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4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517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639篇
地质学   349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提供两个高效而实用的FORTRAN程序(例行子程序形式),用于对称三对角矩阵的两个计算问题(其一是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求解,其二是广义特征值问题的计算)。在工程应用中,它们可用于多层建筑的振动特性分析、反应谱法地震变形计算、Pushover静力推覆分析和时程法地震反应分析等问题中。  相似文献   
992.
为进一步研究用等位移理论估计高层建筑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选用五个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实例,输入二十条不同场地条件的地震波,采用结构弹性和非弹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方法,研究了结构弹性和非弹性最大顶点位移以及最大层间位移角之间的关系。提出可以直接用弹性最大顶点位移估计非弹性最大顶点位移。对于非弹性层间位移角反应,在中、弱非线陛阶段宜可直接用弹性反应结果估计,而在强非线性阶段则需进行一定修正。  相似文献   
993.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校园建筑物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会霞  陈宜金  刘国波 《测绘工程》2010,19(1):32-34,38
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连续、自动、快速获取目标物表面的采样点数据。论述三维激光扫描仪工作原理、数据处理流程。以校园建筑物为例,给出三维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模型建立的基本方法和结果。探讨采用点云数据进行数字校园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The effect of higher modes on the maximum response of buildings subjected to one horizontal component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is discussed with the objective of developing better design formulas for use in building design. Ideal buildings of different numbers of storeys and structural systems are defined; their dynamic properties that define higher mode contribution are identified and are shown to be representative of real buildings. Design formulas that give the required number of modes to be used in a dynamic analysis are developed from parametric studies as a function of the admissible error, the number of storey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undamental period and the corner spectrum period. The recommendations are simple to use and more rational and accurate than the ones actually in use in most seismic design codes.  相似文献   
995.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邢岩  张琦 《化工矿产地质》2004,26(3):186-187,192
根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的原则,对建设项目(市政工程、铁路工程及其它)重要性进行了评估级别的划分。尝试确定了评估范围。提出危险性分区可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996.
以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泸州市规划中心城区为例,建立了包括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和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的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采用模糊赋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泸州市规划中心城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泸州市规划中心城区工程建设适宜性整体较好,以适宜、较适宜为主,其中适宜区、较适宜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6.16%、28.81%,此外适宜性差区、不适宜区各占20.96%、8.07%;泸州市城市规划建设、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应在适宜区和较适宜区范围内,尽量避免适宜性差和不适宜地区;在适宜性差和不适宜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应注意不同区段现有和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地基不均匀沉降、软土、坍岸等问题的防治。建立的评价方法在丘陵城市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上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7.
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区建筑物分级提取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出一种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区建筑物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将面向对象的思想融入到基于邻域总变分的建筑物分割方法中,并通过分析分割后不同类型建筑物提取的难易程度,提出一种多特征融合的建筑物对象分级提取策略:首先通过形状分析检测一部分分割完整的矩形建筑物目标,然后采用新提出的多方向形态学道路滤波算法将建筑物与邻近光谱相似的道路目标分离,确保每一个候选建筑物目标都是独立的对象,最后利用初提取的建筑物对象和已剔除的非建筑物对象作为样本建立概率模型,根据贝叶斯准则进行建筑物后提取。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同一幅影像中具有不同形状结构和光谱特性的建筑物目标,准确率高、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998.
城市大比例尺真正射影像阴影与遮挡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城市大比例尺正射影像生成的问题,从真正射影像的关键技术入手,着重研究其中的阴影与遮挡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将这些方法应用在美国丹佛城区的真正射影像生成的项目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地热能源是目前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但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出现的系列建筑地基病害问题与地源热系统关系尚不清楚。依托成都某建筑群事故调查项目,研究了有无地热系统作用下泥岩、石膏岩的工程特性,并基于室内试验模拟,研究了不同加热方式、不同温度及不同浸水时间等因素下岩石宏观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同一场地有无地热系统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甚微,但有地热系统时岩体中裂隙发育数量明显增多,累积张开度明显增大;(2)随着浸泡时间增加,泥岩最大含水率可达30%以上,石膏岩含水率超不过15%,泥岩浸水软化效应较石膏岩显著,二者力学指标随含水率增加呈负指数型下降,石膏岩因晶粒大小不同,离散性大;(3)天然状态下石膏岩呈脆性破坏,泥岩呈延性破坏,石膏岩水岩界面溶蚀作用效应显著,随着石膏岩由表及里溶蚀加剧,温度变化效应对岩体内生裂隙萌发起一定促进作用;(4)在20~50 ℃温度变化范围内,石膏岩抗压强度随温度呈抛物线变化,而泥岩单调升高;(5)地热管与岩体间填筑不密实容易形成渗水通道,改变水动力条件,动水作用下使石膏岩裂隙及软弱夹层溶蚀加剧,形成更大空洞,从而诱发沉降。  相似文献   
1000.
陈国良  吴佳明  钟宇  陈健  陈斌  王永东 《岩土力学》2020,41(8):2821-2828
岩土工程信息化迫切需要加强大数据集成共享和多专业协同合作,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成功经验给我们以启示,可将BIM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信息化建设,但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质模型与BIM模型数据标准不统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地质模型采用BIM数据标准IFC的思路。采用IFC实体扩展及属性集扩展模式,建立了面向三维地质模型的扩展模型IFC-3DGeoMdl。利用已有的IFC对象类型,派生相应的地质物理实体以及地质空间结构实体,给出地质物理实体的空间表达形式;利用IFC中已有的关系类,定义地质物理实体与空间结构实体的关系;进而,基于IFC中的属性表达方式,实现了地质对象的地层信息与物理力学参数等属性的扩展;最后,给出了创建该模型的具体实现过程,并利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可有效实现岩土工程地质模型与BIM结构模型的集成,从而为深化岩土工程的结构设计、施工等提供有效的地质模型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