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9篇
  免费   1165篇
  国内免费   1860篇
测绘学   1203篇
大气科学   175篇
地球物理   1937篇
地质学   4485篇
海洋学   360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884篇
自然地理   390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395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Despite increased application of subsurface datasets below the limits of seismic resolution, reconstructing near‐surface deformation of shallow key stratigraphic markers beneath modern alluvial and coastal plains through sediment core analysis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Highly resolved stratigraphy of Upper Pleistocene to Holocene (Marine Isotope Stage 5e to Marine Isotope Stage 1) alluvial, deltaic and coastal depositional systems across the southern Po Plain, down to 150 m depth, provides an unambiguous documentation on the deformation of previously flat‐lying strata that goes back in time beyond the limits of morphological, historical and palaeoseismic records. Five prominent key horizons, accurately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sedimen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ified for their fossil content, were used as highly effective stratigraphic markers (M1 to M5) that can be tracked for tens of kilometres across the basin. A facies‐controlled approach tied to a robust chronology (102 radiocarbon dates) reveals considerable deformation of laterally extensive nearshore (M1), continental (M2 and M3) and lagoon (M4 and M5) marker beds originally deposited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M1, M4 and M5). The areas where antiformal geometries are best observed are remarkably coincident with the axes of buried ramp anticlines, across which new seismic images reveal substantially warped stratal geometries of Lower Pleistocene strata. The striking spatial coincidence of fold crests with the epicentres of historic and instrumental seismicity suggests that deformation of marker beds M1 to M5 might reflect, in part at least, syntectonically generated relief and, thus, active tectonism. Precise identification and lateral tracing of chronologically constrained stratigraphic markers in the 14C time window through combined sedimentological and palaeoecological data may delineate late Quaternary subsurface stratigraphic architecture at an unprecedented level of detail, outlining cryptic stratal geometries at the sub‐seismic scale. This approach is highly reproducible in tectonically active Quaternary depositional systems and can help to assess patterns of active deformation in the subsurface of modern alluvial and coastal plain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262.
本文以西北某市大型水利地下洞室工程为例,采用弹塑性二维有限元法对低地应力区洞室开挖后围岩剪应力分布与围岩变形破坏进行了数值模拟,总结出了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剪应力大小、分布规律与围岩变形破坏的关系.该项研究它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稳定性,同时对保障地下洞室工程的圆满进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3.
动力作用下砂土的残余体变及其时域连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化  门福录 《岩土力学》2003,24(6):947-951
通过对砂土动力剪切荷载作用过程中的土骨架的弹性和塑性分析,研究了土骨架接触面部分可能发生的弹性恢复和永久变形以及破碎引起的最剧烈的塑性变形;并且,提出了可以通过液化前后颗粒粒径的质量百分含量的对比试验,来验证破碎模型的合理性;为进行砂土动力非线性变形和液化的数值模拟,结合砂土的剪切非线性的本构,总结了更为简化的时域连续的函数经验公式,使得在时域内进行土壤动力特性和动力非线性反应分析,以及用剪胀性理论解释动力液化和变形问题易于进行。  相似文献   
264.
胡岩 《地球物理学报》2022,65(2):417-426

楔形体理论研究楔形体在底部摩擦力、重力和边界外力共同作用下内部的应力状态,有助于我们定量分析断层强度和岩石性质与楔形体稳定状态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基于不同楔形体材料而得出的应力解析解.然后介绍基于理想弹塑性材料的俯冲带库仑楔应力解析解.最后介绍基于该解析解而提出的动态库仑楔形体理论.俯冲带地震反射剖面数据表明,弧前靠近海沟部分地表坡度比较陡,其内部经历复杂永久塑性变形(称为外部楔形体,outer wedge).而靠近内陆部分地表坡度比较平缓,反射剖面显示沉积层呈水平规则分布,常伴随沉积盆地(称为内部楔形体,inner wedge).动态库仑楔形体理论认为弧前这种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特征的不同,可能反映了断层面摩擦性质的差异性.内部楔形体对应于断层面上的生震带,在地震周期可能主要经历弹性变形.而外部楔形体对应于断层面上的无震蠕滑部分,在地震发生时可能产生塑性破坏、永久变形.

  相似文献   
265.
基于GPS的华北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1年2期的GPS数据资料,计算得到华北地区相对于稳定的欧亚板块的区域水平速度场。根据水平速度场,基于连续变形假说,采用三角形方法计算了区域应变场特征值,并用GMT绘制了其分布图像。结合地震地质资料对该区的地壳水平形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1)水平相对运动与应变率场分布显示,板块交界处的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地壳运动差异显著,应变率量值较为突出;(2)山西断陷带的活动方式与地质结果具有差异性;(3)区内最大剪应变、面膨胀的高值区主要位于环渤海的京津唐地区、山西断陷带中南部及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相似文献   
266.
卢周芳 《探矿工程》2010,37(2):17-19
DP4井是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布置的一口充气欠平衡水平井,该井目的层为盒1段,地层压系数较低,压力系数范围0.83—0.99(平均0.93),为了有效保护气层,DP4井水平段全过程采用了充气欠平衡钻井工艺技术。欠平衡钻井工艺采用充气钻井液技术,通过该工艺在DP4井的实施,在盒1气层保护上取得较大成功。主要介绍了充气欠平衡钻井液技术的技术工艺、实施过程和现场实施情况,并对充气欠平衡钻井液技术在该井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67.
沈华  马保松  吴浪辉 《探矿工程》2010,37(3):62-65,8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大型的水平定向钻穿越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然而针对这类工程的风险评价却还不多。某大型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项目,投资多,风险大,事先进行风险评估十分必要。首先根据项目专家进行项目评估建立指标体系,然后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各自的优点,针对该指标体系及专家所提供的评判数据,建立判断矩阵和隶属度矩阵并运用Matlab编程计算得权向量和隶属度向量,计算得出项目的风险值,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68.
广泛分布于赣北地区的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以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强烈构造变形、具陆内造山带构造变形特征;其成果系在华夏古陆与扬子古陆的碰撞拼接过程中,其应力向陆内传递的结果;时间大致在1100-800Ma,与全球格林威尔期造山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269.
程培峰  王佳康 《冰川冻土》2019,41(4):858-864
为了研究季冻区过湿土的固结变形特性,对黑大公路青冈段路基原状过湿土进行固结试验和渗透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原状过湿土的固结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原状过湿土的含水率越高,土体的压缩性越高;初始孔隙比越大,渗透性越高。冻融循环后,过湿土产生不规则裂缝,土的结构也发生改变,土的压缩系数有所增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压缩性先增大后趋于平缓。冻融后过湿土的竖向渗透系数明显增大,且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渗透性呈现先增大后趋于平缓的规律,而横向渗透系数冻融前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70.
概述了青海省省道S101线改建工程红土山段滑坡体的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滑坡体变形特征以及变形原因分析;计算滑坡推力,并依据滑体推力计算值选择滑坡治理方案;对治理方案技术参数以及同类项目选择治理方案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