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650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Introduction Comparing with the analog observation, the digital seismic observation is an advanced monitoring technique in the world, which has good points of wide band, large dynamic range, high observation precision and easy and fast analyses and processes. The Kunming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started routine observation in 1999 and now is composed of 23 digital stations all over the Yunnan Province.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s for the study of digital seismology is to de-termine the stru…  相似文献   
862.
对2005年3月6日台湾宜兰海域6.1级有感地震的速报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其地震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63.
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区域应力场与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纪人  赵志新 《中国地质》2006,33(2):275-285
本文系统解析并分析了1931年8月-2005年10月期间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发生的905个震级M4.5-8.5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研究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区域应力场与构造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来自印度板块的北北东或北东方向的水平挤压应力控制了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的岩石圈应力场。从喜马拉雅到贝加尔湖以南包括中国西部的广大范围内,主压应力P轴的水平分量位于近NE-SW方向,形成了一个广域的NE-SW方向的挤压应力场。特别是青藏高原周缘地区,除其东部边缘外,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前沿以及青藏高原的北部、西部边缘地区所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属于逆断层型或走滑逆断层型地震,表现出周缘地区的水平挤压应力更为强势。应力场特征充分表明, 印度板块的北上运动,以及它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所形成的挤压应力场是青藏高原强烈隆起的直接原因。在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受到强烈挤压应力场控制的同时,有大量正断层型地震集中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000m以上的地区,其中许多地震是纯正断层型地震。震源机制结果显示,近E-W向或WNW-ESE向的水平扩张应力控制着该区的岩石圈应力场;正断层型地震的断层走向多为南北方向,断层位错矢量的水平分量大体位于近东西方向。这表明青藏高原中部高海拔地区存在着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且扩张构造运动是该区引张应力场的作用结果。其动力学原因可能与持续隆升的高原自重增大引起的重力崩塌及其周边区域构造应力状况有关。研究青藏高原存在挤压应力场与引张应力场及其构造运动的区域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形成、发展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4.
865.
收集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周边地区371个震源机制解数据,对该区域进行1°×1°经纬度网格的构造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内缘最大主压应力以NE向为主,外缘最大主压应力由西向东呈现出顺时针旋转的特征,即最大主压应力轴由西段近NNE向转为中段NE向,再转为东段NWW向。从不同深度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周边地区进行2°×2°经纬度网格的构造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地壳上下部分断层体系存在巨大的变化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地壳的挤压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866.
基于中小地震重新定位结果和震源区应力场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祁连山中东段地区断层构造和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震源深度主要分布于2~20 km。龙首山断裂震源深度分布呈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门源6.4级地震的余震震源深度为5~15 km,倾向SW;金强河断裂东段地震活动性强,倾向NE,倾角较高;老虎山断裂东段地震活动性强,倾向NE,深部呈近垂直产状。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震源深度自西向东递增,推测祁连山东段地区更深部可能已发生构造活动。2)研究区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向。3)沿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一系列走滑断裂与前缘逆冲断裂的组合破裂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出的一种重要的构造变形调节模式。  相似文献   
867.
首先介绍了抛物面天线检测模型和利用激光跟踪仪进行抛物面天线检测的作业方案,然后使用激光跟踪仪对小口径的旋转抛物面天线进行测量实验,采集天线表面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抛物面拟合,利用曲面拟合结果进行抛物面焦距的计算,并将其计算结果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其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868.
张北强余震前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层状介质中一点源位错模型,由计算综合地震图得到-↑P、-↑S各自最大振幅,通过其最大振幅比值与观测资料拟合的方式来确定震源机制。我们系统地查阅了北京台网、河北台网的数字化记录并补充内蒙古的兴和临时台、集宁台和宝昌台1998年~1999年3月的记录,读取垂直向的-↑P、-↑S最大振幅数据,经反演计算得到145个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这些解的优势取向和华北构造应力场的方向相同。定义各个震源机制解的P、N、T轴和构造应力场的3个应力主轴在三维空间的夹角之和为一致性参数,发现在1999年发生的强余震前一致性参数出现异常变化,我们认为这是具有预测意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869.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巴林左旗与阿鲁科尔沁旗间发生5.9级地震,使内蒙古东部地震活动再次进入活跃阶段。通过对巴林左旗与阿鲁科尔沁旗间5.9级地震序列分析表明,序列的空间位置变化不太大,集中发生在较小的一个区域内,说明该地区所受的应力相对比较集中。整个序列以NWW向条带分布为主,条带的走向与宏观考察的烈度等值线长轴方向及震源机制主压应力方向一致。分析认为,未来1~2年,内蒙古东北地区的地震发展趋势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70.
海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特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海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涉及的几个特殊问题,如考虑中深源地震影响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海底软弱土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借鉴春晓气田群开发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其它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对这些问题处理的对策,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