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75篇 |
免费 | 1219篇 |
国内免费 | 17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7篇 |
大气科学 | 572篇 |
地球物理 | 1786篇 |
地质学 | 4002篇 |
海洋学 | 457篇 |
天文学 | 88篇 |
综合类 | 372篇 |
自然地理 | 10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206篇 |
2022年 | 344篇 |
2021年 | 339篇 |
2020年 | 281篇 |
2019年 | 333篇 |
2018年 | 301篇 |
2017年 | 233篇 |
2016年 | 278篇 |
2015年 | 344篇 |
2014年 | 331篇 |
2013年 | 320篇 |
2012年 | 380篇 |
2011年 | 353篇 |
2010年 | 341篇 |
2009年 | 343篇 |
2008年 | 321篇 |
2007年 | 360篇 |
2006年 | 357篇 |
2005年 | 309篇 |
2004年 | 301篇 |
2003年 | 246篇 |
2002年 | 245篇 |
2001年 | 212篇 |
2000年 | 206篇 |
1999年 | 203篇 |
1998年 | 162篇 |
1997年 | 142篇 |
1996年 | 108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83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7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检验震源机制解谱聚类方法的实用性,选择新丰江库区为研究区域,利用FOCMEC方法反演了该区域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ML2.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对其进行了谱聚类分析,最终获得该区域7种震源机制解类型;通过分析每种类型的震源机制解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震源机制解类型分布与区域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1)新丰江库区地震破裂类型以正断型为主,兼有部分倾滑分量,其次为走滑型;(2)不同类型的震源机制解具有区域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不同的构造背景影响,反映了新丰江库区地震活动和构造特征之间的关系;(3)不同类型震源机制解所描述的断裂分布反映了峡谷及大坝区库水渗透的构造条件,解释了区域地震频发的可能原因;(4)每种类型的震源机制解在研究时间范围内数量变化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2.
桂西古侵蚀沉积断面型金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侵蚀沉积间断面型金矿是桂西的主要金矿床类型.文章着重分析该类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论述矿床成因及成矿机理,认为此类型金矿易采易冶,经济效益显著,建议加大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03.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6,(3)
The Chi Chi earthquake (Mw7.6) occurred at 17:47 UTC on Sept. 20,1999 (01:47 September 21, 1999, local time) in central Taiwan. CWB located the epi- center at (120.82°E; 23.85°N) and the focal depth 8 km. Chi Chi earthquake is the best documented earth- quake ever recorded. The abundance and quality of its near-source observations present an unparalleled op- portunity for studying the rupture history from a close distance. More than 400 free field digital accelerome- ters with 3-compon… 相似文献
104.
Raman spectral analysis and genetic mechanism of pseudotachylyte in Xiaoqinling detachment faul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Jinjiang Liu Shuwen Zheng Yadong Chen Jing Shi Quanzeng Yu Xiangdong Xue Liangwei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1998,41(3):242-247
Veins and clasts of pseudotachylyte developed in the microbreccias of the detachment fault along the boundary of the Xiaoqinli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The Raman spectr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textures in the matrices of the
pseudotachylyte, i.e. ultracataclastic fine-grained texture, cryptocrystalline texture and both of them with minute quantity
of glass. The three different textures are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ultracataclasis. This demonstrates that ultracataclasis-comminution-melting
is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pseudotachylytes in the Xiaoqinling detachment fault and the ultracataclasis-comminution dominates
in their formation.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9472142). 相似文献
105.
2003年6月17日和7月10日,先后在四川省西昌市和西昌-昭觉间发生2次ML4 8级强有感地震.对于这2次地震,我们曾作了较好的中期和短期预测.但是对于6月17日发生的第一次ML4 8级地震,未能做出临震预测;对于第二次地震,则在7月1日向上级填报的周会商表中作了明确的临震预测,7月10日,在西昌-昭觉间发生了ML4.8级地震.根据西昌地震遥测台网各子台的P波初动求解震源机制,结合地震所处的地质构造以及现场烈度考察圈定出的结果分析,认为这二次地震是由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凉山断裂所围成的凉山小菱形块体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哈密南部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 2 0 0 2年 6月 1 8~ 1 9日哈密南部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机制、T2 1 3产品的物理量及卫星云图分析 ,揭示形成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7.
