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0篇 |
免费 | 131篇 |
国内免费 | 29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7篇 |
大气科学 | 25篇 |
地球物理 | 204篇 |
地质学 | 766篇 |
海洋学 | 93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79篇 |
自然地理 | 2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长江口九段沙潮沟系统分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口九段沙为研究区,采用2013年8月13日的Landsat-8遥感全色波段得到的九段沙潮沟分布图,利用Horton-Strahler原则将九段沙潮沟进行了分级。然后使用网格法对各个等级的潮沟进行了分维研究,计算了九段沙不同等级的每个潮沟左右两侧的维数值,并结合潮沟的宽度大小,对其维数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九段沙相同等级潮沟中,潮沟左侧维数的变化范围大于右侧,即潮沟左侧发育的复杂程度大于右侧;不同等级潮沟宽度的最小值变化幅度不大,但潮沟宽度的最大值变化幅度较大;不同等级潮沟宽度的变化和其潮沟左右两侧维数差值变化的相关性较小;不同等级潮沟,无论左侧还是右侧,潮沟维数大小随着潮沟的等级数和潮沟的平均宽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分形理论在空间网络分布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以图论为基础的空间网络的测度方法,以及以分形理论为基础的表达空间网络分布特征的几种分维数,并阐述了各种分维数的地理意义,最后对于分维数的测算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运用分形理论,通过建立不同的相空间,计算了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的铁、锰元素的时间序列在各相空间中的关联分维,并与其在沉积物岩心中的关联分维进行了对比.通过研究发现,多金属结核中铁、锰元素和沉积物中Fe2O3及MnO在分形演化过程中均存在分维吸引子,认为沉积物中的Fe2O3和MnO可以用3个变量来描述,它们可能代表了火山、生物和陆地的三种来源,而描述结核中的铁、锰元素却需要14个变量,反映多金属结核中铁、锰元素的来源和/或赋存非常复杂,至少有14个因素在起作用,可能暗示了结核在形成过程中存在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为多金属结核的生物成因提供了间接的数学证据,同时也合理解释了结核生长结构所具有的自相似韵律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起伏海面对雷电电磁传播的影响,本文利用Barrick表面阻抗理论和Wait近似算法,采用改进二维分形海面模型模拟起伏海面,利用数值模式,分析起伏海面的雷电电磁传播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起伏海面对时差法闪电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起伏海面对垂直电场和磁场的峰值的影响不显著,但会引起波形的上升期时间的延长,浪高越大,影响越明显;随着观测距离的增加,雷电垂直电场波形的上升时间逐渐变长;风速的变化与雷电垂直电场波形的上升时间成正比;由于海面起伏引起雷电电磁场波形在传播中的变化会影响基于时差法闪电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定位误差可达几至十几公里。 相似文献
15.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2013,65(3):321-326
A regret frequently expressed at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es concerns the lack of summary information about the nature of geographic research in the host country. During a discussion of this point with members of the Association of Japanese Geographers, the idea of publishing a series of reports on various aspects of Japanese research surfaced. The concept was later enthusiastically suppor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This first report, “Historical Geography in Japan,” has been modified for the benefit of the English-speaking readers of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Although the reports will b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those planning to attend the 1980 IGC in Tokyo, they should prove of general interest as well.—H. Jesse Walker, Member, U.S. National Committee, IGU. 相似文献
16.
湘中断裂体系分维与锑矿分布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笔者将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湘中地区断裂体系的二维平面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标度范围内(r约2~80km)不仅具有统计自相似性,并且同一地区,不同分区具有不同的分维值D,分维值分布特征为东南区分维值高于西北区分维值,将本区断裂体系的这种分维值分布特征与锑矿床分布特征对比,可发现锑矿床(点)产出较多,矿床规模较大的地区,其分维值较大。 相似文献
17.
Using the radius of gyration from fractal theo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alculation of fractal dimensions for the four tiers of central places in the Jilin Central Urban Agglomeration(JCUA), Jilin Province, China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ier: 1) the 1st tier central place, Changchun Proper(not including Shuangyang District), provides the most service functions and has the most stable primate position; 2) the 2nd tier central places, Jilin Proper, Siping Proper, Liaoyuan Proper and Songyuan Proper have unclear statuses and do not provide certain functions; 3) the 3rd tier central places comprise 23 county-level cities, counties and urban districts(including Shuangyang District of Changchun), exhibiting a dense spatial structure that agrees with theory; 4) the 4th tier contains the largest number of central places(248 designated towns), but they are loosely distributed. In this study, a spatial image of the JCUA was created, based on vectorized data of the urban settlement distribution, which was then modified and abstracted to create a hexagonal network covering the JCUA.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central place model, the modified spatial image conforms to the K = 3 principle. In reality, however, the growth of some 3rd tier central places should be increased with the cities being upgraded to the 2nd tier so as to overcome that tier′s functional deficiency. The loose distribution in the 4th tier should also be changed. This apparent anomaly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the classic hexagon model used to describe the way market areas layout does not exist in the real world. However, this should not be viewed as an obstacle to using central place theory. If its assumptions are properly applied, it can still assist research into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s. 相似文献
18.
同一地物在不同比例尺或者不同来源的地图上通常存在着相似性,对于图形几何形似性度量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地图编制、查询、匹配、更新。线状地物要素在地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本文以线状空间目标为例,在前人的基础上给出了线状空间数据的几何图形相似性度量模型:(1)以差异距离作为相似性特征的位置相似度;(2)以分形维数作为相似性特征的形状相似度;(3)以长度或者周长作为相似性特征的大小相似度。相对于(3)大小相似度而言,(1)位置相似度、(2)形状相似度综合考虑了几何图形整体统计的方法和局部几何特征结构。完成多尺度传输的线状空间数据几何相似性度量实验,并对数据传输量与几何相似性度量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广义Hausdorff距离模型的中位数Hausdorff距离的位置相似性对于空间数据渐进性传输具有稳定性和可行性。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该方向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分形定量选择遥感影像最佳空间分辨率的方法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影像观测尺度是遥感信息提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遥感信息提取的焦点。以往,遥感影像尺度特征的分析大多基于地统计学,其主要体现遥感影像中的线性特征,而实质上遥感影像中既存在线性特征,又存在非线性特征。因此,在深入剖析遥感影像尺度效应及分形特征机理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分形理论定量选择遥感影像最佳空间分辨率(也称最佳像元观测尺度)的方法。以IKONOS全色影像的建筑用地、耕地、林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FBM、DBM、TPM 3种分形维数计算模型,实现了3种地物在不同空间分辨率下分形维数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每种地物的分形维数是随空间分辨率的增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在某些特征空间分辨率上会出现拐点。从遥感影像尺度效应分析可知,遥感影像空间格局随尺度的不同,其内部结构也不同。且随着尺度的增大,很多细节将会被忽略,影像的粗糙度也随着降低。而分形维数是目前为止描述对象自相似性和不规则度的唯一基本量化值,其直观上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吻合。因此,这些拐点对应的分形维数对地物的最佳空间分辨率的选择具有一定指示意义。通过本文研究可知,使用分形理论方法研究遥感影像最佳空间分辨率(或最佳像元观测尺度),打破以往观测尺度方法研究范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遥感影像观测尺度问题对GIS研究与地学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