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2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301篇
测绘学   134篇
大气科学   292篇
地球物理   285篇
地质学   573篇
海洋学   214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29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范广兵 《地理学报》2013,68(9):1292-1297
依据美国科技信息所(ISI) 2013 年6 月19 日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公布的影响因子等期刊主要指标的分布情况,选择12 种中国地理学英文版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5 种综合类期刊的SCI收录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由此展现了期刊报道的学科分布,以及期刊发文的学科集中程度。研究结果为探讨中国地理学英文版期刊的学术水平、提高地理学期刊的刊载质量及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22.
自然电位测井数值计算中的激励源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自然电位测井的高效正演计算,以定量研究各种因素影响,针对自然电位的激励源-偶电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自然电位产生原因及偶电层对自然电位贡献的分析,认为只有泥岩井壁、侵入带中砂泥岩界面和侵入带与原状地层分界面处的偶电层对自然电位测井值有贡献,而研究砂岩层处的自然电位异常,则仅考虑由侵入带与原状地层界面处的偶电层即可。通过直流电场与静电场的类比,推出了偶极源的面电流密度表达式,并通过计算研究了均匀介质中侵入深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电位曲线形状随侵入深度增加而变得平缓,异常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923.
李彦恒  谭可可  冯利 《岩土力学》2012,33(Z2):224-0228
岩饼是工程区高地应力的标志之一,其形状与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直接相关,岩饼出现时刻通常的应力解除法不能再用 于原地应力测量。根据国内外众多学者多年来对岩饼现象的研究成果,提出一种根据岩饼的几何形态测量初步计算三维地应力的方法。经实践验证,与同一工程区其他地应力测量方法的结果相比,岩饼几何形态测量方法确定出三维地应力的方向相差不大,倾角差值在10°以内,方位角之差小于20°,主应力大小满足岩饼出现的条件,具有简便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924.
建筑物不均匀震陷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以往提出的建筑物不均匀震陷简化分析方法对不均匀震陷的几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考虑土层分布、建筑物荷载分配以及输入地震波波形和大小的不同组合,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5.
结构Pushover分析的侧向力分布及高阶振型影响   总被引:52,自引:8,他引:44  
Pushover分析方法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已被引入我国新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侧向力分布的选取是结构Pushover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尤其高阶振型影响显著时其选取直接影响Pushover分析的结果。本文通过拟合规范反应谱,挑选了适用Ⅱ类场地的4条地震动记录和4条人工波,对比了典型地震动下非线性时程分析和采用5种不同侧向力分布的Pushover分析的5层、10层和1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时的反应。通过结构振型参与系数量化了各个结构的高阶振型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结构层数的增加和地震动强度的增加高阶振型的影响变大,侧向力的选取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对在高阶振型影响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Pushover分析中侧向力的选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26.
直流输电对江苏地磁观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三峡至武进政平的输电工程自试验和运行以来,对江苏很多台站的地磁观测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产生影响的机制,以及具体计算了影响的幅度,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为越来越多的直流输电影响全国地磁观测的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927.
利用山东地区16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以及同期大气环流指数资料,采用Mann- 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累积距平法、有序聚类分析法以及Mann-Whitney-Pettitt(MWP)法等方法,对最近50 a来山东地区夏季降水及其占全年降水比例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近50 a来,山东地区夏季降水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但有显著的阶段性。其中,沿海地区变化幅度小于内陆,其阶段转换和突变也早于内陆,内陆中山区又早于平原。沿海地区夏季降水占年降水比例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无明显的阶段性和突变现象;而内陆地区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但存在阶段性和突变现象,其中山地与平原间又有差异。分析表明,山东地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同期东亚夏季风、南方涛动和北极涛动之间有显著的响应关系,但在沿海与内陆、山地与平原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28.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S架构的地震影响场分析系统,采用可扩展的struts2、spring2、hibernate3和百度地图技术,提供了震源信息输入、快速定位和影响场(烈度,峰值加速度)分析,并结合百度地图直观呈现,实现了对地震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电子信息化。  相似文献   
929.
地铁荷载下不同固结度软黏土的孔压试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新江  张涛  丁智  王常晶  蒋吉清 《岩土力学》2014,35(10):2761-2768
地铁运营前下卧层土体存在不同程度固结,这会影响到运营期隧道周围土体中孔压的变化,进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通过GDS循环三轴试验系统对杭州饱和软黏土进行动力测试,研究了固结度、固结应力、循环应力比对孔压发展的影响。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初始固结程度的孔压模型。研究表明: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孔压发展形态比应变发展形态更具规律性,固结程度愈高的土体孔压发展愈缓慢,并且随振动次数增加,在较低的孔压水平就可达到稳定。预测地铁长期荷载下土体的孔压和沉降时考虑孔压测试时的滞后现象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所得的孔压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地铁运营荷载下孔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30.
A study is presented of the influence of stiffness and strength eccentricities on the inelastic torsional response of buildings under the action of two simultaneous orthogonal horizontal ground motion components. Asymmetric buildings were obtained from their respective symmetric systems and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tiffness and strength torsional eccentricities in both orthogonal direc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inelastic response of both building types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the seismic reliability functions are determined for each system, and their forms of variation with different global system parameters are evaluated. Illustrative examples are presented about the use of this information for the formulation of seismic design criteria for in‐plan asymmetric multistory systems, in order to attain the same reliability levels implicit for symmetric systems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current seismic design code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