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342篇
测绘学   153篇
大气科学   148篇
地球物理   283篇
地质学   718篇
海洋学   222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边界识别是重磁数据解释中的常用方法之一,依据其结果可划分出地质体的水平范围。边界识别结果受地质体埋深及导数计算误差的影响所识别边界与真实边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且边界识别法无法直观地给出地质体的深度信息。为了获得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信息,本文提出空间归一化边界识别方法,其对不同深度的边界识别函数进行归一化计算,空间归一化边界识别法的最大值对应于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常规边界识别结果的误差随理深的减小而减小,而空间归一化边界识别法是通过最大值来判断地质体的位置,最大值是在地质体处获得,因此归一化边界识别方法所获得的结果是准确的。通过理论模型试验证明归一化边界识别方法能有效地完成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的计算,所获得的水平位置和深度信息与理论值相一致,为下一步的勘探计划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将其应用于实际航磁数据的解释,获得了断裂的具体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222.
徐中华  李靖  王卫东 《岩土力学》2014,35(Z2):398-404
提出了一种结合Ucode反分析软件和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并根据围护墙实测变形来反分析基坑工程平面竖向弹性地基梁法中土的水平抗力比例系数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反分析的原理和实现流程,给出了反分析过程中迭代控制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待估参数取值的确定方法。通过参数敏感分析可找到对围护结构变形影响较大的土层,针对起主导作用的土层m值进行反分析,既可提高迭代效率,又能保证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实际工程反分析的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围护墙变形吻合得很好。在此基础上,根据多个测孔的反分析结果给出了各层土的水平抗力比例系数的建议取值。  相似文献   
223.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3——1999年、1999——2001年和2001——2003年3个时段的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反演,给出该区构造块体及其边界断裂运动与变形差异、构造应变场时空分布、高应变能积累部位以及强度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 在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及块体应变的前提下,研究与该区6级左右及6级以上地震地点预测相关的背景性前兆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224.
框架剪力墙结构模态静力非线性抗震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在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基础上推导建立了模态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对一栋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静力非线性分析,提出了目标位移求解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弹塑性时程分析迭代法,计算结果与相应时程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另外,对同一结构,计算分析了在不同水平荷载模式下的静力非线性分析结果,比较不同荷载模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为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5.
影响南海混合层盐度季节变化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50-2012年的南海混合层盐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南海北部和南部盐度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南海北部,影响混合层盐度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蒸发降水,其次是水平平流.随着逐步南移,蒸发降水对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递减,水平平流的影响逐渐增大;而在南海南部,水平平流的作用超过蒸发降水成为影响盐度的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在整个南海区域,冬季海水垂直混合变强,混合层变厚,下层高盐海水进入混合层,使混合层海水盐度变高,从而对冬季海水盐度的上升趋势产生促进作用;夏季南海北部混合层底存在上升流,南海东南部由于Ekman输运导致混合层变厚,都会将混合层以下高盐海水带入混合层,使混合层海水盐度变高,从而对夏季海水盐度下降趋势产生阻碍作用,但垂直混合对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不大,远小于蒸发降水和水平平流.  相似文献   
226.
MCC转为带状MCSs过程中水平涡度的变化与暴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实况资料和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0年6月18—19日的一次MCC转带状MCSs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850 hPa西南涡和切变线的形成与维持是影响此次暴雨产生的中尺度系统,前期MCC的形成到成熟以低涡降水为主,后期的圆形MCC转为带状MCSs主要为切变线降水。在雨区附近,u、v的垂直切变所形成的强水平涡度造成的旋转,对应垂直环流的上升支可触发暴雨产生,垂直方向上u、v不同的分布可形成不同的垂直环流。低涡与切变线附近的水平涡度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导致暴雨形成的原因不同,低涡暴雨主要由v的垂直切变造成,切变线暴雨主要由u、v的垂直切变共同作用,本次过程中v的垂直切变构成了沿切变线的东西向雨带,u的垂直切变沿纬向的不均匀性引起的垂直运动与切变线上MCSs的生成、发展和多雨团的形成关系密切。低涡、切变线降水中心附近的正倾侧项(水平涡度向垂直正涡度转换)也有类似的差异,低涡的转换主要由?v/?p<0决定,切变线的转换主要由-?u/?p>0决定。水平涡度向垂直涡度的转换尺度较小,易在平均状态下被忽略。倾侧项主要有利于暴雨的加强,但对西南涡、切变线的发展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227.
PHC(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管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PHC管桩为挤土沉桩模式,沉桩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并对其可打性和承载特性有重要影响。结合广-清(广州至清远)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通过现场监测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土体水平位移,进行PHC管桩挤土效应研究。水平位移利用固定式测斜仪测量,孔隙水压力使用振弦式孔压计测量,并使用自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研究发现,沉桩过程中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变化随深度增加近似呈线性增长,水平方向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挤土效应产生的土体水平位移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挤土效应滞后现象明显,可导致成桩后的桩体倾斜;拓宽地基场地上管桩施工对老路地基影响小,场地条件对沉桩挤土效应影响大,老路路堤对垂直于路基方向的水平位移有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28.
229.
Horizontal bidirectional loading tests are conducted for real-sized high-damping rubber (HDR) bearings with diameters of 700 mm (HDR700) and 1300 mm (HDR1300). The hysteresis loops of these bearings under bidirectional horizontal loading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under unidirectional load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ring force measurement in the primary direction of loading increases when there is displacement in the orthogonal direction. Unusually, the maximum restoring force in the orthogonal direction to the primary loading direction occurs near zero displac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restoring forces, a rate-independent model is proposed. This model simulates well the test results under both bidirectional loading and unidirectional loading. It can reproduce the irregular restoring forces characteristics around zero displacement as described above. Bidirectional loading induced twist deformation in the HDR bearings that increased local shear strains. This phenomenon results in an early failure as observed in HDR700. The additional shear strain is estimated based on the twist deformation measured by video image analysis. The comparison of the nominal total shear stress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crease of shear stress because of bidirectional loading occurs when the average shear strain is larger than about 200%. The larger the shear strain, the greater the bidirectional effect. It is shown that the nominal total shear stress of average strain of 350% under bidirectional circular loading pattern is approximately the same as the average shear strain of 400% under unidirectional loading. This means that the average shear strain of 350% under a bidirectional circular loading corresponds to a local shear strain of 400%.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30.
山地冰川流动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30 a来冰川动力学模型有了快速发展, 在南极、 格林兰冰盖预测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对山地冰川的研究也初见端倪. 从冰川流动的力学过程出发, 利用本构方程、 理想冰川假设、 浅冰层近似(Shallow ice approximation)假设完整地推导了理想冰川流动的物理过程, 揭示了冰川流动的机理, 建立了气候变化和冰川自身重力引起的理想冰川物质和能量再分配的温度耦合三维流动模型. 结合山地冰川的冰床形态, 将理想冰川与实际冰川相结合, 使理想冰川流动模型更好地近似山地冰川的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