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地缘环境分析模型图形化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日益增加的地缘环境分析模型(GEAM)组织管理需求,在对当前GEAM进行元模型剖分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对GEAM图形化建模进行研究。将图形化建模任务划分为模型组织管理、模型编辑及模型验证与运行3个模块,界定各模块的主要功能,构建GEAM图形化建模框架。利用面向对象思想对图元语义映射与关联、模型验证与运行、模型输出与加载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与剖析。开发GEAM图形化建模原型系统,并通过对地缘环境单元划分模型进行图形化组建,验证可行性。  相似文献   
62.
结合上海海岸带地质环境实际情况和相关监测经验,本文介绍了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和管理的设想和思路,提出了全国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3.
竖井变形破坏机理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毕思文 《地学前缘》1996,3(1):111-118
在竖井变形破坏工程调查基础上,从徐淮地区地质背景和工程动力特性出发,论述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提出了该地区竖井非采动变形破坏的区域性、滞后性和层控性三大特点。根据竖井破坏形态、时、空展布特征和动力学过程,并依据不同特征提出了徐淮地区竖井变形破坏“三因素综合破坏”观点,即地质体薄弱部位、负摩擦力和水平荷载的综合作用。还进行了竖井变形破坏动力学过程的物理模拟实验和三维线弹性、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对矿区初始地应力场和竖井与围土(岩)二次应力场,即地层失水沉降作用下,或水平地应力作用下,或失水沉降与水平地应力及重力共同作用下,研究土体浅部和深部变形时土岩与井壁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徐淮地区竖井变形破坏的机理。另外,在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结合徐州张小楼千米竖井工程实例,从六个方面开展了竖井变形破坏规律及对策研究,为防治竖井失稳提出了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64.
基于GIS的城市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城市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科学规划的基础.本文以兰州市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城市地质环境基础数据库.系统选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赋值和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基于GIS的评价模型可高效准确地进行城市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  相似文献   
65.
以康定城为例提出了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基础性分区评价的新方法。在对评价因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康定城地质环境条件基础性进行了分区评价,评价结果可为康定城市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巨野煤田开采区产生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尤其是地面塌陷问题非常严重。为了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塌陷区内的土地资源,一井田被设为典型,用来研究采煤塌陷区动态治理可行性方案。结果表明,动态治理方案是可行的,该方案对鲁西南平原地区动态治理采煤塌陷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是指人类在开采、生产矿石的过程中,不恪守地质规范,各级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及时,地质法律、法规不健全,从而不自觉的破坏或改变原有地质生态环境的平衡,诱发或加剧局部地质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生活的状态发展。作者在矿区工作多年,现将常见地质灾害类型的基本特点加以论述,并提出了一些科学、可行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