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414篇
地质学   410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91.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长序列实测日径流资料,分析了无定河流域的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结果表明:①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11.38~15.69 mm,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为2.9%~4.4%,基流补给率约为73.6%~86.8%;②就三个分区而言,年均地下水补给模数、降水入渗系数以黄土区最大,河源区次之,风沙区最小;而基流补给率以河源区最大,黄土区次之,风沙区最小;③趋势分析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量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并进一步导致了基流量的减少。但是基流的减少程度高于补给量。  相似文献   
692.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发育的风况特征,对盆地中南部鲸背状雅丹区和西北部长垄状雅丹区的风况分别进行了长期的野外实地观测。对实测的风速风向数据按照罗盘16方位分风速段统计分析,计算输沙势,得到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区风况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两个数据文件:(1)盆地中南部的鲸背状雅丹区风况数据(WinReg_WhaleBackYardang_QB);(2)盆地西北部的长垄状雅丹区风况数据(WinReg_LongRidgeYardang_QB)。每个数据文件均包含3个工作表,分别为观测周期内的原始风速风向记录,各月份、季节、年度的风频和输沙势。本数据集存储为.xls格式,压缩后的数据量为2.73 MB。本数据集不仅可准确阐释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发育的风况特征,也为进一步研究雅丹地貌的发育演化模式奠定了基础。本数据集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沙漠》2013年33卷第5期和《Journal of Arid Land》2019年11卷第5期。  相似文献   
693.
石朋  吴淼  陈喜  张志才  瞿思敏 《热带地理》2013,33(5):570-574
以贵州省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一个以表层岩溶带产流过程为核心的岩溶流域概念性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岩溶地区下垫面条件的复杂性,根据含水介质的不同,将岩溶水分为不同径流成分并分别汇流演算。模型中的大部分参数通过野外实验直接获得,通过对研究区1991―2012年共22 a逐日过程进行模拟演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三岔河流域有良好的适用性,径流深及洪峰误差均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694.
黑河出山径流的非线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黑河出山径流的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河月出山径流的年内分布、年平均流量的一次峰、谷变化符合单重或双重威布尔分布,并具有自相似性质.黑河出山径流多年变化在相空间中的运动轨迹收缩到一个约为4.32维的吸引子上,而描述流量的动力方程需要8个独立变量.黑河出山径流的非线性特征还表现在对内部结构为非线性函数的输入输出模型的良好应用上,如GRNN神经网络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等.  相似文献   
695.
山西临汾市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灰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将非线性的维尔赫斯特(Verhulst)模型与线性的GM(1,1)残差分析模型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综合模型。该综合模型兼具有以上两种模型的优点。它将非线性与不断修正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山西临汾市地下水动态分析,发现运用综合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是一种较好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96.
天然降雨径流是灌区农田非点源氮污染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研究降雨径流中农田氮素的流失规律及模拟方法对中国灌区非点源氮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从农田氮素流失机理、影响因素以及预测方法等几个方面概述了水文过程中灌区农田非点源氮素归趋的研究进展,其中着重分析了水文过程中农田氮素流失预测的"黑箱"法、"解剖"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开展灌区农田非点源氮污染研究的重点,包括典型研究单元选择、尺度界定以及不同水文路径中农田氮素流失的耦合模拟等.  相似文献   
697.
本文报道了华北克拉通鞍山-弓长岭地区古元古代中期变质辉长岩的锆石定年结果和地球化学组成。根据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可把变质辉长岩划分为两种类型。类型1变质辉长岩低MgO高FeOT,稀土总量高(TREE=107.5×10-6~114.0×10-6),轻重稀土分离不强((La/Yb)N=2.6~2.7),高场强元素Nb、P、Ti无明显亏损,相容元素Cr强烈亏损。类型2变质辉长岩高SiO2低FeOT,轻重稀土分离更强((La/Yb)N=6.8),高场强元素Nb和相容元素Cr存在一定程度的亏损。类型1变质辉长岩的斜锆石和岩浆锆石SHRIMP U-Pb定年,年龄为2110±31Ma,捕获锆石年龄为~2.95Ga。研究表明,类型1辉长岩是偏超基性-基性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停留较长时间经历强烈结晶分异的产物。支持了华北克拉通在古元古代中期处于伸展体制构造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698.
文章对贵州省印江县朗溪隔槽式向斜岩溶槽谷轴面南东侧的龙洞湾岩溶泉流量衰减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在泉口设置复合堰、安放水文气象自动监测仪,获取了该泉降雨量和相对水位的高时间分辨率监测数据,并采用水力学公式计算了泉流量,分析了降雨过后岩溶泉流量的动态特征,再利用分区间指数函数衰减方程确定了该泉所在含水介质的结构特征及亚储水量,结果发现:(1)龙洞湾泉流量峰值滞后时间受降雨过程特征影响较大,当降雨量大或前期有降雨影响时,滞后时间短;当降雨量小或前期无降雨影响时,滞后时间长;(2)强降雨后,龙洞湾泉流量的衰减可分为三个亚动态,且衰减系数的差异较大,第I亚动态和第II亚动态的衰减系数分别是第III亚动态的11倍和3倍,这表明其三重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明显;(3)龙洞湾泉的含水介质具有不均匀性,以管道流和裂隙流为主,岩溶发育强烈。   相似文献   
699.
燃烧形成的黑碳粒子进入大气中可影响辐射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沉降在河流、湖泊、海洋、土壤等环境中对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为当前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综述了黑碳的定义及排放、沉降、降解过程,并总结了其在现在及过去环境和气候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与研究意义。黑碳是全球惰性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慢速碳循环中发挥潜在作用。因其具有很强的吸光特性,它在区域气候变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沉降在不同地质载体中的黑碳难以降解,可以保存几百万年,为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海洋沉积物过去数百万年的黑碳记录指示了天然火的演化信息,晚第四纪黄土剖面黑碳也指示了天然火的变化信息,最近千年的湖泊和冰芯黑碳记录既反映了天然火的信息,也指示人类活动的信号。未来黑碳研究应进一步关注标准测量方法,以真正理解黑碳在全球气候与环境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0.
Since the mid-late Eocene, North China has been subjected to extensional stress,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asins. The dynamic origin of this crustal extension has long been an issue of debat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kinematic analyses of faults obtained from two seperated areas in North China. In the Weihe graben situated on the southernmost margin of the Ordos block, analyses of fault kinematics were coupled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basin's subsidence history. Three successive extensional tectonic phases accompaning the basin'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The Palaeogene extension was oriented in a WNW-ESE direction; the Neogene extension in a NE-SW direction and the Pliocene-Quaternary extension in a NW-SE direction. Such changes have also been recorded by fault kinematics along the southern Tanlu fault zone. This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three successive sets of fault striations indicating normal dip slip resulting from NW-SE extension, then le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