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206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1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41.
湖北文化和湖南文化都源于荆楚文化,两者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传统文化、社会发展模式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如湖北文化比较开放和兼容;湖南文化比较务实和进取;湖北人智慧灵秀,但行为过于谨慎;湖南人以天下为己任、敢为人先;湖北人机会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创新常会变成流星;湖南人容易走极端,有时过分倔强和激进。通过对两湖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比较及其文化地理原因分析,得出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启示。认为湖北文化和湖南文化可以互补发展,以引领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542.
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比较研究——以中部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分析我国中部地区六省份土地集约利用变化规律有利于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对1997-2006年中部地区六省份相关评价数据进行全局主成分分析,并运用聚类分析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得出中部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变化规律:中部地区六省份近10年来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状态,但各省上升幅度不一;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其中,河南、山西两省可划为集约利用类,安徽、湖北、湖南三省可划为中度利用类,江西省可划为低度利用类;部分省份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543.
两种逐线积分辐射模式大气吸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华  石广玉  刘毅 《大气科学》2005,29(4):581-593
由于缺乏完整的和精确的实验室测量结果, 目前无法判断各种逐线积分方案的最终精度.因此, 逐线积分模式精度的比较基本上只能在模式之间进行.比较了作者研制的快速高效逐线积分大气吸收计算方法(简记为ZS2000), 与国际上用得较多的LBLRTM (Line-By-Line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得出: 二者在长波区间向上和向下辐射通量的相对差别对整层大气均小于3.1%, 大气冷却率的绝对差别对整层大气均小于0.13 K·d-1, 处于ICRCCM (Intercompariso  相似文献   
544.
利用 JOPENS 系统中交互分析软件 MSDP 提供的定位方法,对中国台湾中深源地震进行定位,分析福建地震台网结果与中国台湾公布的地震参数的吻合性,进而判断合适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545.
王莺  沙莎  张雷 《中国沙漠》2015,35(4):1006-1014
干旱是影响甘肃省河东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如何在众多的干旱遥感监测指数中选择适宜的指数是干旱遥感监测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研究区30个农业气象站观测的不同深度土壤相对湿度和对应的MODIS数据,分析了7种典型干旱遥感监测指数(AVI、NDWI、VCI、PDI、MPDI、VSWI和MEI)的构建原理和模拟结果,并选择适宜的干旱遥感监测指数对2006年甘肃省河东地区干旱情况的时空分布做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7种干旱遥感监测指数均能反映研究区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各干旱遥感监测指数对土壤水分监测的最佳深度为20 cm,其次为10 cm。从相关系数来看,PDI、MPDI指数对春季,VSWI、NDWI指数对夏季的土壤相对湿度有较好的监测结果;MEI指数对秋季土壤相对湿度模拟效果较差,其余指数对秋季模拟效果均较好;根据各指数与20 cm处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结合各指数的构成原理,春季选择PDI和MEI,夏季选择VSWI和NDWI,秋季选择PDI和MPDI,分别对2006年甘肃省河东地区干旱情况进行监测。通过考虑各等级出现的频率,同时兼顾土壤相对湿度,评定各指数干旱等级。监测结果显示,庆阳市北部连续出现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陇中北部和庆阳市北部旱情严重。  相似文献   
546.
清代中期苏皖地区耕地数据网格化处理及精度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格点化区域历史土地利用数据是进行历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环境效应模拟的基础。本文基于苏皖地区耕地垦殖倾向,分别采用清代中期苏皖地区省域及县域耕地数据进行网格化降尺度处理,分配至10 km×10 km的网格中,并将两种分配结果进行对比评估来定量探讨数据的空间范围大小对格点化数据的精度影响。得到以下结果:①用苏皖省域耕地数据和县域耕地数据模拟的网格化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平均差异率为16.61%。相对差异率较小(-10%~10%)的网格有24.55%,较大(>70%或<-70%)的网格有13.3%,主要存在于洪泽湖流域及苏北北部沿江平原(黄河改道前入海口处)。②苏皖地区清代中期耕地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耕地垦殖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于苏南平原地区的太仓市和昆山市北部,苏皖西北部的砀山县、丰县和沛县,垦殖率均在80%以上;而苏北北部旧黄河入海口、洪泽湖流域、太湖流域及安徽南部山区丘陵地区垦殖率较低,多在10%左右。③1735 年耕地主要分布于海拔高度≤100 m,坡度≤2°的地区。到1980s 时,不同坡度下的垦殖率有较大增加。  相似文献   
547.
中美巴印过去300年耕地时空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长时间序列数据,对中、美、巴、印四国过去300 年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国耕地总量在过去300 年均呈持续增长态势。中国和印度土地垦殖历史悠久,其中,中国在1700-1980s 耕地面积增加了68.21×104 km2,印度在1700-2000 年增加了131.28×104 km2,为中国的1.92 倍;美国和巴西虽然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其中,美国在1700-1950 年的250 年间耕地面积增长了190.87×104 km2,分别是中国、印度增量的2.80 倍和1.46 倍;巴西在1700-2000 年增加了64.57×104 km2,其中近百年的增量为62.82×104 km2,超过了同期其他三国的增加量。②从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看,近300 年来,中国和印度均是在已有耕地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向高原及山地丘陵地区扩展;而美国在“西进运动”的影响下,耕地大规模向中西部拓殖;巴西随着向北西部开发的推进,北部、西部地区的耕地急剧增加。③过去300 年推动四国土地垦殖发展最直接的驱动因素是国家政策,但就根本驱动因素而言,中国和印度是人口,而美国和巴西则是国家财政;在农技发展取向方面,中国和印度选择了精耕细作以提高土地生产率;而美国和巴西则选择了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548.
新一代天气雷达在防灾减灾领域,特别是雨量估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准确有效的应用本地区雷达的雨量估测数据,本文基于.NE12.0平台,实现了雷达估测的雨量数据,和自动站雨量数据的对比软件平台研究。并给出了估测范围与对比结果的数据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估测范围的选择对雷达估测雨量的结果,及其与自动站雨量的对比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9.
Using 1979-2000 daily NCEP/NCAR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reanalysis data (version 1,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NCEP1; version 2,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NCEP2), ECMWF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data(ERA),and the Global Asian Monsoon Experiment (GAME) reanalysis data in summer 1998, the vertically integrated heat source hQ1i in summer is calculated, and results obtained using different datasets are compared. The distributions of hQ1i calculated by using NCEP1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rainfall observations over the Arabian Sea/Indian Peninsula, the Bay of Bengal (BOB), and East China. The distributions of hQ1i revealed by using NCEP2 are unrealistic in the southern Indian Peninsula, the BOB,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Using ERA, the heat sources over the tropical Asia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however, the distributions of hQ1i in East China are unreasonable. In the tropical region,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summer heat source given by NCEP1 and ERA seem to be more accurate than those revealed by NCEP2. The NCEP1 and NCEP2 data are better for calculating heat sources over the subtropical and eastern regions of mainland China.  相似文献   
5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