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93篇 |
免费 | 1299篇 |
国内免费 | 18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9篇 |
大气科学 | 653篇 |
地球物理 | 2168篇 |
地质学 | 3462篇 |
海洋学 | 1261篇 |
天文学 | 106篇 |
综合类 | 714篇 |
自然地理 | 5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09篇 |
2022年 | 237篇 |
2021年 | 244篇 |
2020年 | 310篇 |
2019年 | 367篇 |
2018年 | 324篇 |
2017年 | 300篇 |
2016年 | 377篇 |
2015年 | 393篇 |
2014年 | 463篇 |
2013年 | 451篇 |
2012年 | 467篇 |
2011年 | 449篇 |
2010年 | 392篇 |
2009年 | 406篇 |
2008年 | 386篇 |
2007年 | 397篇 |
2006年 | 362篇 |
2005年 | 392篇 |
2004年 | 272篇 |
2003年 | 269篇 |
2002年 | 220篇 |
2001年 | 218篇 |
2000年 | 224篇 |
1999年 | 168篇 |
1998年 | 172篇 |
1997年 | 147篇 |
1996年 | 134篇 |
1995年 | 127篇 |
1994年 | 92篇 |
1993年 | 97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期动荷载作用下冻结粉土的变形和强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长期动荷载作用下的蠕变试验结果,研究了冻结粉土的变形和动强度特征.试验分3组,第一、二组是小振幅动荷载试验,且第二组的动荷载幅值为第一组的两倍;第三组是大振幅动荷载试验,荷载最小值取接近于零的值,最大值与第一组对应.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振幅的动荷载作用下,冻土的累积应变随荷载振动次数的变化规律相同(都包括初始蠕变阶段、稳定蠕变阶段、渐进流阶段)但数值上有差异.在初始和稳定蠕变阶段,第三组试验的累积应变小于第一、二组的,但是第三组试验稳定蠕变阶段的应变速率很大,蠕变曲线迅速进入渐进流阶段,此后其累积应变值大于小振幅动荷载试验的;第一、二组试验的应变幅值随振次的变化规律相似,但与第三组的有明显不同,而且,第三组试验的应变幅值明显大于第一、二组试验的.各种振幅动荷载作用下冻土的残余应变随振次的变化规律相同,且偏移荷载载越大或动荷载振动幅值越大,残余应变越大;冻土的动强度随荷载振动次数的增加而衰减,直至趋于极限动强度,大振幅动荷载试验的极限动强度明显小于小振幅动荷载试验的.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首先论述了板块学说提出的过程和存在的一些不足与疑问,特别是该学说将Holmes(1948)的地幔热对流说作为驱使岩石圈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而后又以青藏高原及邻区为例,根据区域地质、蛇绿岩和地质构造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地震测深研究的成果,详细地论证了本区不存在有大洋中脊扩张成为大洋盆地的新大洋和大洋板块简单的B型俯冲模式,但存在有海底扩张的陆间海和海洋地壳板片(蛇绿岩构造岩片)的仰冲以及大陆岩石圈板片复杂的A型俯冲新模式.新模式不是以地幔对流运动,而是以扩张分离A型俯冲的大陆岩石圈板片与软流圈之间的水平剪切相对运动机制作为它的躯动力. 相似文献
103.
A statistically relev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action rate coefficient, k
OH, for the OH radical reaction with 161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gas phase at 300 K, and the corresponding vertical ionisation energies E
i,v, reveals two classes of compounds: aromatics where –log(k
OH/cm3s-1)3/2E
i,v(eV)–2 and aliphatics where –log(k
OH/cm3s-1)4/5E
i,v(eV)+3. The prediction of the rate coefficient, k
OH, for the reaction of OH with organic molecules from the above equations has a probability of about 90%. Assuming a global diurnal mean of the OH radical concentration of 5×105 cm3, the upper limit of the tropospheric half-life of organic compounds and their persistence can be estimated. 相似文献
104.
黑潮延伸体上游区域的中尺度涡场的涡动能和涡特征尺度存在显著地年代际振荡,和黑潮延伸体路径的年代际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当黑潮延伸体路径比较稳定时,其上游区域涡动能比较高,涡特征尺度比较大,反之相反。通过对黑潮延伸体上游区域的中尺度涡场进行集合分析发现:当黑潮延伸体处于稳定状态时,上游涡场几乎是各向均匀地,有轻微的径向伸长;而当黑潮延伸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时,上游的中尺度涡场有显著地纬向伸长。对与中尺度涡场的产生相关的线性斜压不稳定和正压不稳定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线性斜压不稳定不是控制中尺度涡场年代际变化的机制,而正压不稳定对中尺度涡场的年代际变化有积极的贡献。不稳定产生的中尺度涡之间存在非线性涡-涡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莺歌海盆地异常裂后沉降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理解莺歌海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动力过程, 用回剥法和应变速率反演方法对该区的钻井和地层剖面资料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观测得到的裂后沉降和模拟预测的理论裂后沉降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在西北部为300~500 m, 中部和东南部为900~1200 m, 其异常裂后沉降明显呈现向东南和向海方向递大的趋势.地幔对流模型预测的结果表明, 20 Ma以来南海北部边缘的动力地貌沉降量为300 m, 因此, 莺歌海盆地裂后异常沉降在300 m左右的地区可以用动力地貌沉降机理来解释, 但是盆地中部和东南部的巨厚的异常沉降远大于动力地貌沉降量, 它是自晚中新世以来盆缘断层的右旋走滑作用、裂后热回沉和动力地貌沉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长江三峡GPS处理结果和应变背景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ernese GPS Software 4.2对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GPS监测网络1998~2003年的6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三峡库区与华南块体的水平相对运动在0~3mm/a(±0.1~±2.0mm/a);蓄水导致的垂直形变区域主要集中在茅坪香溪巴东库段,近岸点垂直沉降的量级在10~35mm左右,最大峰值区域香溪约35mm(±8.6mm),垂直形变沿远离库中心方向迅速衰减。采用贝塞尔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拟合该地区的应变率,推算各类水平应变场,结果表明,蓄水前各种应变背景在10-9/a~10-10/a量级。作为构造稳定地区,三峡库区近期因蓄水导致大规模形变,从而诱发中强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10.
DP4井是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布置的一口充气欠平衡水平井,该井目的层为盒1段,地层压系数较低,压力系数范围0.83—0.99(平均0.93),为了有效保护气层,DP4井水平段全过程采用了充气欠平衡钻井工艺技术。欠平衡钻井工艺采用充气钻井液技术,通过该工艺在DP4井的实施,在盒1气层保护上取得较大成功。主要介绍了充气欠平衡钻井液技术的技术工艺、实施过程和现场实施情况,并对充气欠平衡钻井液技术在该井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