然后利用相对重要性(RI)方法定量分析了生长季长度和强度对植被生产力长期变化趋势的相对贡献及时空格局。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整体的植被生产力和生长强度呈现增强趋势,而生长季长度呈现缩短趋势,导致生长强度成为控制生产力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RI = 70%);② 在不同植被覆盖区域,生长季长度和生长强度对生产力的影响程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西部草原区植被生产力受生长强度控制最为显著(RI = 93%),其次为针叶林(RI = 66%)和阔叶林区(RI = 62%),农作物区生产力受生长强度影响最小(RI = 56%)。生长季长度对植被生产力的控制在农作物区最为显著(RI = 40%),在其他区域的影响约为27%~35%。各植被覆盖区生长强度与生产力均为正相关,生长季长度与生产力均为负相关;③ 气候因素(降水、温度)和物候变化均对主要贡献因子生长强度产生影响,其中SOS的变化对生长强度的影响程度和空间范围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SOS推迟促进生长强度增强。本研究基于遥感数据发现1982—2015年间中国东北地区植被生长更加旺盛,但是植被生长活动主要受生长强度的影响,该研究可以为植被生产力变化模拟的参数选择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83.
Although ridge trac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tinuity and high positioning accuracy compared with other edge-based methods, it is difficult to use ridge tracing to extract coastlines from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because of the speckle noise that occurs in SAR imag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coastline extraction method for SAR images based on a more robust ridge tracing method. Firs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pixel intensities in the land and sea regions in a SAR image, an edge magnitude map that characterize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m is produced by the ratio of the variance to the mean such that the magnitude at the land-sea boundary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at other locations. Second, the pixel with the maximum magnitude in the map is adopted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racing, and strip windows, which reduce tracing failures, are adopted to obtain different average magnitudes corresponding to the eight neighborhood pixels around the starting point. Then, the neighborhood pixel with the maximum magnitude is adopted as the next tracing point. The above procedure is repeated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point. This process achieves part of the tracing operation. The complete coastline is then extracted by performing the other part of the tracing oper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more robust than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we demonstrate its effectiveness with RADARSAT-2 and Sentinel-1A data.  相似文献   
784.
面向海域管理的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制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对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研究相对薄弱,存在关键概念缺乏科学定义、核算方法可行性不足、报表体系设计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基于"生态管海、生态用海"的理念,针对现有问题探讨了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首先,根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目的和要求,界定了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并基于此,进一步考虑海洋资源属性、开发利用特点和当前海域管理重点任务确定了海洋资源资产的核算范围,包括海洋生物资源资产、海洋空间资源资产与海洋矿产资源资产;其次,针对不同海洋资源的特性,提出了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海洋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方法;再次,根据不同海洋资源的价值特点,确认了资源过度耗减、环境破坏与生态损害三种负债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核算方法;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报表体系,以期为海洋资源精细化管理和科学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85.
敬少群  王佳卫 《地震》2007,27(2):46-52
利用小波变换具有的多分辨率特点, 将时域信号通过小波分解与重构, 分解到不同的频带上。 分解步长的确定, 采用不同尺度近似信号标准差变化平缓段的最小尺度值, 从而避免了人为选择分解阶数可能造成的不完全分解或过度分解。 分解后的信号不仅在频率成分上较单一, 且平稳性较好。 然后对小波分解重构后不同尺度的信号分别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进行预测, 再合成原始信号的预测值。 对半年尺度的最大震级序列和地震总释放能量序列的一步预测, 结果表明这样做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精度, 一步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不仅相关性高, 而且两者的残差曲线离散性小, 以此对未来地震形势的判断较目前常用的方法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786.
概述了近震三要素计算、体波与面波震级计算,以及形变前兆数据校正批处理等程序设计依据和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787.
上海地震台阵面波震级偏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计算功率谱密度来讨论上海地震台阵所测远震面波震级与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震级的差别,对不同震级、不同方位和不同震中距的地震震级差别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并给出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788.
选取当涂地震站2015年12月至2020年4月记录的120个1.2相似文献   
789.
选取了2002—2005年天津台网记录的100个地震速报事件,利用NEDisa软件重新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定位结果对天津各台站的震级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计算出每个地震各台站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和各台的多个地震的震级平均偏差。根据速度震级公式中震级的影响因素,主要从量规函数和台基两方面进行震级偏差原因分析,给出了各台的台基校正值,台基校正后震级偏差统计表。结果显示天津台网现采用的量规函数在震中距0~20 km内对震级偏差稍有影响,其他范围内影响不大;而台基对震级偏差影响较大,对天津台网各子台进行台基校正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