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42篇
  免费   9862篇
  国内免费   12721篇
测绘学   5466篇
大气科学   6383篇
地球物理   12754篇
地质学   33432篇
海洋学   6464篇
天文学   2205篇
综合类   4015篇
自然地理   8906篇
  2024年   334篇
  2023年   878篇
  2022年   1694篇
  2021年   2003篇
  2020年   2095篇
  2019年   2394篇
  2018年   1897篇
  2017年   2186篇
  2016年   2436篇
  2015年   2574篇
  2014年   3177篇
  2013年   3081篇
  2012年   3407篇
  2011年   3596篇
  2010年   3086篇
  2009年   3592篇
  2008年   3605篇
  2007年   4021篇
  2006年   3794篇
  2005年   3271篇
  2004年   3063篇
  2003年   2906篇
  2002年   2611篇
  2001年   2259篇
  2000年   2096篇
  1999年   1947篇
  1998年   1719篇
  1997年   1562篇
  1996年   1440篇
  1995年   1202篇
  1994年   1212篇
  1993年   1054篇
  1992年   845篇
  1991年   588篇
  1990年   527篇
  1989年   409篇
  1988年   318篇
  1987年   210篇
  1986年   142篇
  1985年   92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34篇
  1978年   38篇
  1977年   26篇
  1976年   6篇
  1954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以深圳某建筑深基坑滑塌为例,在现场实物和相关资料调查的基础上,从基坑支护的设计、施工、监测以及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基坑滑塌事故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认为导致该基坑支护工程滑塌的主要原因是土钉和锚索抗拔力不足.最后针对目前深基坑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设计方案的审查、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土钉墙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2.
陈飞  兰凯 《地质科技情报》2005,24(Z1):97-100
通过对桩侧和桩底后压浆,可大幅度提高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应用桩-土理论分析了后压浆中浆液对土体及桩体的作用,并从分析影响桩基承载力的因素出发,研究了后压浆的作用机理.在渗透率小的地层中后压浆以压密注浆为主,在渗透率大的地层中后压浆以渗透注浆为主.为避免过分压裂土层,在压浆过程中应控制灌浆压力.压浆量是影响后压浆质量和提高单桩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53.
巫山县城新址位于西坪和大宁河两岸.组成该库段的基岩主要为泥岩、粉砂岩、泥灰岩等,岩性较软弱,且地质构造变动强烈,褶皱、断裂发育,岩层破碎,崩塌、滑坡分布较多,库岸再造问题严重;同时,岸坡再造又严重影响着新县城的规划和库岸的防护.因此把稳态坡形类比法应用于巫山县城新址基岩岸坡的再造预测,定量预测库岸的最终再造宽度,以指导新城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954.
程裕淇主编《中国地层典》记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守信 《地质科学》2005,40(1):145-152
文章列数了《中国地层典》5个方面的重要失误:不是中国地层名称全览性的工具书,急于采用处于争议中的术语,大量地层单位名称的出处因考证不到位而形成张冠李戴,采用的历史优先律不是国际共识,在编撰过程中建立新名称。文章用选出的泰山杂岩、滹沱系、秦岭片岩和仑山石灰岩4个名称为例说明《中国地层典》对其出处的考证不到位,进而论证《中国地层典》的诸多解释可信度低。文章严肃地指出“历史优先律”给中国地层学造成的不良后果:它破坏了地层命名法的标准性,颠倒了中国地层命名史,干扰了中国地层名称的管理。  相似文献   
955.
地质遗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亚峰 《城市地质》2005,17(2):30-33
从介绍地质遗迹及地质遗迹旅游的概念入手,着重就新时期地质遗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两种思路和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56.
通过2 0 0 4年度各相关图幅的大力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和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实际材料,综合研究区域构造地层格架、青藏高原地质图和青藏高原南部火山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等,取得重要进展和新认识,在矿产资源、旅游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957.
2001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对“探宝号”船原有震源更新升级为阵列可变的BOLT震源系统。随着更新改造工程的成功,该船已成为具备承担高分辨率、常规、低频深水油气地震勘探的多功能地震调查船。本文介绍了地震勘探震源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三种阵列的分布、波形、频谱等特性。  相似文献   
958.
运用MALVERN公司2000型粒度仪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江村ZK2钻孔作粒度分析,江村钻孔按粒度的偏态值可划分为两个河相与海相或湖泊沼泽相的沉积交替过程,同时与粒度参数、年代数据以及前人所做的孢粉等证据相结合,大致看出研究区气候变化的4个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第一阶段为较长时间的冷干期,该段时间约为20-10.7kaB.P.;第二阶段为回暖期,时间大致在10.7-7.5kaB.P.,总体比较湿润;第三阶段为升温期,该时期约在7.5-5kaB.P.之间,在此期间各有一次干湿交替;第四阶段为降温期,时间大约出现在5kaB.P.至今,这是一个波动性较大的时期,也各有一次干湿交替。  相似文献   
959.
IPCC reports provide a synthesis of the state of the science in order to inform the international policy process. This task is made difficult by the presence of deep uncertainty in the climate problem that results from long time scales and complex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deep uncertainty can be effectively communicated. We argue that existing schemes do an inadequate job of communicating deep uncertainty and propose a simple approach that distinguishes between various levels of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in a systematic manner. We illustrate our approach with two examples. To cite this article: M. Kandlikar et al., C. R. Geoscience 337 (2005).  相似文献   
960.
We seek to identify the depth to which water is extracted by the roots in the soil. Indeed, in an isotopic steady-state condition of leaf water, transpiration introduces into the atmosphere a vapour whose isotopic signature is identical to that of root water. In the isotopic models of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it is classically allowed that the signature of transpiration belongs to the meteoric water line. This supposes that the water taken by the roots has escaped with the evaporation of the soil and comes thus from the deep layers of the soil. At the time of experimentation carried out on maize plants (Nemours, Seine-et-Marne, France), this extraction depth was inferred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ignature of the water measured on the level of the first internode of the stems of the plants and the isotopic profile of water in the soil. When the flow of transpiration reaches a maximum value, the plant uptakes water resulting from precipitations and which preserves its non-evaporating character after having quickly infiltrated in the deep layers of the soil. This relates to only 55% of the flux transpired by the canopy, the remainder presenting an evaporating character more or less marked according to ambient conditions. This experiment invalidates the classical hypothesis used in isotopic models of gener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temperate regions. In fact, only half the amount of water vapour transpired by the canopy during the day presents a signatu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rainwater sampled in deep soil layers. To cite this article: Z. Boujamlaoui et al., C. R. Geoscience 337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