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1篇 |
免费 | 523篇 |
国内免费 | 79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5篇 |
大气科学 | 635篇 |
地球物理 | 536篇 |
地质学 | 1469篇 |
海洋学 | 412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107篇 |
自然地理 | 1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107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20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149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70篇 |
2008年 | 147篇 |
2007年 | 150篇 |
2006年 | 181篇 |
2005年 | 144篇 |
2004年 | 143篇 |
2003年 | 118篇 |
2002年 | 116篇 |
2001年 | 80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92篇 |
1997年 | 86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湘中锑(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Ⅰ.微量元素及其实验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查明湘中盆地中-低温梯(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应用高分辨率ICP-MS、ICP-AES等方法对岩石与矿石进行了系统测定,并结合作者以往分析数据和实验地球化学结果,对该区盆地及周边基底地层与矿床中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水/岩反应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Sb、Au等成矿元素在元古界基底碎屑岩中具有高的背景含量,在近似成矿条件下的水/岩反应实验中,成矿元素的淋出率达20%~90%,元古界基底碎屑岩中的金(锑、钨)矿床的周围蚀变围岩中出现明显的金负异常区。而盆地内泥盆系统地层中的高锑含量仅局限于锑矿床(化)及其蚀变围岩中;湘中锑(金)矿床中的矿石与基底碎屑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特征,以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充分证明该区锑(金)矿床锑、金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元古界底碎屑岩。 相似文献
43.
贾民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96,(4)
介绍了用分形学描述地球物理观测网非均匀分布和联合应用分形特征与Shannon定理确定最佳网格距的方法。研究了滇西动态重力网的分形特征,它的分形维Df=1.27,最佳网格距r0=28km。讨论了1986年至1994年间网区发生的8次Ms>5.0级地震前重力场变化的可信性,指出这些变化的波长均大于100km,至少2倍于网的最小空间分辨力,因而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44.
苏通大桥桥位江面风速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WRF中尺度模式对苏通大桥桥位江面的风速进行了数值模拟。在修改了模式自带的静态地形数据后模拟效果较修改前有所改善。并发现在对天气系统有较准确模拟的情况下模式对桥位江面最大风速的模拟也较为精确,反之结果相差较多。挑选了其中两个个例并使用修改过静态地形数据的模式分别对地形和一些物理方案作敏感性试验,发现各种因素对模拟结果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水陆分布;在没有强对流天气系统的情况下各种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模拟结果均不产生明显影响;模拟时需加入长短波辐射参数化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并且其中YSU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模拟结果最为理想。在缺乏江面风观测数据的时段里模式对江面风速的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46.
辉长岩脆-塑性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利用高温高压多功能三轴实验装置,以NaCl为固体围压传压介质,在围压为450MPa~800MPa,温度区间为600℃~1150℃和应变速率为1×10-4~3.125×10-6/s条件下,对攀枝花辉长岩进行了流变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辉长岩围压在450MPa~800MPa条件下,温度在600℃时为脆性变形,700℃~850℃时为半塑性流动,含微破裂,大于900℃时为塑性流动。辉长岩的脆-塑性转化温度为700℃~900℃,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围压和应变速率,同时存在双相流变学问题。 相似文献
47.
以柴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溢油风化模拟实验,从分子级水平揭示中长期风化作用对溢油组成的影响。利用相对偏差和重复性限法进行评价和筛选,研究表明,柴油在较短时间(10 d)内,phytane/n-C18和pristine/phytane特征比率可较好地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在10~30 d的风化期间,pristine/phytane仍可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较长期的风化过程后,上述三个正构烷烃特征比率对于油品鉴别已不再具备意义。所选多环芳烃诊断比值指标中,除MNR、MP/P外,其他参数(MPI-1,MPI-2,Rc,MPDF1,MPDF2,MNR)相对标准偏差在1.10%~5.40%,可较好地用于重度风化溢油源鉴定。 相似文献
48.
利用耦合了平板海洋模型的全球气候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格林函数实验,以探究两极地区对于施加在中低纬度海域的热强迫的气候响应。结果表明,北极地区的气候不仅受到距离较近的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的影响,远离北极的热带太平洋以及南太平洋也对其气候有显著的影响,南极地区的气候则主要是受到邻近的南大洋的影响。通过经验正交函数法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北极响应最显著的区域包括波弗特海(Beaufort Sea)、拉普捷夫海(Laptev Sea)以及北极中心区附近;南极地区的响应主要集中在别林斯高晋海(Bellinsgauzen Sea)区域。另外,利用温度归因法对辐射反馈过程和大气能量输运分解发现,北极地区表面温度的响应主要是受到了反照率反馈以及垂直递减率反馈的影响,而南极地区的响应则主要是反照率反馈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49.
本文采用木板、有机玻璃板制作二维物理模型,并在模型中加入三个大小不一、位置各异、用石膏充填的方洞。对两个物理模型布置相同的观测系统,形成相同的射线方式,在等间距矩形像素条件下,每条射线的积分步长(射线穿过单个像素的射线段长度)皆为常数。由超声仪器沿指定射线采集各条透射波射线的走时数据(即Radon变换线积分的“观测值”)。应用“代数重建法”(ART加法修正迭代法)求解Radon变换的离散化方程组,重建二维物理模型的CT数字图像。在重建的模型CT数字图像中,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石膏洞”的存在和位置,验证了“代数重建法”CT成像技术及其对模型结构识别的有效性。本文是ART加法修正迭代的基础性应用工作,可为有关部门提供“代数重建法”CT成像实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0.
Xavier De Montaudouin 《Journal of Sea Research》1996,36(3-4)
In Arcachon Bay, a macrotidal coastal lagoon in southwest France, growth rates of cockles Cerastoderma edule (L.) differ greatly between locations. Sampling of populations at different tidal levels showed that the mean shell length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mmersion time, whereas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with population density and microphytobenthos biomass. Transplants of cockles between two intertidal site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habitat and site of origin for growth rate and condition index. Artifacts due to manipulation were assessed, i.e. the impact of enclosures on growth, conditon index and mortality. During a 5-mo reciprocal transplant experiment, growth rates of the transplanted cockles and the cockles already present were similar, whereas the sites of origin did not affect growth rate. Condition index, however, display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lation to both transplant and origin sites. During a further 6-mo experiment in which cockles were transplanted from one site to four new sites, growth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tidal leve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et growth started when cockles were immersed 30% of the time. It is concluded that, on the scale of Arcachon Bay (156 km2), differences in growth and condition between cockle populations are largely phenotypic. Tidal level (i.e. food supply and emersion stress) accounts for most of these differences, but the existence of genetically or physiologically different populations cannot be exclud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