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3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243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387篇
地质学   736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407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2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1.
本文首先给出了雨水集蓄利用的概念,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十分匮乏的水资源和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了在该区实施雨水集蓄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雨水集蓄利用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
93.
燕山造山带具有极其复杂的地质结构构造,其复杂性在现有公开出版的地质图件中未能有效地反映出来。从事地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公开出版的地质图件为基础所衍生的相关分析图件和由此作出的结论与野外实际地质情况往往相去甚远。本文作者近年来所做基础地质调查成果显示,基础地质调查成果的缺陷成为制约国家地学科研发展的严重障碍。影响基础地质调查成果质量提高的原因很多,但较为重要的是国家对基础地学科研资金的政策性投入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4.
关于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作用地球化学是矿床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分支,属于应用基础类学科,以地球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造成元素沉淀富集形成矿床的地球化学作用的原因和机理。本文讨论了热液矿床成矿作用的几个问题。指出花岗岩与矿床类型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即花岗岩是否具有成矿专属性仍然存在争论,需要继续探索。花岗岩类具有成矿潜力不等于这些花岗岩最终都能成矿。决定岩浆发生成矿作用的因素很多,其中岩浆分异作用过程和流体释放时间及其机制可能是决定成矿发生和矿床类型的关键,岩浆熔体中挥发组分及其行为可能是岩浆能否发生成矿作用的决定性要素,聚焦流体流动是成矿作用能否发生的关键环节,而自组织临界性和反馈作用决定了成矿效率和矿床的规模。  相似文献   
95.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soil arching effect was develop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loosening zone is uniform.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eflec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loosening zone is actually ununiform.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axis deflection and stress redistribution, a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model of trapdoor problem is established for the simulation of soil arching effect. Based 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an arc shape of major principal stress trajectory and uniform horizontal stress distribution at the same depth of the loosening zone are adopted. An analytical model is raised to estimate the average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acting on the trapdoor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loosening zone at a limit state. In addition, comparison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between the predictions of the proposed solutions an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results as well as available model test results, thereby validating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model. Both numeric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ertical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loosening zone is obviously ununiform. The load acting in the middle of loosening zone is transferred toward two sides so that the vertical stress distribution in loosening zone is concave.  相似文献   
96.
在利用部分最小二乘原理进行粗差定值定位时,模型的法方程矩阵可能存在病态性,使得到的粗差定值定位结果不可靠。文中针对观测数据包含多个粗差且法方程病态问题,利用岭估计处理病态问题,建立部分最小二乘岭估计的粗差定值定位方法,给出粗差搜索步骤,利用迭代算法实现多个粗差的定值和定位。通过模拟算例分析部分最小二乘法、部分最小二乘岭估计在粗差搜索方面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探讨粗差处理方法,推广现有的误差理论,证明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
鹿荻  陈锴 《测绘科学》2016,41(3):28-33
为了提高地球重力场模型不适定方程求解的精度,该文采用谱分析方法从级数展开阶数、数据采样率及数据缺失量3个方面探索影响数学拟合效果的根本因素:从常用的三角级数及勒让德级数模型出发,引出重力场拟合模型球谐函数模型,观察在改变级数展开阶数、数据采样率及数据缺失量等情况下所对应设计矩阵谱结构的变化,并从微观上研究影响误差分配的有关因素及最小奇异值对误差的决定性作用,为探求重力场模型解不准的原因及实现更高精度的全球重力场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通过建立正演冻土模型,验证了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于冻土监测的可行性。对高密度电阻率法装置进行特殊处理,将其应用于对季节性冻土的监测,并进行了七个月份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季节性冻土监测中可行;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得到电阻率反演剖面,可以看出表层土壤在季节变化中有明显的结冻、解冻行为;并可估算出冬季冻土深度范围。  相似文献   
99.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上中下游面临着不同生态环境问题,水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黄河流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饮水安全状况。黄河流域年度地下水资源量393.55亿m~3,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7处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81.91亿m~3,占比超过20%;黄河流域地下水质量以Ⅰ~Ⅳ类为主,劣质地下水主要受总硬度、硫酸盐、铁、溶解性总固体等天然原生组分影响,砷、氟、硒、碘等原生组分超标是流域部分地区地下水饮水安全的主要威胁;2020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黄河流域地下水位呈上游稳定、中游局部上升、下游下降的态势,主要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态基本稳定。针对黄河源区、宁蒙河套平原等重点区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全面开展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评价,深入开展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水平衡分析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0.
A shear building supported by a prescribed pile–soil system is subjected to bedrock earthquake input. A new design procedure is presented for generating a sequence of stiffness designs satisfying the constraints on interstorey drifts. The mean peak interstorey drifts of the shear building subjected to a set of spectrum-compatible ground motions at the bedrock are evaluated by a modal combination rule. Tuning of the fundamental natural period of a shear building with a fixed base with that of a shear beam ground results in a non-monotonic sequence of stiffness designs with respect to a ground stiffness parameter and previous approaches cannot be applied to such a problem. This difficulty in finding such a non-monotonic sequence is overcome by utilizing the ground stiffness parameter and the superstructure stiffness parameter alternately in multiple design phases and by developing a new multi-phase perturbation techniqu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equence of stiffness designs and the effect of ground stiffnesses on the design of the shear building are disclosed. It is further shown that the stiffness contour method is also useful for the design procedure such that a scattering effect in the estimates of ground stiffnesses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usefulness of the proposed procedure of sequential stiffness design and contour line method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several sequential design ex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