地下开采作用下反倾上硬下软型斜坡崩塌形成机制研究以贵州开阳磷矿崩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开阳磷矿崩塌为例,通过对地质条件、采矿扰动与变形破坏特点的分析,阐明在地下开采作用下,反倾上硬下软型斜坡变形破坏的发展过程,并总结斜坡失稳破坏的3种模式,指出不同类型的破坏变形均以坡顶拉裂为前兆,而斜坡岩体结构特征是产生不同破坏模式的关键控制因素。进一步运用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方法,分析该类型崩塌的形成机理,认为反倾上硬下软型崩塌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地质背景,动力条件与诱发因素,崩塌最终可能以急剧破坏的形式出现,但其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历了从发生、发展直至破坏的长期过程。从地下开采后采空区顶底板的变形,发展到地表裂缝的产生,崩塌的形成是地表裂缝沿着陡倾结构面追踪发展的过程,并受岩体结构特征的控制最终发生倾倒、突破锁固段剪出或沿中缓倾结构面滑塌。因此,对此类斜坡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必须把握前兆现象,加强早期识别与预警。 相似文献
108.
大光包滑坡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光包滑坡是512汶川MS8.0级特大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滑坡。滑坡位于汶川地震发震断裂上盘,距发震断裂直线距离3.0~4.5km,覆盖面积7.12km2,体积11.59108m3,是我国有史料记载以来规模最大的滑坡,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为数不多的几个10109m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本文作者自2011以来,在过去工作基础上,对该滑坡开展了1:2000滑坡工程地质测绘,结合物探、坑槽探及浅孔钻探等工作,编制了滑坡工程地质系列图件,从而进一步查明了大光包滑坡的平面和空间形态、滑体结构、滑面位置和堆积特征等,获得了较为完整的滑坡要素定量数据。研究成果还原了大光包滑坡发生时的真实场景;揭示了滑坡堆积地貌特征、植被分布、岩性分布以及堆积体结构特征等,认为大光包滑坡是受强震和特定地形条件、岩体结构条件(层间剪切断层和两组陡裂结构面)控制的楔形体失稳。在此基础上,根据滑坡的要素组成和运动堆积特征,对滑坡进行了分区,分为滑坡断壁区、主滑堆积区和次滑堆积区3个大区,进一步划分为10个小区,分析阐明了各区特征。最后,对大光包滑坡的发生过程和形成机理进行了概要分析,将其概括为5个主要阶段:即强震拉裂阶段、锁固段剪断及楔形体失稳阶段、高速滑动和急刹车运动堆积阶段、拆离滑动阶段、断壁崩滑阶段。研究还发现:强震作用下滑带的进一步碎裂化,以及可能出现的水击作用可能是滑坡骤然启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地震剖面解释、数字高程模型、历史地震、测年数据及钻孔等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熊坡背斜的构造特征、运动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显示:(1)熊坡背斜与蒲江-新津断裂空间展布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表现出断层传播褶皱模型,变形显著,缩短量为7.2 km,缩短率约为30%;(2)熊坡背斜隆起于(1.0±0.2) MaB.P.之后,且中更新世早期及晚更新世曾发生过强烈活动,使背斜两侧第四系厚度产生明显差异;(3)蒲江-新津断裂现今地震活动明显且小震频繁,曾有Ms=5.0~5.9的地震历史记录;(4)来自龙门山与扬子克拉通的挤压应力以及断层-滑脱作用是形成熊坡背斜的主要应力机制。熊坡背斜并非均匀应力下连续变形的产物,而是由于断裂活动时发生快速抬升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0.