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2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403篇
大气科学   189篇
地球物理   774篇
地质学   621篇
海洋学   203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地理   345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18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2002年11月在亚大湾大鹏澳进行的连续30d(每日采样一次)观测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大鹏澳非养殖区中各浮游植物优势种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其生长与演替的主要理化因子.建立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模型,并与春季的大鹏澳现场调查建立的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生境变化(降雨)对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发生不同的演替过程。春季浮游植物对资源的竞争较为激烈,大量降雨引起海水中营养盐浓度升高,促进并维持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高密度生长,待营养盐被大量消耗后,中肋骨条藻数量下降,减轻了对柔弱菱形藻(Nitzschia delicatissima)的生长压力而使其成为优势种;而秋季水温较低,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较春季大为减少,中肋骨条藻和柔弱菱形藻对资源的竞争较为缓和,使外界环境变化成为影响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原因;降雨期间虽然营养盐增加,但环境变化使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雨后柔弱菱形藻数量不能恢复,水体中高营养盐浓度促使中肋骨条藻出现生长峰值。  相似文献   
102.
利用熔化自由能 ,由具有同分熔点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相图计算活度。计算的范围遍及三元相图的液相面、液相线、共熔线和三元低共熔点  相似文献   
103.
对于精密重力网,如何确定各类观测值的权,如何剔除相对重力仪过多的参数,是目前尚未解决好的两个问题。本文讨论了利用方差分量估计确定各类观测值的权,利用几种假设检验选择附加参数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几个问题。经过计算和比较分析,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4.
地磁日变观测质量主要与仪器性能和观测点的环境有关。本文重点研究了目前在地磁日变测量中主要采用的HC90D氦光泵磁力仪的信号失锁问题,日变站的选址二个对于最终观测精度影响很大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以最新修正了的新四面体理论模型来解释地球磁极倒转现象及其规律性。文章简要回顾了依附于收缩说的地球四面体理论的兴衰,接着简述了应归属于脉动说范畴的新四面体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地球多级驻波(式)脉动演化模型。新模型可概括为:地球的形态在演化过程中呈“准球体→负准四面体→准球体→正准四面体→准球体→…”的驻波脉动;在呈每种形体的大阶段中,又包含着次级、更次级的驻波脉动。然后论述了地磁极性倒转的规律性(即多变→固定[正向]→多变→固定[反向] →多变→…)以及新模型对其所做的解释(即固定正向和固定反向阶段分别为负和正准四面体阶段,多变阶段为准球体阶段)。  相似文献   
106.
对泰安台不同类型钻孔应变仪的产出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量应变仪的自检可靠性及其与体应变资料的相关性,以及在抽水干扰情况下的相关性。RZB-3仪两组互相正交的分量应变之和S1+S3、S2+S4的自检相关性达到0.999 9,其与体应变的相关性达到0.998以上。但在抽水干扰情况下,S1+S3、S2+S4自检相关性及与体应变的相关性均较差。  相似文献   
107.
申维  房丛卉  张德会 《地学前缘》2009,16(5):201-206
地球磁场多次发生南北(正负)磁极位置的变换,这已为大家所公认。但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则是迄今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难题。应用分形混沌理论对地球磁极倒转进行了分析,认为发生地球磁极倒转时间段在时间轴上具有分形分布的性质;地球磁场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维持一种空间或时间的有序结构。地球磁场极性的随机倒转具有混沌运动的自逆转特性,混沌理论给地磁极性倒转提出了一个简明的动力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108.
江西会昌岽背地区晚中生代玄武岩的SiO2含量为49.06%~50.14%,K2O含量为1.26%~1.63%.其微量元素显示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尤以明显的Nb、Ta亏损为特征;REE总量为(135.5~146.8)×10-6,(La/Yb)N≈10,表现出LREE富集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且无明显的Eu异常;Sr-Nd同位素具有高(87Sr/86Sr)i(0.70678~0.70695)和低εNd(t)(-2.46~-2.18)的特征.据以上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反映出岽背玄武岩的源区可能为EMⅡ型富集型大陆岩石圈地幔,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较低的Nb/U比值(7~8)暗示该玄武质岩浆在形成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大陆地壳混染或与俯冲过程有关的物质的加入.岽背玄武岩具有陆缘弧型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会昌地区在晚白垩世晚期(约85 Ma)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该玄武岩的形成可能与燕山晚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消减作用关系密切.底侵作用可能为会昌地区燕山晚期成矿岩浆的生成提供了流体和热,有利于铜多金属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9.
用曲面插值方法建立海洋局部地磁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辉  赵建虎  李娟 《海洋测绘》2009,29(3):28-30
地磁场模型是地磁场的数学表达式,国内外已有多种建立地磁场模型的方法,对于局部地磁场模型来说,应用比较多的是多项式方法和曲面样条函数方法。讨论了基于曲面样条函数建立局部地磁场模型的原理和方法,并在实测数据基础上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0.
Jun-Mo Kim 《水文科学杂志》2017,62(9):1412-1421
Characterization of pore-water pressure at the soilatmosphere interface is a major requirement in relation to slope instability. A rain-gauge and five piezometers (BH1BH5) were installed on a slope located in a Korean military base. The upper slope (BH4, BH5) was covered with plastic sheets to prevent rainwater from percolating into the slope due to safety issues. Rainfall is matched by prompt changes in the pore-water pressure except at BH5. Due to the plastic cover, the pore water does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early period by evapotranspiration. From correlation analysis, two wells (BH3, BH5) have longer memory effects due to matrix flow of past precipitation.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show hydrological responses of pore water to rainfall during intense rainfall, but PC2 does not indicate any important changes in low or no rainfall.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orrelation analysis with PCA can be a valuable tool for interpreting datasets consisting only of pore-water pres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