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5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315篇
测绘学   461篇
大气科学   228篇
地球物理   931篇
地质学   677篇
海洋学   229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218篇
自然地理   4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18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深海沉积物分类与命名的参数指标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南海中部(118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82~4 420 m)、东部(106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700~4 508 m)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的粒度资料按小于200 m,200~2 000 m,大于2 000 m水深段对水深、平均粒径、黏土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陆架到陆坡再到深海,平均粒径和黏土含量随水深增加呈非常有规律的变化;把大于2 000 m水深区域再细分为大于2 500 m,大于3 000 m,大于3 500 m,结果表明平均粒径和黏土含量随水深增加几乎无变化,在南海中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为3.39~3.54μm,黏土平均含量为54.91%~55.47%;在南海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为3.25~3.37μm,黏土平均含量为53.91%~54.56%。研究表明2 000 m水深具有划分深海沉积物的指示意义。南海中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黏土平均含量为55.19%,平均粒径为3.39μm;在南海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黏土平均含量为53.91%,平均粒径为3.37μm;在南海中部、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均小于4μm,黏土平均含量均大于50%,表明深海沉积物粒度特征是平均粒径小于4μm和黏土平均含量大于50%。黏土含量是非生物组分的代表和划分深海沉积物类型的一个独立参数,钙质生物和硅质生物组分是另外两个独立参数。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55种元素总含量为47.50%,硅、铝、钛、钠、钾、磷、钙、镁、铁、锰十种主元素含量为47.03%,其他45种元素含量为0.47%,虽然沉积物来源复杂、成因不同,但沉积物化学主成分并不复杂,主要由前10种主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沉积物主元素铝、钙、硅分别富集于黏土、钙质沉积、硅质沉积中。通过建立沉积物生源组分与碳酸钙、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的量化关系,可把碳酸钙、生物二氧化硅作为钙质生物和硅质生物的两个替代参数。  相似文献   
142.
中国春季气温异常变率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NLPCA)对中国1951-2003年53 a春季气温距平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气温异常变率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非线性主元u分别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对应的空间气温异常分布型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3.
通过小波分析和频谱分析,发现Z分量低点时间的小波变换结果曲线(α=6)明显地随节气而变化;对地磁Z分量低点时间季节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4.
方差分量估计理论及其在边角网平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MINQE(I,U)(最小范数二次不变无偏估计)方差分量估计出现负方差的原因;论述了存在MINQE(U,NND)估计量的充要条件;对边角网平羞问题而言,MINQE(I,U)估计法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求出边长误差模型中的m_a~2和m_b~2。文章从边角网误差模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差分量估计模型(改进的方差分量估计模型),该模型能合理地确定方向和边长的方差分量,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边角网平差中的定权问题。  相似文献   
145.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observations of VHF radio signals from FLEETSAT satellite (73°E longitude) at Bhopal from January 1990 to December 1990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s of scintillation activity. It is found that scintillation occurrence is essentially a night-time phenomenon and day-time scintillations are very rare. Annual average nocturnal variation of percentage occurrence of scintillations shows maximum at around 2100–2200 hours LT. Seasonally, scintillations are most prominent during equinoxes and least during summer.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tend to decrease the occurrence of scintillations in the pre-midnight period.  相似文献   
146.
在完成中国水质站网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对下列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1)水质站网规划单元的划分;(2)聚类分析在水质站网规划中的应用;(3)站网密度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4)中国水质站网的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147.
各向异性研究是当令地震学研究领域中重要课题之一;三分量地震资料中各向异性的检测是各向异性理论研究成果解决地球科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桥梁。本文简要描述了各向异性介质中横波分裂现象,分别介绍了现有的四种主要检测技术,即偏振图法、协方差拒阵法、质,点振动分辨率法及传输矩阵法,并对这四种技术作了一定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8.
149.
地下管线探测的基本原理及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电磁直接探测法探测地下管线的基本原理和解释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管线位置和深度、并给出探测结果可信度的向量交绘法。现场提供高可信度的结果;对管线探测仪器设备及应用效果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0.
初夏亚洲季风区环流低频振荡与长江下游持续暴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主成份分析和非整数波功率谱分析研究了1991年初夏亚洲季风区逐日500 hPa环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主成份分析得到的前5个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与各个季风系统的活动有关,其时间系数存在显著的12—22天准周期振荡和28—31,43—65天的低频振荡周期,它们与长江下游暴雨形成有密切联系。当第一主成份从谷点上升且第二主成份稳定地增大(减小)时,长江下游出现持续暴雨。亚洲副热带海洋加热异常和海陆热力差异产生的不均匀加热分布激发的各种低频波及其相互作用导致向热带外能量频散的异常,是引起长江下游持续暴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