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4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篇 |
大气科学 | 30篇 |
地球物理 | 93篇 |
地质学 | 128篇 |
海洋学 | 47篇 |
天文学 | 25篇 |
综合类 | 36篇 |
自然地理 | 2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27年 | 1篇 |
1921年 | 1篇 |
1919年 | 1篇 |
1915年 | 1篇 |
1905年 | 3篇 |
1900年 | 3篇 |
1897年 | 7篇 |
1882年 | 2篇 |
1880年 | 2篇 |
1877年 | 7篇 |
187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潼峪金矿区发育过冲剪滑型、平移剪张型和平移剪滑型三种不同性质、不同方向成矿断裂,分布在金罗斑背形的不同部位,其形成有先后差异,但变形环境大体相同,具脆-韧性变形特征。空间上一般不超越褶皱主体。三类断裂中,前两者具石英脉型金矿化,后者形成构造蚀变岩型及小规模石英脉型金矿化。矿化差异与断裂产出的褶皱部位及其相应的应力应变条件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3.
利用SOHO/SEM在1996—2008年的太阳EUV观测数据,比较和评估F10.7和Mg II作为EUV代理参数的代表性,不能支持Viereck等关于Mg II是比F10.7更好的代理参数的结论.通过比较对两种参数的多种回归计算结果,确立双因子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构建EUV计算模式,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SEM观测数据比较,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重建EUV数据系列.利用该模式,构建了1978年11月以来的太阳极紫外辐射数据序列. 相似文献
74.
《Atmósfera》2014,27(3):227-237
The O+ ion density measured by the SROSS-C2 satellite during solar minima (year 1995, F10.7 = 77) and maxima (year 2000, F10.7 = 181) has been analyzed for studying diurnal, seasonal, latitudinal and geomagnetic variations. The study region covers an area encompassed between 5-3 5° N latitude and 65-95° E longitude over India at a ~500 km altitude (F2 region). The year 2000 shows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the annual average of O+ ion density and attainment of post sunset secondary enhancement compared to 1995. Attributed to photoionization, daytime shows a maximum ionization compared to nighttime. However, attainment of post sunset secondary maxima is attributed to the strong pre-reversal enhancement in the vertical E x B drift. The effect of geomagnetic activity Kp through the E x B drift dynamic movement on O+ 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studies indicates periodicities of seven and nine days in 1995 and 2000, respectively, and polynomial dependency of the O+ ion density on geomagnetic activity Kp. Further on, stratification of the O+ ion density according to latitude (5-35° N) indicates high density in mid-latitudes (12-24° N) compared to high and low latitudes, except in the winter of 1995, which shows a distinct trend (i.e., densit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相似文献
75.
76.
通过对3处不同热储类型的地热水水质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试从热储岩性、矿化度、pH值、温度及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等方面分析各因素对水中F~-溶解的影响机理,认为:热储岩性对地热水水质起决定作用,高热储温度、碱性环境是水中氟离子富集的有利条件;水中Ca~(2+)可与F~-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对水中氟离子的富集起限制作用;水中F~-与H_2SiO_3,Sr的含量一般存在共生关系。水中氟的活性和含量不能看作只与某种盐类或阴、阳离子发生单相关的孤立作用的结果,而要重视在水中各种盐类并存的混合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元素或物质间的拮抗、协同及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7.
78.
CCSD主孔榴辉岩中磷灰石的矿物化学特征及对榴辉岩中F、Cl、Sr等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探讨榴辉岩中磷灰石的矿物化学特征及榴辉岩中某些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500~540m深度的榴辉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化学及磷灰石的矿物化学分析。这些榴辉岩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并可据此分为上下两段,上段500~530m为正常榴辉岩,下段530~540m为高Ti榴辉岩和高Ti-Fe榴辉岩,其原岩可能为类似于辉长质和苦橄质的基性—超基性岩石。其中的磷灰石成分没有明显差别,均为氟—磷灰石,其富F贫Cl的特征可能是造成榴辉岩中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和全岩高F低Cl的主要原因。磷灰石普遍含有一定的Sr、S、Fe元素,多数还含有Cu、Pb、Zn等元素。榴辉岩中P2O5含量与其F、Cl、Sr、S元素的相关程度表明,磷灰石是榴辉岩中F元素的最主要储存库,也是Sr元素的重要储存库之一,而对于Cl元素则只是部分控制,与S元素则没有相关性。榴辉岩中F、Sr及Cl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主要受控于磷灰石,因此,在榴辉岩从进变质—退变质过程中,这些元素的活动性直接受控于磷灰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9.
A. V. Pavlov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1988,127(2-3):529-544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aspects of the production, transformation, diffusion and loss of N2 in the upper atmosphere are considered. The N2-CO2 near-resonant system in theD andE regions is taken into account. We describ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thods necessary to find the vibrational populations of N2 and CO2 (asymmetric mode of CO2). The calculations of the vibrational temperatures in theD, E, andF regions for the mid-latitude ionosphere and an aurora are present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xcited species and the 4.26-m radiation intensities is considered. The models for the rate coefficient of the reaction of O+ with N2 and the electron density decrease resulting from N2 in the F reg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