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8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测绘学   183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519篇
地质学   582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113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n order to decide whether the seeing conditions at SAAO/Sutherland justify the erection of a 3.5 m telescope and also to compare Sutherland with the Gamsberg/Namibia site, a seeing campaign covering 15 months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direct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seeing campaign at Gamsberg twenty years before the same QUESTAR telescope was employed. The seeing is determined by the scattering of the star-trail exposed on a film in the focal plane of the telescope. The campaign commenced in February 1992. Up to May 1993, data for 204 nights, that is 47.3% of the total number of nights, were collected. Due to wind speeds above 30 km h-1, 25 out of the 204 nights were not considered in the final reduction. The useful 179 night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over the campaign period. The median seeing value for the whole period is = 0.52. There are differences during the year: the best season gives = 0.42, the worst = 0.67. Each nigh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intervals, although data for each of the three intervals were not always available. Generally, there is an improvement in the seeing during the course of a night.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the seeing values of Gamsberg/Namibia and ESO/La Silla.  相似文献   
92.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短临多气象要素预报系统(Weather Elements Nowcasting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简称WEN)具有高发布频次、高时间分辨率、基于候和时辰的复杂预报模型等特点。应用多维标签数组、机器学习工具、并行计算框架等Python库,以快速计算为目标,建立以预报模型覆盖时间范围为统计检验时间边界的检验子系统,客观给出预报性能,为模型调优效果评估、产品业务化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工业CT技术在卫星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产品许多都采用了焊接结构。为了保证其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必须对焊缝进行l00%的无损检测。然而对于一些形状复杂的精密电子束焊件,由于产品尺寸小,加之焊缝周围结构的遮挡,使常规方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工业CT技术具有不受试件材料种类、形状结构及表面状况限制的特点,能给出与试件材料密度及尺寸特性相对应的断层扫描图象,分辨率高,在检测复杂构件方面显示出了优势。本文介绍了卫星产品精密复杂焊接件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具体要求,研究了卫星产品电子束焊缝的工业CT检测方法,包括设备、对比试样、检测工艺、评定方法等,并通过电磁阀、喷注器、自锁阀、减压器、加注/排放阀、单向阀、气滤、过滤器等具体产品检测实例,描述了工业CT技术在卫星产品检测中的应用。实际应用表明:工业CT是检测航天卫星产品精密复杂结构件焊缝缺陷的理想手段,其成象直观,缺陷的定位、定性和定量结果可靠,完全能满足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目前,累计用工业CT检测卫星产品数批若干件,检测焊缝上千条。剔出有超标缺陷的产品40件,避免了隐患。经过工业CT检测的产品,己在"返回式卫星"、"风云二号"、"东方红三号"、"资源一号"、"中星-22号"等型号卫星中取得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4.
重庆市矸石山环境地质灾害效应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及积存量最大的工业废弃物。我国现有矸石山1500余座,累计存量约34亿t。矸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论文分析了矸石山的污染效应、自燃效应、占地效应、爆炸效应、结构侵蚀效应、失稳效应及景观破坏效应系列环境地质灾害效应。为避免矸石山失稳所造成的危害,对重庆地区的矿区进行现场调研踏勘。根据其结果对影响矸石山稳定的因素及几种失稳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塑性极限分析原理,针对矸石山边坡失稳主要形式,利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推出了矸石山边坡稳定堆积高度的计算公式,并采用在重庆地区矿区调研踏勘及现场直剪试验所得到的参数进行计算,做出对应表格及曲线。其结果可作为确定矸石山实际堆放高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相位激发极化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位激发极化法是一种频率域激发极化方法,可直接测量电场电压与供电电流之间的绝对相位差。由于该方法对仪器精度要求较高,因而国内有关实际应用方面的资料相对较少。在金属矿产勘查中,目前国内大多采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测量岩矿石的极化率或充电率。虽然频率域激发极化法也有应用,但主要采用双频或多频测量,利用视频散率参数进行解释,野外测量工作量较大,测量精度相对较低。近几年,利用相位激发极化法在科研、生产中做了一些工作,这里介绍相位激发极化法模型试验及数据反演结果,岩矿石标本时间域(充电率)和频率域(相位)测试对比结果,以及实际应用实例及数据反演结果。应用结果表明,用相位激发极化法在矿产勘查中可以取得较好的勘察效果,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在分析了当前测绘仪器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仪器在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模式方面做了有益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测绘仪器实行动态管理和开放使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介绍了以IRS-P6卫星数据作为信息源完成大兴安岭林区的遥感影像地图制作的方法, 通过试验初步认识到:利用IRS-P6卫星数据制作遥感影像地图,可以满足1:50000、 1:25000比例尺的平面制图精度要求,在一些专业和专题应用中可以放大到1:15000比例尺使用。  相似文献   
98.
根据地勘行业所用放射源的特点,确定了废旧放射源的种类、活度、表面剂量率和表面污染率等参数的检测方法,并将方法应用于对上百个未知放射源进行检测和档案整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
光学探生仪主要用于在地震等灾害造成的残垣断壁中快速、准确地寻找被困人员。因此,在研制光学探生仪时,必须充分考虑灾害救助现场的恶劣工作条件和对仪器的特殊要求。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光学探生仪研究的有关情况,然后对光学探生仪主要部件的设计、选型和实验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研制先进、实用的光学探生仪的途径。这对我国探生仪研制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在实际低应变基桩动测资料解释工作中常发生误判,其原因除测试人员素质的主观因素外,客观上存在反演问题多解性亦是重要原因之一。这里从正演理论计算与物理概念上阐明,在一定桩土系统的物性、几何参数与拟合精度条件下,反演问题多解性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进一步探讨了进行人工拟合时应遵守的规则,正确运用此规则能尽量避免误判的产生。在此规则指导下,对易发生误判的实测曲线进行人工拟合,进一步说明了反演多解性问题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