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4篇 |
免费 | 643篇 |
国内免费 | 3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篇 |
大气科学 | 65篇 |
地球物理 | 817篇 |
地质学 | 1452篇 |
海洋学 | 265篇 |
天文学 | 33篇 |
综合类 | 59篇 |
自然地理 | 1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103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25篇 |
2013年 | 170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09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The Coherent Structure of Water Vapour Transfer in the Unstable Atmospheric Surface Laye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bservations of water vapour fluctuations over arice field show vapour ramps. Coherent structuresare first revealed by the frequently occurring ramp pattern in the vapourtrace. Wavelet and pseudo-wavelet analysis techniques were used inconditional sampling, and more than 100 hr of data have been analyzedto determine coheren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The most probablecoherent structure duration was in the range 2–12 sec andthe duration range of the most effective coherent structures shows somedifference between heat and water vapour transfers. Coherent structurescontribute to the major part of the total flux. 相似文献
962.
963.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对低渗透储层压裂效果评价和指导油藏精细注水开发的重要手段.通过观测、分析由压裂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能够获取压裂裂缝的位置、大小、导流能力、几何形态及局部裂缝分布规律等诸多信息.姬塬油田王盘山长8油藏具有低孔、低渗、低压特征,常规压裂生产一段时间后减产很快;近年来开展了混合水体积压裂并实施了微地震监测.芦58-54井监测混合水体积压裂结果显示:产生的缝长达到315.97m,缝宽104m,缝高约58 m,影响体积约244.8万m3,方位北偏东19.5°;压裂使储层裂缝开启,泄油半径增大,单井产油量增加,效果非常明显.为该油藏进一步精细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64.
965.
东坪金矿构造解析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里德尔(Riedel)剪切裂隙理论,在东坪金矿构造区域内划分出若干种剪切类型。不同期次裂隙的复合叠加,经后期成矿地质作用的改造,成为东坪金矿的赋矿构造。 相似文献
966.
967.
968.
为揭示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反转构造的几何形态、演化及形成时期,文中利用反转构造定量分析方法,以莺歌海盆地临高隆起和珠江口盆地琼海凹陷反转构造为例,对两盆地中的反转构造生长指数、位移-距离曲线和反转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临高隆起构造反转始于早渐新世,主要反转期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反转程度中等,为上盖下正的断层型反转构造;珠江口盆地琼海凹陷构造反转主要发生在晚中新世,反转程度轻微,为上凸下凹的褶皱型反转构造.两反转构造均具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和时空配置关系,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969.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