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206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1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31.
732.
Development of land use transitions research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ong  Hualou  Qu  Yi  Tu  Shuangshuang  Zhang  Yingnan  Jiang  Yanfeng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0,30(7):1195-1214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land use transition into China, related research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extensivel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which enrich the knowledge of land system scie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land use transition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ceptual connotations, theoretical model,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s. With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land use transition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s of land use morphology are developed and encapsulated as two kinds, i.e., dominant morphology and recessive morphology. The dominant morphology refers to the land use structure of a certain region ove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with features such as the quantity and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use types. While the recessive morphology includes the land use features in the aspects of quality, property rights, management mode, input, output and function. Accordingly, the concept of land use transition is further developed,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regional land use transitions is established. Thereafter, three innovative integrated approaches to study land use transitions are put forward, i.e.,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framework for recessive land use transition, transect and horizontal comparison. To date, there have been 62 Ph.D. and 166 M.S. dissertations on the topic of "land use transition" in China. During 2002–2019,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has funded 48 research programs on the theme of "land use transition". As such, the Chinese scholars have adapted the concept derived from western literature to the situations and experienc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733.
李正兴 《天文学报》1997,38(1):86-96
本文对星表系统差的性质进行了讨论,并分析和评估了目前常用的星表系统差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的星表系统差计算方法.同时也提出了星表系统差计算精度的检验标准.最后对用不同方法计算的系统差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的系统差计算精度好于目前常用的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734.
1 IntroductionGeospacedealswiththeEarth’smiddleandupperatmosphere ,thermosphere/iono sphereandmagnetosphere .This“geospaceenvironment”isofgreatscientificandpracti calinterest,particularlyasitisoftensubjecttodisturbances.Ablastwavefromthesuncancompressthem…  相似文献   
735.
736.
This paper presents a permutation test to assess whether the observed similarity between ordered sequences could have arisen by chance, illustrating the methodology by application to geophysical logs.  相似文献   
737.
核电工程从预可行性研究到正式施工设计,往往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以泰山核电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为例,地震动参数确定是在十多年前完成的,因此其设计地震动参数的校核工作应当在吸收这十多年来我国在活动构造识别、地震活动的不均匀性处理、地震区带划分、潜在震源区的识别和参数确定、地震动衰减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增的地震地质资料进一步补充了原工作报告对地震地质研究的结论,地震的活动特征则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工作区内破坏性地震的平均震源深度约为12km,与全国平均震源深度(约为15km)有差别。在对工作区地震地质、地震活动背景最新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本地区有代表性的不同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方案,分别采用对应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计算,校核后综合确定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厂址的极限安全地震动SL-2为0.15g,这与1990年的结论一致。本文提出的核电扩建工程地震动参数校核工作的技术路线,可供类似的重大工程地震动参数校核参考。  相似文献   
738.
对水中亚硝酸根检测的标准方法进行了比较,从方法原理、适用水质、检测范围、检出限、干扰因素、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方面总结了各方法的特点,综述了最近三年亚硝酸根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39.
欧洲绝对重力仪比对观测(ECGS'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2007年11月在欧洲卢森堡Walferdange举办的第二次绝对重力比对观测的概况及结果.有20台绝对重力仪参加了比对观测,在ECGS共15个测点上的比测结果标准偏差小于2.1×10~(-8)m·s~(-2).文章简述了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分析,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引进的FG5/232绝对重力仪参加了本次比对,为在中国大陆建立绝对重力基准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740.
中国西北与华北地区末次冰期黄土气候记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一萌  曾宪光 《中国沙漠》2009,29(6):1075-1080
选用末次冰期具有代表性的黄土高原西部区临夏塬堡黄土剖面和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北京西山东斋堂黄土剖面,通过对这两个剖面岩性、质量磁化率、粒度中值的变化幅度、频率、量值和所反映的气候环境状况及产生这种气候状况的原因的对比分析发现:两个剖面均记录了末次冰期可与反映全球冰量变化的SPECMAP曲线对比的MIS2、MIS3和MIS4 3个阶段,尽管其反映的气候状况并不相同。如末次冰期西北和华北地区风力强度基本接近(粒度中值值基本接近),华北地区气候更为温湿,土壤的成壤强度更高,降水量更大,而西北地区就弱很多。这可能与两个地区地处不同的气候带有关,即西北地区地处温带干旱、半干旱区,华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尽管两剖面同处中纬度,但西北地区的塬堡剖面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降水量远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少的缘故。同时还表明:就磁化率指标和粒度指标而言,磁化率指标对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更敏感,更能准确记录反映区域的气候环境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